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最新情況
*********
最新監測數據
———————
就昨日確診基孔肯雅熱但感染源頭有待確定的55歲女子,病毒基因分析工作仍在進行。
本港今年累計錄得50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撇除上述個案,一宗屬本地個案,48宗屬輸入個案。
此外,由前日至今日下午五時,中心已透過設於鳳德商場二樓的醫護站及熱線電話為約2 100名居民作評估,當中發現21名出現輕微病徵的市民,中心已安排他們接受抽血檢查,化驗工作正陸續進行,暫時已完成檢驗的樣本全部對基孔肯雅病毒呈陰性。
自二○二五年初至九月三十日,全球40個國家/地區呈報了445 271宗基孔肯雅熱病例及155宗相關死亡個案。個案分布在美洲、非洲、亞洲及歐洲。現時全球多國正爆發基孔肯雅熱,市民外遊前必須注意當地情況。
根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的資訊,過去一周(十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廣東省新增868宗基孔肯雅熱個案,較對上一周(十月十二日至十八日)的2 086宗顯著下降。上周大部分個案(199宗)在江門巿錄得,其次為佛山(130宗)、廣州(124宗)及深圳(102宗)。全部均為輕症病例,沒有嚴重或死亡個案。
政府繼續全方位防控基孔肯雅熱
——————————————
中心正繼續聯同政府多個部門和相關機構採取適當防控措施,全力預防基孔肯雅熱在本地扎根和減低疾病對本港公共衞生的影響。
中心人員和當區關愛隊已向當區約八千戶民居派發問卷及宣傳單張,並會繼續聯絡居民發放資訊,了解及跟進他們的健康情況。中心亦已發信給醫生、醫院、學校及院舍,講解基孔肯雅熱的最新情況,並提醒他們提高警覺。
另外,中心由十月二十六日起設立熱線(電話:2125 2373)及上述的醫護站,每日由上午九時至下午八時運作,為出現相關症狀的居民作評估和解答市民有關基孔肯雅熱的查詢。
食環署聯同相關部門自今年七月起已在全港各區全面加強控蚊工作,至今一直持續。其中,食環署已對早前所有輸入個案進行病媒調查及針對性滅蚊工作。因應出現本地個案,食環署已立即採取跟進行動,包括:
• 在相關地點附近250米範圍內樹木茂密的地點進行密集式霧化處理工作,以殺滅成蚊;
• 巡查上述地點,清理積水,施放殺蟲劑及清除遺棄的水載容器,以防止蚊子滋生;及
• 加強宣傳教育,包括舉辦健康講座、設置流動教育中心及派發宣傳單張等。
上述措施會持續進行。此外,政府會在現有強化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全港控蚊工作。
市民應採取的防預措施
——————————
由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死亡率少於千分之一,出現嚴重併發症大多與病人的自身健康情況有關。長者(特別是65歲以上)、幼童(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嬰兒)、懷孕婦女及長期病患者(例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人士)感染基孔肯雅熱後,較大機會引起併發症,康復時間亦較長。因此,中心建議市民(特別是上述的高危組別)如到訪受基孔肯雅熱影響的地區後出現相關病徵,尤其是發燒、關節突然劇痛及出現皮疹,應盡快求醫。
市民應使用含避蚊胺或其他有效活性成分的昆蟲驅避劑可有效防蚊,但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先仔細閱讀標籤說明;
• 在進入可能被蚊叮的範圍前使用;
• 塗在外露皮膚及衣服;
• 孕婦使用避蚊胺的濃度上限是30%,兒童則為10%(如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國家或地區而有機會被蚊叮咬,兩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使用濃度上限為30%的避蚊胺);
• 先塗防曬霜,再塗昆蟲驅避劑;
• 遵照標籤說明,只於有需要時重複使用;及
• 除了避蚊胺之外,市面上亦有含其他活性成分的昆蟲驅避劑,例如IR3535、埃卡瑞丁(亦稱派卡瑞丁)等。公眾使用任何昆蟲驅避劑時,應遵從產品標籤上的使用說明及注意事項。
食環署亦呼籲市民繼續提高警覺及攜手合作,及早於家居及其他環境採取防蚊及滅蚊措施,包括視察家居及附近環境、徹底清除可供蚊子滋生的地方、每周最少一次徹底更換花瓶的水及擦洗內壁並清倒盆栽墊碟的水、妥善棄置空罐和飯盒等容器。此外,食環署亦建議市民和物業管理公司,應保持溝渠暢通及填平凹陷的地面,以防積水,並每周最少一次以鹼性清潔劑擦洗溝渠和排水明渠,除去可能積聚的蚊卵。
市民如發現蚊患,應致電1823,亦可參閱以下專題網頁,了解詳情:衞生防護中心及旅遊健康服務基孔肯雅熱專頁、最新旅遊情報、使用昆蟲驅避劑的注意事項、中心Facebook專頁、Instagram帳戶及YouTube頻道,以及食環署防控蚊患專頁。
完
2025年10月28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0時00分
香港時間20時0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