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務司司長在廣州出席十五運會籌備情況新聞發布會(附圖/短片)
******************************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十五運會)組織委員會(組委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十一月八日)在廣州出席由十五運會組委會舉辦,介紹十五運會籌備情況的新聞發布會,與國家體育總局、廣東省和澳門特區相關官員一同介紹十五運會的籌備進展。
陳國基在會上指出,本屆全國運動會(全運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舉辦,意義非凡。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香港的高度信任和重託,也展現出粵港澳大灣區體育事業協同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為推進大灣區建設、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與活力。
就舉辦全運會如何促進香港經濟發展、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盛事之都的地位,陳國基說,今年的十五運會是歷屆規模最大,比賽期間預計將有2 100多名運動員及1 800多名官員及技術官員,合共近4 000人參與香港賽區賽事;另有數百名傳媒代表來港採訪。他相信賽事將吸引大批旅客來港觀賽,親身感受香港的體育熱情與城市魅力。
他說:「透過舉辦全運會,香港不僅展示出承辦大型賽事的能力,更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盛事之都的地位,為未來吸引更多頂級體育盛事落戶香港奠定堅實基礎。同時,舉辦大型體育盛事將發揮『體育+旅遊』的聯動效應,帶動旅遊、酒店、零售及餐飲等多個行業發展,吸引更多海內外遊客來港觀賞賽事,並同時遊覽大灣區其他城市,為旅遊業帶來長遠效益,亦為大灣區創造更多合作機會。」
有關跨境公路自行車比賽安排,陳國基說:「比賽是全運會歷史上首次以跨境形式進行,充分展現出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本屆全運會的特色。為保障賽事順利進行,粵港澳三方緊密協商,通過先進科技與高效協作機制,全力打造順暢、便捷的跨境通關體驗,實現『無感通關』的目標」。
他指出,賽事採取「前置通關查驗+閉環管理」的創新模式,透過預先核實相關人員的身分資料,便利他們在賽事期間進入閉環區和出入境。比賽期間,運動員戴上全球定位系統手環,並配備無線射頻識別系統設備;同時,賽道沿線亦設有直播監控及無人機視察系統,實時掌握所有參賽人員的動態與位置。另外,運動員和物資車輛均綁定磁片,令通關信息快速傳輸到後台,實現零延時、零等待、不踩剎車的「無感通關」體驗。
他續說,籌辦過程中,粵港澳三地一直保持緊密交流,包括視察跨境賽事路線,以及統籌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召開多次工作會議等,針對封路安排、關口臨時管控、賽事期間閉環管理、沿途車隊護送、「無感通關」、避免車隊和運動員偏離賽道等多個範疇,三地政府進行了大量細緻的協調工作。這種跨地域的合作模式,不僅確保賽事能夠順利舉行,更有助於促進大灣區民心交流,深化區域合作機制,全面提升整體舉辦大型賽事的能力,也為大灣區的未來合作提供了實踐機會,奠定穩固的基礎。
陳國基說:「通過舉辦本屆全運會,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能夠建立更緊密的體育合作關係,進一步打破地域界限,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的發展,吸引更多大型國際體育賽事落戶香港和大灣區,持續提升區域的國際影響力和體育競技水平。」
今日出席新聞發布會的官員包括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靜;十五運會組委會副主任、廣東省委常委王曦;陳國基;以及十五運會組委會副主任、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
陳國基明日(十一月九日)將出席組委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暨第二次代表團團長會議。
完
2025年11月8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8時0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