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安全研討會」順利舉行(附圖)
*****************

  超過300位來自建築業界、物業管理業界、學者、政府及非政府機構人士,今日(十一月十四日)齊集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出席屋宇署舉行的「樓宇安全研討會」,深入探討如何將創新科技應用於優化建築設計、樓宇復修保養及工地安全管理等關鍵領域,共同為提升樓宇安全及推動未來行業發展尋求創新方案。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研討會上表示,運用新科技提升建築安全及效率是大勢所趨,政府積極推動建築業數碼化,包括推動業界廣泛應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計劃在今年年底公布經優化的路線圖,以循序漸進方式將建築信息模擬技術應用擴展至不同規模的私人項目。

  在建造及工地安全方面,甯漢豪表示政府積極推動「組裝合成」(MiC)建築法,早前已發布「組裝合成」通關便利指南及推行「組裝合成」製造商認證計劃,以推動更多「組裝合成」項目。政府將於明年上半年試行中央集中採購鋼筋和「組裝合成」構件等常用物料,並會推行「成本管控數碼平台」,建立市場價格資料庫。此外,政府持續推動業界廣泛採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4S),至今已有超過550個公私營工地獲得「安全智慧工地」系統標籤。

  甯漢豪指出,應用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對屋宇署的工作尤為重要,期望在更多相關領域,包括樓宇維修保養、樓宇安全設計、政府部門數碼平台數據互通等,加強與業界合作,攜手推動更多創新技術的應用。

  屋宇署署長何鎮雄致歡迎辭時表示,屋宇署一直致力發掘和透過創新科技以提升樓宇安全的監管和服務。他舉例說,屋宇署主動對潛在風險較高的樓宇外牆進行勘察,並運用無人機以及人工智能協助勘察及分析外牆欠妥之處。

  為提升執法效率,屋宇署在上月推出了電子化「個案管理與報告平台」,針對逾期未遵辦的法定命令及通知,自動發出警告信,取代以往人手擬備信件的程序;業主亦可透過屋宇署網頁或掃描信件上的二維碼登入平台,匯報遵辦命令或通知的情況。

  為了進一步推動業界採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以提升樓宇設計、建造和保養,屋宇署開發了一系列自動核查工具,包括面積、消防安全及結構核查工具,可於屋宇署網頁免費下載,讓業界在入則前預先核查設計是否符合《建築物條例》的規定。今年年底,署方亦會推出有關樓宇間距的核查工具,以利便業界符合可持續建築設計的指引。
       
  何鎮雄說,屋宇署會繼續與業界攜手,把握科技發展和數碼轉型的機遇,共同建設一個更安全及可持續的建築環境。

  「樓宇安全研討會」是「樓宇安全周2025」的閉幕活動。本屆主題為「數碼轉型:推動更安全的建築設計、建造及保養」。多位本地專家分別就以下議題發表演講:
 
  • 「整合先進科技 提升建造安全」;
  • 「數碼工程監督系統:透過智慧工地管理提升安全與質量」;
  • 「市建局之樓宇復修—暗黑中之明燈」;
  • 「智慧監管:樓宇管制與可持續發展的數碼轉型」;
  • 「具身智能在建造業的探索」;及
  • 「運用先進科技 保養現存樓宇」。

  除上述演講外,研討會亦包括兩場專題討論環節,讓業界與專家講者即時交流專業見解,進一步探討樓宇安全的實踐與發展。

  此外,研討會上亦舉行了「樓宇安全學生大使計劃」頒獎典禮,表揚學生大使將樓宇安全知識學以致用,並在上周六(十一月八日)舉行的「屋宇署開放日」製作攤位遊戲,履行向公眾推廣樓宇安全的使命。今日同場亦舉辦了「外牆大翻新設計比賽」頒獎禮,該項比賽旨在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建設宜居社區,讓他們了解樓宇維修保養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得獎作品現正在油麻地港鐵站港鐵社區畫廊展出。
  ​
  「樓宇安全周」是屋宇署推動公眾教育及宣傳的重點活動。過去一周,署方先後舉辦開放日和經驗分享會等活動,期望透過多元方式進一步向市民傳遞樓宇安全信息。



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9時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