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在河北會見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財政司司長:各位朋友,大家好。很多謝大家來到雄安新區。今日因為有不少內地記者朋友在此,所以接下來的發言我說普通話。
這次考察活動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持和統籌,我們非常感謝他們這次這麼細緻統籌這個活動;同時感謝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的精心安排。
這次香港特區代表團一行40多人,考察了北京城巿副中心,還有雄安新區。我們考察的內容包括他們的規劃建設和產業發展的經驗。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考察,有助加速推動北部都會區(北都)的招商引資和發展工作。
代表團除了特區政府的官員和相關部門的代表外,也有多個非官方機構和工商金融界的代表,更有香港八家大學的高層管理人員一起參加。在過去兩、三天的時間,我們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考察了12個地點,涵蓋了商務區域、科創基地、交通樞紐、大學校區、文化設施、以至便民的綜合服務中心等。我們也參觀了亮馬河和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了解它們保育、活化與發展之間並存且相互促進的發展模式。
這次考察,對香港可以說是深有啓發。我想提出三點。
第一是兩個區充分展示了非常磅礴的規劃視野,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加上強大的統籌力和執行力,讓建設和發展全速推進。經過充分論證,把好方向,抓準定位,就全力、全速去做。兩個區的基建,建設速度和質量都讓人感到讚嘆,這裏面涉及不單是硬體的建設,更重要是規劃和建設之間的統籌和全過程高效管理,也包括體制的改革創新。在香港,我們正在推動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在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下面設有三個工作組,我們也希望通過優化頂層設計,抓緊落實,讓北都的發展加快貫徹落實。未來如何進一步加快北都的產業發展,剛才我說到我們去考察兩個區,它們的經驗能為我們提供很多具體的參考。
第二是北京城巿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兩個區的「片區開發」、產業布局、招商引資的經驗,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我們看到在這兩個區的建設中,政府主導規劃,市場和企業亦積極配合推動和落實,公私營攜手聯動,把產業群聚好,把人才引進來。
第三是如何建設更有溫度的社區,這兩個區除了着重提供發展空間,基礎建設以人民為中心,重視為市民創造優質的生活環境。比如說,北京城市圖書館、亮馬河和大運河的工程等,都成為北京市民喜歡、很好的文化和休閒區域;人民大學通州校區的建設,就運用數據推出了許多人性化的設計和安排。
此外,我們正為北部都會區大學城積極謀劃,這次參觀了兩家大學在北京副中心和雄安新區的校區,它們在區域規劃布局、校園建設以至智慧校園管理等方面,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北京城市副中心跟雄安新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的「兩翼」。在香港、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北部都會區是一個重點平台,一方面作為香港未來發展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之中,發揮貢獻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平台。這次參考兩個地方的經驗,讓我們對下一步推動香港跟深圳以至大灣區兄弟城市的優勢互補、聯動發展,提供很好的參考。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也可以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提供我們獨特的支持。香港是一個很國際化的大都會,除了國際金融中心以外,我們也匯聚了國際人才、數據、信息,這些對北京與河北的企業出海發展也提供支持。兩地的企業出海的時候,我們很歡迎他們以香港作為首選的平台,用好我們在資金、人才、數據、專業服務等方面優勢,支持它們在海外成功發展。
接下來,我們請代表團的其他成員發言,謝謝。
記者:財爺,你好,想問參觀了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後,對北部都會區的建設有沒有新想法或調整?這兩個地方的建設是非常高速和高質量,但人們搬進來和要徹底發展,其實都需要較長時間。參觀後,預計北部都會區建成後要多久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和功能?
