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樂載耆蹤」社區長者支援計劃啓動禮主禮致辭(只有中文)
************************************************
Bernard(香港賽馬會董事陳智思)、Paul(計劃首席研究員及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教授)、Doris(計劃首席研究員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教授余秀鳳教授):
很高興今日再來到荃灣參與香港賽馬會資助項目(啓動禮),我們數星期前才在這裏見面。今日,要祝賀賽馬會「樂載耆蹤」社區長者支援計劃舉行啓動禮。這四個字改得很好──「樂載耆蹤」,「耆蹤」的意思是追蹤長者,過程都是愉快的。
正如Bernard剛剛所說,香港現在面對高齡化的挑戰,表示我們多了很多長者。其實無論長者獨居也好、雙老或是多老同住也好,本身未必是問題。正如這裏很多都是小家庭,長者自己居住是很正常的。但如果長者自己獨居而並沒有社交網絡、沒有社區支援,那便是問題,需要我們要幫忙。
賽馬會一向與政府屬拍檔關係,通常都走得較前,經常試創新的東西。正如剛才Bernard所說,在二○二三年開始,賽馬會已經開始「樂載耆蹤」的構想,並逐步推展。隨後,特區政府亦提出了類似的概念,構想如何以最高效率找到社區上風險較高的長者,繼而為他們提供服務,讓他們得到社區支援。賽馬會的「樂載耆蹤」和今年政府推出利用社會福利署、醫管局(醫院管理局)及房屋署的大數據,尋找一些風險高的老友記,事實上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我這段時間亦跟兩位大教授和其他朋友都談到,我們認為在公共房屋的大數據基本上都能找到被認為風險較高的老友記,因為有名冊作依照。但是,有些地方並不是那麼容易找到長者,例如「三無大廈」、偏遠的社區,或是住在不同種類的屋宇的長者,這些則有賴賽馬會「樂載耆蹤」的配合,找到一些我們很想幫忙卻又無從找到的長者。將來若有機會,我們可以探討是否能讓手上的大數據結合「樂載耆蹤」,提升效率。
這計劃更好的地方是,尋找到只是第一步,在尋找到需要幫助的長者後會提供幫助。他們會做簡單的家居改善,然後跟他們建立一個有信任的朋友關係,這正正為我們將來構建一個新的支援模式提供了一些參考。尤其是這計劃都是實證為本的,有香港大學的支援,這令我更期待在整個計劃完成後,與香港大學團隊和賽馬會了解哪些支援計劃的效率、效益特別高,繼而政府可以考慮將它融入恆常的支援。我現在特別關心住在「三無大廈」的人士,香港的社區與外國比較有一個特點,我們是垂直的城市,很多老人家年輕的時候,覺得住在高層沒問題的,景觀好一點。但隨着他們年齡漸長,而他們住的大廈沒有電梯,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即使他有多大的意願,他的社交亦會受阻。但其實現在有很多樂齡科技,沒有升降機,但我們有樓梯機,這些我都想去探討當中的效益。但只有樓梯機也不夠,樓梯機要人操作,所以整個網絡如果能夠結合,我們可以幫助很多有需要的長者,讓他們可以重新融入社區,令他們覺得生活多了一份樂趣。他有困難的時候可以找到對象傾訴,然後可以求助,這裏我相信隨着「樂載耆蹤」的全面推行,政府可以從中取得很多關鍵數據,可以一起合作,為我們去應對香港的社會高齡化提供了很多值得參考的做法。
另外,一定要呼籲的,十二月七日是立法會換屆選舉,台下有社福機構的代表,又有很多老友記,大家應該一盡公民責任,好好運用我們手上的選票,出來投票,並呼籲身邊人投票,選出有志向、有承擔、有能力的人成為立法會議員。立法會議員和政府,以及各相關機構一定會通力合作,應對好社福的多方面挑戰,尤其是社會高齡化的挑戰。在這裏多謝各位參與,也都再一次呼籲大家出來投票,感謝大家。
完
2025年10月28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7時08分
香港時間17時0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