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藥品監管協作會議在港舉行 加速灣區藥品監管創新發展(附圖)
***********************************
會議在國家藥監局指導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衞生署、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澳門特區政府藥物監督管理局合辦,國家藥監局副局長楊勝亦有出席會議。
醫務衞生局(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教授致辭時說:「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並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促進中西醫結合。特區政府正全力對接此國家重點戰略,善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及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橋頭堡,為國家醫藥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我們透過在河套成立的『一所一中心』(即位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和深圳園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及建立『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推動開展創新藥械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匯聚全球頂尖科研力量,加速科研成果轉化;亦將於二○二六年內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分階段實施『第一層審批』新藥註冊機制,加速成為國際認可的藥械權威監管機構。這將有力支持國家生物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共同將大灣區打造成世界級的醫療創新樞紐。中醫藥發展方面,我們將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勾劃未來香港中醫藥的發展路向,為中醫藥走向世界進程注入新動力。」
衞生署署長林文健醫生致辭時說:「大灣區作為全國醫藥創新的領軍區域,粵港澳三地藥品監管機構任重道遠。我們不單要守護民眾的健康,也要以監管引領科創,助力國家提升科技實力及國際影響力。適逢國家印發《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五周年,助力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穩步推進,亦令香港在藥品醫療器械監管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包括建立實時風險通報、加強人才技術培訓、加速優質藥械產品在大灣區跨境上市流通,以及共建藥物標準與協作執法等,是大灣區『協作、創新與共贏』的最佳例證之一。」
林文健醫生亦在會上報告了香港特區在藥監領域推動大灣區協作下的成果,包括在香港舉辦首屆「國際醫療器械監管論壇」及全球「二○二五年藥品檢查合作計劃(PIC/S)研討會」、「港澳藥械通」政策下已累計有61種藥品和73種醫療器械獲批准在45家指定醫療機構使用、有16款香港外用中成藥及一款口服中成藥成功獲批進入內地市場,以及1款西藥和2款中成藥透過在香港研發生產、在大灣區製造的「跨境委託生產」新模式,獲批准在大灣區投產上市。
會上,粵港澳代表分別就進一步加強三地監管協作、大灣區藥品審評和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檢查的協作與培訓,以及開展創新藥械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等多方面交換意見。此外,國家藥監局介紹了內地不同監管工作的最新情況,包括簡化港澳已上市傳統口服中成藥在內地上市註冊審批工作。
其他出席會議的香港特區政府代表包括醫衞局副秘書長麥子濘和衞生署規管事務總監封螢醫生。香港醫院管理局、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以及廣東省及大灣區九個中國內地城市相關部門亦有派員參與會議。
完
2025年11月18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8時13分
香港時間18時1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