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防護中心再錄得一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附圖)
					************************
					
				最新個案資料
——————
個案涉及一名45歲男子,住所位於葵青區,工作地點位於上環。初步調查顯示,他於十月三十日出現發燒、關節痛及皮疹,十一月一日向私家醫生求醫,被轉介到瑪嘉烈醫院急症室求醫,同日獲安排入院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目前情況穩定。他的血液樣本對基孔肯雅病毒呈陽性反應。初步調查顯示,病人在過去接近三個月並沒有(包括發病前的潛伏期內)外遊,屬本地感染個案。
此外,調查亦顯示病人在潛伏期沒有到過黃大仙(即今年另外兩宗本地感染個案的源頭位置),但其住所和日常活動範圍與個別輸入個案有重疊的地方。中心會對病毒進行基因分析,以判斷是否與本地早前的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調查仍在進行中。
政府全方位跟進
———————
針對新增一宗本地個案,中心今日已聯同多個部門和相關機構舉行跨部門會議,包括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和葵青民政事務處,確保各單位從速而有序地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中心亦已聯同食環署人員實地視察患者家居附近一帶的地點,進行病媒調查及滅蚊,減低本地傳播的風險。
中心已按流行病學調查及風險評估進行防控工作,包括為個案的五名家居接觸者或共同暴露於感染源頭的人士提供醫學監察及健康建議。有關人士暫時沒有出現病徵。如有需要,中心會安排化驗檢測。
中心呼籲青衣曉峰園、葵涌廣場及上環信德中心一帶居民,如於十月一日後出現發燒、皮疹或關節痛症狀的人士,應盡快求醫或聯絡中心。中心人員和有關地區的關愛隊會接觸居於有關區域的市民,提醒居民留意有否相關病徵和注意家居的環境衞生。
中心明日(十一月四日)起會在葵芳邨、長亨邨和上環設醫護站,為出現相關症狀的居民作評估,地點會在中心網頁公布,而早前設立的查詢熱線(電話:2125 2373)會繼續由上午九時至下午八時運作。
明晚八時三十分,中心會舉行網上講座,由醫生講解基孔肯雅熱的病徵、如何預防受感染、如何正確使用昆蟲驅避劑等。星期三(十一月五日)下午三時,中心亦會和葵青民政事務處在青衣長亨社區會堂合辦教育講座,以期加深市民對這種蚊傳疾病的認識,一同參與防控工作,護己護人。詳情稍後公布。
中心會再次發信給醫生、醫院、學校及院舍,講解基孔肯雅熱的最新情況,並提醒他們提高警覺,如有懷疑感染基孔肯雅熱個案,立即通知中心跟進。
另一方面,中心繼續跟進黃大仙鳳德邨的本地個案。由十月二十六日至今,透過設於鳳德商場二樓的醫護站、熱線電話及於鳳德邨進行上門探訪,中心已為超過11 000名居民作評估,並已安排40名出現輕微病徵的市民接受抽血檢查。截至今日下午五時,中心已完成檢驗39名市民的血液樣本,全部對基孔肯雅病毒呈陰性。另外,由明日起,於鳳德商場的醫護站會更改為由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運作。
食環署聯同相關部門自今年七月起已在全港各區全面加強控蚊工作,至今一直持續。其中,食環署已對早前所有輸入及本地個案進行病媒調查及針對性滅蚊工作。因應出現本地個案,食環署已立即採取跟進行動,包括:
• 在相關地點附近250米範圍內樹木茂密的地點進行密集式霧化處理工作,以殺滅成蚊;
• 巡查上述地點,清理積水,施放殺蟲劑及清除遺棄的水載容器,以防止蚊子滋生;及
• 加強宣傳教育,包括舉辦健康講座、設置流動教育中心及派發宣傳單張等。
上述措施會持續進行。此外,政府會在現有強化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全港控蚊工作。
截至今日下午五時,本港今年累計錄得55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三宗屬本地個案,其餘全部屬輸入個案。
市民應採取的防預措施
——————————
由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死亡率少於千分之一,出現嚴重併發症大多與病人的自身健康情況有關。長者(特別是65歲以上)、幼童(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嬰兒)、懷孕婦女及長期病患者(例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人士)感染基孔肯雅熱後,較大機會引起併發症,康復時間亦較長。因此,中心建議市民(特別是上述的高危組別)如到訪受基孔肯雅熱影響的地區後出現相關病徵,尤其是發燒、關節突然劇痛及出現皮疹,應盡快求醫。
市民應使用含避蚊胺或其他有效活性成分的昆蟲驅避劑可有效防蚊,但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先仔細閱讀標籤說明;
• 在進入可能被蚊叮的範圍前使用;
• 塗在外露皮膚及衣服;
• 孕婦使用避蚊胺的濃度上限是30%,兒童則為10%(如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國家或地區而有機會被蚊叮咬,兩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使用濃度上限為30%的避蚊胺);
• 先塗防曬霜,再塗昆蟲驅避劑;
• 遵照標籤說明,只於有需要時重複使用;及
• 除了避蚊胺之外,市面上亦有含其他活性成分的昆蟲驅避劑,例如IR3535、埃卡瑞丁(亦稱派卡瑞丁)等。公眾使用任何昆蟲驅避劑時,應遵從產品標籤上的使用說明及注意事項。
食環署亦呼籲市民繼續提高警覺及攜手合作,及早於家居及其他環境採取防蚊及滅蚊措施,包括視察家居及附近環境、徹底清除可供蚊子滋生的地方、每周最少一次徹底更換花瓶的水及擦洗內壁並清倒盆栽墊碟的水、妥善棄置空罐和飯盒等容器。此外,食環署亦建議市民和物業管理公司,應保持溝渠暢通及填平凹陷的地面,以防積水,並每周最少一次以鹼性清潔劑擦洗溝渠和排水明渠,除去可能積聚的蚊卵。
市民如發現蚊患,應致電1823,亦可參閱以下專題網頁,了解詳情:衞生防護中心及旅遊健康服務基孔肯雅熱專頁、最新旅遊情報、使用昆蟲驅避劑的注意事項、中心Facebook專頁、Instagram帳戶及YouTube頻道,以及食環署防控蚊患專頁。
完
				2025年11月3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1時50分
					  
				
			
				
				
			
			香港時間21時5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