|
![]() |
|
馬時亨在京介紹香港監管股市經驗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今日(六月三日)在北京一個國際論壇上,與出席嘉賓分享香港成功建立公眾對證券交易所的信心的經驗,並強調公眾信心對交易所的發展至為重要。 馬時亨在出席2005年國際證券交易所聯會論壇時說,香港採納的信條,就是政府、法定規管機構、交易所本身以及其他執法機關共同攜手努力,建立公眾的信心。 馬時亨指出,為規管證券及期貨業,香港設立了三層架構。第一層是負責制訂發展方向和政策的政府,第二層是作為法定規管機構的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第三層是集市場營運機構與前線規管機構於一身的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 馬時亨說,政府的首要角色是提供有利的環境,讓金融市場得以蓬勃發展。他指出政府的政策,是要維持和進一步提高香港金融市場的素質,保障投資者利益,從而加強投資者信心。 馬時亨說:「為此,我們一直致力建立一個世界級的規管架構和加強企業管治。」 架構的第二層為證監會,是一個法定規管機構。馬時亨指出,證監會獨立於香港特區政府之外,有本身的管治團體,而其法定權力亦按法例受到監察與制衡。 馬時亨表示,證監會有法定職責監察和規管交易所的活動,以確保市場井然有序,資訊靈通和運作公平。他說:「公眾對法定規管機構能否推動市場井然運作和監管交易所的信心,不但須視乎其『規管力度』,也須視乎規管機構的透明度和問責性而定。」 架構的第三層是港交所。馬時亨表示,港交所為證券及期貨買賣提供有秩序及公平的市場、訂立制度審慎管理有關風險,以及提供可靠的基礎設施,表現十分出色。港交所亦設有妥善的制度以確保其問責性和透明度,及避免有利益衝突出現;更有執行審批上市職能時維持市場良好素質的決心。 除三層規管架構外,馬時亨說其他執法機關出色的表現,也加強了香港規管制度的公信力。他指出,香港警務處及廉政公署與證監會緊密合作,就企業失當行為採取執法行動。 馬時亨說,在政府、法定規管機構、交易所及其他執法機關同心協力下,香港交易所不但贏得本地投資者信心,也贏得世界各地投資者的信心。 馬時亨說:「我們不可因而自滿,我們仍要繼續努力,提高市場素質和加強投資者對本港交易所的信心。」 除了出席論壇外,馬時亨在訪京期間,亦曾與多位內地官員見面,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 完 二○○五年六月三日(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