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司司長出席第28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京港金融合作發展專題推介活動致辭(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十一月十二日)出席第28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京港金融合作發展專題推介活動的致辭:
尊敬的唐文弘副市長(北京市副市長)、徐衛剛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部長)、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下午好!很高興參與京港金融合作發展專題推介活動。首先,請容許我對遠道而來的唐副市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團隊表示最熱烈的歡迎,也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京港合作的朋友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格局在科技變革和地緣政治下正處於重塑與前進的關鍵時期。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就國家「十五五」規劃的建議,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同時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些都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未來發展以及京港的金融合作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想借此機會向各位朋友介紹香港在金融發展方面的一些最新情況,以及探討未來京港金融進一步走深走實合作方面的一些想法,以助力國家金融強國的建設。
今年以來,本港金融市場表現亮麗。港股氣氛非常暢旺,恒生指數今年累計上升超過30%,交投創歷史新高。新股集資(IPO)總額截至十月底已經超過2,100億港元,全球排首位,而且國際長線資金參與程度明顯增加。在新股當中,也包括不少出海的內地企業,它們利用香港作為一個籌融資,以及專業服務的平台,去支持它們全球業務的部署。而在兩地市場「互聯互通」的機制下,A股和H股過去這段時間也有非常良好的聯動發展,相互帶動。
此外,在債券、資產及財富管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金融科技等領域,香港也有不錯的進展。這些都讓我們有更大的信心和決心,以香港的金融所長、服務國家發展的需要,貢獻金融強國建設。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香港和北京兩地優勢互補,合作潛力巨大。北京作為國家的金融決策中心,匯聚不少龍頭企業總部跟金融機構的總部,是政策與創新的核心;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高效的資本市場、融通海內外資本、匯聚跨國銀行網絡、具備成熟的法律制度及大量具國際經驗的專業人才,成為聯繫海內外市場的理想平台。
接下來,就京港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創造更大的價值和機遇,容許我提幾點想法。
第一,善用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助力北京企業「走出去」。當前,越來越多優秀的內地企業正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在全球,尤其是全球南方,布局其供應鏈和產業鏈。在這個過程中,香港也可以作為它們一個海外發展的「啓航點」。它們在拓展海外業務的時候,需要資金的支持,也需要專業服務的支撐。香港的股票和債券市場提供了一個重要平台,讓它們可以在這邊籌融資,支持其海外發展。寧德時代在香港上市,它是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IPO,籌集的資金90%都用於擴充匈牙利的業務。目前,在交易所正等待來港上市的300多家企業中,不少是很優秀的內地企業,正部署其全球業務發展,希望利用香港這個平台籌集資金。剛才唐市長說了,截至今年第三季,有接近230家北京企業在香港上市,總市值達13萬億港元,佔香港股票市場大概四分之一,在香港的籌資額約3萬億港元。我們非常歡迎更多北京企業來到香港,我們這個平台為它們提供服務和資金支持。
此外,香港有世界一流、對接國際的專業服務,能在這個過程中,協助北京的企業,不管是貿易籌融資、跨國供應鏈管理、跨境稅務規劃,以至合規的諮詢服務。我們最近成立了內地企業出海專班,統籌特區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用好資源,支持內地企業出海;同時,也動員香港的企業與北京企業一起拼船出海,共同開拓海外業務市場。
除了開拓海外業務市場以外,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利用香港作為它海外業務的總部以及財資中心。香港沒有外匯管制,而且港元跟美元掛鈎,不同貨幣的資金自由進出。它們可以利用香港作為平台,調撥和管理涉及境外業務的資金。這一方面可讓資金調撥更靈活,另一方面也讓這些資金可以獲取更好的回報。
與此同時,更多內地的企業也在香港設立科研中心。舉個例子,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醫療健康的企業需要不少的數據,這些數據在內地的應用場景很大、市場很大。但企業如果要拓展海外業務,需要海外的數據,在香港拿這個數據就比較方便。在當前的地緣政治格局中,不少海外的華裔科學家、工程人員都希望回到到內地和香港發展。對很多朋友來說,香港作為首站,把家也帶過來,可能讓他們更能適應轉變。這段時間裏,各家大學、科學園、數碼港,以至其他機構也紛紛建立平台,吸引和留住人才,並提供更好的資金支持。香港也有蓬勃的創科生態,讓他們在這邊繼續進行科研的同時,也助力把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第二,通過金融加大對創科產業發展的支持。「十五五」規劃建議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過往一段時間,香港在基礎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但是要推動研究成果商業化和產業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特區政府會在這方面加大力度,今天早上孫東局長(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也介紹了不同的基金,包括推動先進製造業的支援計劃。北京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綠色科技等多個範疇都在全國的前列。我們希望通過香港這個平台,提供全鏈條的資金支持,同時鼓勵北京的創科企業在剛才提到的不同科研機構和創科載體中落戶。此外,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也能為它們提供很好的應用和發展場景。
上述以外,香港有蓬勃的風險投資基金、天使基金和私募資金生態,都能為創科產業提供支持。目前,香港私募基金管理資產的規模,大約有2,300億美元。過去一段時間,我們也持續更新上市規則,讓生物科技公司、硬科技公司等更容易在香港上市籌融資,希望動員市場的基金支持它們的發展。
同時,通過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對科技企業投小、投早、投硬科技,培育它們成長。港投公司投資了130多個項目,通過特區政府的資金投入,市場資金也會跟進。我們每投資一元,大概能拉動六到十元的市場資金跟投。
因此,我們希望憑着全鏈條的資金和蓬勃的創科生態,能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我們非常歡迎北京的企業在拓展海外的業務時,選擇來到香港。
第三,加強綠色金融的合作。這不單是服務國家的「雙碳」目標,其本身也是一個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業務。去年,通過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持續債務額達800多億美元,在亞洲排名第一。然而,舉例而言,國家綠色轉型每年所需的投資額以萬億美元計,因此有關籌融資的發展空間還很大。我們應該想想如何發揮引領作用,拉動更多的市場資金一起投入到這個範疇;與此同時,也可考慮發展和支持轉型項目。在國際上,綠色金融說得比較多,轉型金融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說,內地有不少企業都在升級轉型,轉型金融發揮的空間也比較大。在整個東南亞市場,轉型金融也具備很大的發展空間。
總的來説,香港跟北京的發展策略和發展目標高度契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空間很大,我們期待未來多與北京的朋友和企業加強合作。
最後,預祝這次活動圓滿成功,各位朋友身體健康、事業宏達、家庭幸福。謝謝大家!
完
2025年11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