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務司司長在深圳出席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總體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深圳出席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十五運會)總體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的開場發言: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於今晚將舉行閉幕式,為歷史上首次由粵港澳三地攜手主辦的體育盛事劃上完美句號。
首先,我們衷心感謝中央對香港特區政府的高度信任,讓香港有機會以東道主身分,參與國家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全國性大型綜合運動會。
粵港澳三地早在兩年多前便開始緊密聯繫和建立聯絡機制,全力推動十五運會的籌備工作。香港賽區成功舉辦了十五運會的八個競賽項目,包括沙灘排球、男子手球、男子22歲以下組籃球、七人制橄欖球、高爾夫球、場地自行車、鐵人三項和撃劍,以及一個群眾賽事活動保齡球,賽事在八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二十日期間舉行,共誕生39面競賽項目金牌和六面群眾賽事活動金牌。
十五運會期間,有超過1 600名運動員在香港賽區競賽,加上約1 000名代表團官員、500名技術官員和800多名傳媒代表註冊採訪,共約近4 000人參與香港賽區賽事。
我們在賽事組織、安保交通、接待住宿、宣傳票務等做了充分準備,並平穩有序地完成相關工作。我們特別注重賽風賽紀,運動員亦表現出良好的紀律和體育精神。各廣播機構和新聞媒體對十五運會的精彩賽事和相關宣傳活動進行廣泛報道,吸引大量市民親赴比賽場地或透過電視或網上觀賽,在全港形成熾熱的運動氣氛,多項精彩的賽事和運動員的優異表現都成為全城熱話。
作為東道主之一,香港市民可現場觀看國家最高水平運動員作賽,同時近距離感受運動員奮勇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這不單有助激發市民對體育運動的熱情,更有助加強市民對體育的關注,推動全民運動的文化,達致「全運惠民」的理念。
香港賽區的各個比賽場地附近都設有「比賽村」,讓市民嘗試和體驗不同的運動項目,希望他們藉着觀賽和參與,埋下「體育熱誠」的種子,即使在全運會(全國運動會)結束後,市民對體育運動依然充滿激情。
今屆全運會香港特區派出歷來規模最大的代表團參加,總人數達1 800人,其中包括602名運動員參與28項競賽項目,以及760名運動員參與23項群眾賽事活動。
香港運動員也不負眾望,在競賽項目中,共取得9金2銀8銅一共19面獎牌,創下了香港特區自回歸以來參加全運會的最佳成績。這除了是運動員、教練和專業支援團隊的努力外,也是特區政府近年持續增加投放資源,推動香港體育發展和支援運動員的成果。對於香港運動員的卓越表現,我們深感驕傲。他們能夠與全國精英在這個國家級的競技舞台上同場較量、交流學習,提升競技實力,實在獲益良多。市民在觀賽之餘,也加深對國家體育發展和全國頂尖運動員的認識,培養市民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愛國情懷和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國家正全力建設體育強國,透過體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時展示國家的軟實力。粵港澳大灣區首次聯合辦賽的成功經驗,不僅是一個重要里程碑,讓世界看到國家的實力,也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有力證明。
今屆全運會是三地在體育協作的創新實踐,展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共同發展的無限可能。其中香港協辦的兩項跨境賽事——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和田徑馬拉松,向世界展示大灣區合辦大型賽事的條件和能力。粵港澳三地充分利用各自的獨特優勢,發揮1+1+1大於3的協同效應,是一次集三地所長的完美結合。
這次全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提升香港舉辦大型體育盛事的能力,更可推動大灣區城市的深度融合與協作,促進大灣區內的民心交流,為三地合作協辦大型盛事奠定堅實基礎,進一步提升大灣區的整體競爭力,共同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謝謝大家。
完
2025年11月21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1時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