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安局局長就大埔宏福苑五級火警跟進工作會見傳媒開場發言(只有中文)(二)
********************************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日(十一月二十八日)聯同署理警務處處長簡啟恩、消防處處長楊恩健、消防處副處長(行動)陳慶勇和警務處新界北總區指揮官林敏嫻就大埔宏福苑五級火警跟進工作會見傳媒。以下是他們的開場發言(第二部分):
消防處處長:各位傳媒朋友,有關宏福苑的五級火警,消防處於今日早上十時十八分已經完成有關滅火救援及搜救的工作。在今次行動中,消防處總共出動391架次消防車輛及185架次救護車輛,一共出動2 311名消防及救護人員。事件中有12名消防人員受傷,其中一位同事現時仍在深切治療部,他有熱衰竭的現象;其他同事的傷勢包括骨折或吸入濃煙。另外我們有一位同事,隸屬沙田消防局的隊員何偉豪,在行動中英勇殉職。
剛才局長也說到,我們今次面對很大困難,主要是我們在一些樓梯或窗戶發現發泡膠,這是非常易燃的物品,當有火警發生時,(火勢)會蔓延得很快,而火警蔓延至單位內,令同一時間不同樓宇的多個單位起火,同一時間亦引致很多求助個案。同事一方面要處理這些求助個案,亦必須將不同單位的火警撲滅,一步一步推進。
至於剛才局長也有提到,網上有很多討論關於我們的(滅火救援)行動,我在此一一講解。有(網上意見)提及過為何不在行動中使用直升機,我必須強調,今次火警如在樓宇上空用直升機投擲水彈,水並不會落入火場中,只會淋到大廈外圍,與滅火行動沒有直接關係。第二,我們要考慮的是直升機駛近樓宇時,會產生大量空氣,會令火警蔓延得更快更大。
另外有網民提到為何消防處不使用更高的雲梯車。我必須在此告訴大家,這些較高,例如100米的雲梯車,我們要使用這些雲梯時,大家可以見到我們現在用的56米雲梯車,是需要在行動時在車的兩端展開支撐腳,該支撐腳有闊度,愈高的雲梯車,地面(所需)的闊度便愈闊。現時緊急車輛通道的(闊度)要求是六米,而用100米雲梯車的闊度是十米,所以這些雲梯車在香港大部分道路都不能使用。
第三方面,是(質疑)為何不用無人機滅火。大家可能在視頻中看過無人機滅火的片段,在這方面,我們和廣東省消防總隊有緊密聯繫,無人機滅火現時在消防總隊中仍在探索階段、試行階段。使用無人機時,我們要考慮的是現在無人機盛載的滅火喉的直徑,是遠遠比現時我們的消防喉直徑為小,代表(無人機)能用作滅火的水量相對較少,如今次多個單位起火的情況,使用無人機向單位射水並非有效做法。
另一方面,有人提到這幾座大廈的火警鐘沒有響。消防處昨日已派出防火組的專責隊伍檢查(宏福苑)八幢大廈消防系統的火警鐘,發現(火警鐘)不能有效操作。在這方面,我們即將採取執法行動。
有關調查方面,我也要在此告訴大家。跨部門調查專組已經成立,由消防處助理處長(新界南)帶領,並由副消防總長(新界南)擔任副主席,當中參與部門包括警務處、屋宇署、機電工程署、房屋署、勞工處及政府化驗所,他們很快便會展開相關調查工作,調查方向主要分開兩方面,第一方面是調查火警的成因,以及火警蔓延迅速的成因;第二方面是環境引致大量死傷(的成因)。
接下來我交由消防處副處長(行動)講解昨日滅火救援行動中遇到的困難,以及成功拯救一名被困於大廈的傷者。
消防處副處長(行動):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我會交代消防處昨日至今早的救援行動。在這段期間,我們對七座大廈超過1 800個單位的大門進行爆破,繼而進入單位進行搜索行動,確保單位內沒有被困人士。在這段期間,有個別單位出現「翻燒」現象,令我們的搜救行動倍感困難。雖然如此,我們仍然成功於昨晚六時三十分左右,在宏道閣16樓的梯間成功救出一名男性傷者,而他是清醒的。我的簡報到此為止。