財政司司長:今次到此考察,當然它們給予我們一些新的看法,同時在香港推進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做法跟這邊也是高度契合,例如引進企業的範疇。在香港,推動創科發展的四大範疇,一個是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另一個是醫療科技、生命健康。這次參觀的兩個地方,都是在這兩個範疇重點吸引企業,所以印證了大家對於創科帶來的變革,創科大潮未來的發展的認識和掌握是一致的。至於可以互相借鏡的地方,就是我們如何去吸引這些企業。在香港,剛才提到行政長官設立了北部都會區發展委員會,他親自掛帥當主席,轄下設有幾個小組去抓落實。其中包括在我的小組會研究招商引資時,做法是否可以創新一點;又例如在「片區開發」時,「片區開發」的內容亦可以是很有彈性,很多方面的。假設一個相當有實力的龍頭企業,來到時不只是投資,都會帶其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的其他企業一起來,是一個產業群聚的情況,這個我們都非常歡迎。
在政策方面,包括如何批地;會否有些人才,如果本港尚未能及時培育,人才方面的需要要如何配合;以至特區政府會否作一些共同投資,表示企業符合我們的政策方向,亦是我們大力支持的範疇。我們可以作為一個小股東參與其中,確保其發展方向符合我們產業發展等。所以在推動企業落戶發展產業,我們是多方面、很有彈性的。
記者:司長,你好。這次的考察由港澳辦主導,他們有沒有在參觀當中提供甚麼指示?例如北部都會區應該如何發展。剛才你提到,北部都會區很着重頂層設計,回到香港後會否有更多思考,可能政府要更為主導發展計劃多一點,而非讓市場自由定奪?四中全會提到要發展新興產業,例如氫能、生物製造,在北部都會區發展時是否會配合?有新的想法?
財政司司長:在今次這個考察中,我們非常感謝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幫助我們組織安排,中間有大量協調統籌的工作。在考察期間,港澳辦徐啟方主任(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徐啟方)亦有陪同我們一起,亦在過程中解釋一些內地的做法,大家互相有交流。
至於在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中,香港的空間規劃,譬如哪些地方用作甚麼用途、哪些用作發展產業、哪些用作保育、哪些是文化旅遊產業等,這個香港一直以來都有做,而且做得相當不錯。如果說有甚麼我們要加把勁的地方,就是假設某個空間規劃是用作產業發展,應用作哪種產業發展?在規劃空間的時候,有時我們會留多些彈性,較少很具體地說。近年我們則多講一點,譬如在落馬洲河套區,我們認為可與深圳合作,充分利用雙方的優勢,在當中,香港國際化的優勢十分明顯;而內地的優勢是應用場景,以及比較全面的生產鏈,大家聯動發展。
現時最重要的是為北部都會區訂定發展甚麼產業後,更積極主動地去看看哪些企業是我們的目標企業,邀請他們來。以至有些企業聞說香港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它想過來發展,這個包括內地企業,亦包括歐洲企業,例如製藥公司。
在過程當中,大家會商討落地條件和他們引進的項目、投資多大、帶領多少人、未來發展規模為何。我們在這方面會與他們鎖得比較實,在過程中會研究其整體對香港的貢獻,我們才會落實給他們某些優惠條件。大致上會這樣做。
四中全會提出了國家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我們同時亦必須認識,香港是一個很細小的地方,只有七百多萬人,但我們有優勢——「一國兩制」下的國際化等各樣優勢。我們要推進發展時,主要是兩大方向,用好我們優勢。第一個是香港的優勢產業,我們要繼續鞏固提升自身長處,例如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傳統優勢產業可能都要轉營,譬如國際金融中心,並不限於股市。例如綠色可持續金融,這是未來一個很大的發展方向;例如資產管理、財富管理,這是另外一個發展方向。在國際貿易方面,我們都可以鞏固提升,例如做區域供應鏈的管理。
第二個方向,就是培育新產業,令整個經濟結構能夠多元化。當經濟結構較多元化。無論外間的經濟周期如何,我們的應對都比較有靭性。同時,亦為我們的市民提供較多優質的就業選擇和機會。創科是我們的選擇,當中有四大範疇:人工智能大數據、生命健康和醫療健康、金融科技,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這四大範疇中,目前來說,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醫療健康生命科技方面,優勢更明顯,海內外企業的興趣更大,這方面我們會加速推動。
培育創科能夠對我們的GDP(本地生產總值)作出更明顯的貢獻,當然需要一些時間,但我相信大家見到在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社會上擁抱創科的氛圍大有改善。大學收錄的同學,讀數理的亦多了很多;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吸引到的重點企業都以創科企業為主。情況大致上是這樣。
多謝大家今日抽時間到來,多謝各位。
完
2025年10月24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7時00分
香港時間17時0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