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響應「世界糖尿病日」 衞生署呼籲市民透過健康生活模式預防糖尿病
*******************************
為響應「世界糖尿病日」,衞生署今日(十一月十四日)呼籲市民實踐健康生活模式,同時通過「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以有效減低患上糖尿病及相關併發症。透過全生命周期方式,政府推廣包括健康飲食及限制攝取油、鹽和糖,多做體能活動、避免吸煙和飲酒的健康生活模式。在慢性疾病管理方面,政府積極推廣「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計劃」),提供便捷的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服務,以及提供血脂檢查,實現「三高全覆蓋」。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說:「糖尿病是一種常見慢性疾病,特徵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過高。若控制不當可引發嚴重併發症,包括心臟病、中風、腎衰竭和失明。全球每九名成年人中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衞生署的二○二○至二○二二年度人口健康調查(調查)顯示,15至84歲非住院的人口中,8.5%患有糖尿病或血糖升高,和二○一四至二○一五年度的8.4%相若;調查報告顯示每三名患者中就約有一位未意識到自身患病。在二○二四年,有442宗(臨時數字)登記死亡個案與糖尿病有關,粗死亡率為按每十萬名人口計算5.9人(臨時數字)。」
為提升市民的疾病預防意識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基層醫療署透過各地區康健中心/地區康健站(統稱為康健中心)和家庭醫生積極推廣「健康人生計劃」。政府在二○二三年推出為期三年的「慢病共治計劃」,資助45歲或以上未曾確診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香港居民,配對家庭醫生並於私營醫療市場接受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並於今年三月擴展至提供血脂檢查。經篩查後被診斷為血糖偏高,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的參加者可進入治療階段,在政府資助下由自行選擇的家庭醫生繼續診治,以及按健康狀況獲處方藥物,接受專屬護士診所和專職醫療服務。今年十月十五日,已有超過16萬名市民參加了「慢病共治計劃」,約100 400人(即約六成)已完成篩查。其中約40 500人(約四成)已進入治療階段,當中包括被診斷為血糖偏高(即指糖化血紅素6.0-6.4%或空腹血糖6.1-6.9 mmol/L水平),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的參加者。在發展以家庭醫學服務模式聚焦照顧弱勢社群的策略下,基層醫療署已由今年三月底起分階段擴展「慢病共治計劃」至醫院管理局轄下指定家庭醫學診所及家庭醫學綜合中心,為弱勢社群提供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篩查,以及慢性疾病管理的服務。有關「慢病共治計劃」詳情,可瀏覽專題網站。
糖尿病主要分為一型、二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以二型糖尿病最為常見,約佔所有糖尿病個案的95%,而超重及肥胖、缺乏體能活動和遺傳為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關鍵因素。
徐樂堅醫生說:「無論遺傳風險因素如何,改變生活模式是預防二型糖尿病或延後發病的最佳方法。市民應保持健康體重、均衡飲食並限制糖份和飽和脂肪的攝取、避免飲酒或吸煙。此外,每星期應進行最少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同等時間和強度的體能活動;步行亦是其中一項體能活動,可預防多種慢性病和減低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為提升市民預防糖尿病和其他非傳染病的意識,政府會繼續透過舉辦健康推廣活動,以提升市民的健康素養,加強公眾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協助高風險人士定期測量血糖,以及與各政府部門及社區夥伴合作,建設健康的生活環境。
有關政府防控非傳染病的策略及行動資訊,包括糖尿病,可瀏覽衞生署專頁。
完
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1時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