署理警務處處長:有關十一月二十六日星期三在大埔宏福苑發生的五級大火,事件導致多人傷亡,包括一名消防員在行動中英勇殉職,我們感到非常難過和痛心。我代表警隊,向遇難者家屬致最深切的慰問,並祝願受傷人士早日康復。
警方高度重視這宗火警事件。案發後,隨即動員超過1 000名警務人員,除負責維持秩序、協助救援及提供緊急支援外,我們亦協調居民疏散及交通安排。
警方已設立傷者查詢熱線,熱線號碼是1878 999、1878 999,市民如懷疑親友在今次火警中失蹤,可致電此熱線求助。這是重大事故或災難時我們設立的專用熱線,供市民查詢懷疑在事件中受傷或失聯的親友的情況。熱線由專責人員集中接聽和收集資料,協助致電者了解相關的狀況。
警方亦會使用「重大事件調查及災難支援系統」,將失蹤者和災難中傷亡人士的資料輸入這個系統,透過自動校對功能,識別傷亡人士身分,以加快協助(處理)公眾人士對失蹤者的查詢。
另外,警方亦於大埔廣福社區會堂設立辨認處,協助失聯者家屬經相片(進行)初步辨認程序,希望協助有關家屬能盡快得知失聯親人的情況,縮短家屬對親友生死未卜的煎熬。在完成初步辨認後,警方會盡快安排有關家屬進行正式的遺體辨認程序。
另外,警方會繼續全力進行調查及善後工作。我們會調動「災難遇害者辨認組」,調配一切可行的人手及資源,務求在最短時間內,有系統地辨認遇害者身分,協助家屬確認親友下落,並為後續調查及善後工作提供證據。
在消防同事完成工作後,警方會盡快接手現場,進行調查工作。每當消防同事確認一棟大廈安全,警方就會立即接手該棟大廈,並派員上樓進行搜索和調查。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同一時間在七棟大廈,一齊進行搜索和調查。警方已經安排足夠人手,隨時接手這些工作。我們預計這個搜查行動及搜證工作會有一定挑戰,因為根據消防同事所提供的資料,現場有部分範圍溫度仍超過攝氏200度,我們需要等降溫後才可以進場,加上在火災後,大廈內的環境惡劣,不少物品亦倒塌,導致搜查空間非常狹窄。為了讓受影響的市民可以盡快返回住所,我們會分階段解封各棟涉事的大廈,即是每完成一棟大廈的搜證後,就立刻解封該大廈,希望讓市民能盡快回到他們的住所,了解情況及做善後工作。
在調查方面,正如剛才局長所說,警方已經就火警懷疑涉及的罪行,拘捕三名52歲至68歲的男子,他們是涉事建築工程公司的兩名董事和一名工程顧問。警方亦到他們的寫字樓和住所搜集大量證據。這三名男子仍然被扣查,我們正尋求律政司的緊急法律意見。
有關調查起火原因方面,警方和消防處已經成立了專案小組,對事件作出全面調查,一定會將這宗案件提交死因裁判法庭處理。
警方極度重視今次火災,已準備好在現場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動員最大的資源,全方位蒐證及調查,部分樓宇預計在今日稍後時間可安排警方入內調查,整個調查過程可能需要三至四星期,警方有信心和有足夠人手處理。
我們明白這事件帶來的不單是損失,還有許多市民揮之不去的焦慮和深切的悲傷。往後日子,我們會繼續竭盡所能,恪守職責,陪伴大家一起走過這段最難熬的時間。
完
2025年11月28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8時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