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就「推動鄉郊旅遊」議員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今日(十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就陳學鋒議員動議的「推動鄉郊旅遊」議案的開場發言:

主席:

  我感謝陳學鋒議員提出的議案和劉業強議員、陳月明議員、陸頌雄議員及姚柏良議員提出的修正案,讓大家有機會在立法會討論鄉郊旅遊議題。

引言

  我們重視國家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十四五規劃綱要》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列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並提出在「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並建設美麗中國。

  環境及生態局一直基於自然保育和環境保護的大前提,配合可持續的生態及鄉郊旅遊發展。香港擁有豐富珍貴的生態資源和濃厚獨特的鄉郊文化,我們致力保育生態,復育鄉村,保存自然及人文資源,提供相關配套,並做好宣傳教育,讓訪客的生態及鄉郊旅遊體驗是可持續的。

生態及鄉郊資源

  香港郊野公園每年吸引超過1 200萬人次到訪,壯麗的山海美景享譽全球,具山海都市近在咫尺的特色。我們有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和位於《拉姆薩爾公約》指定的國際重要濕地旁的香港濕地公園等。

  在二○二四年十一月二日開幕的紅花嶺郊野公園,動植物種豐富多樣,不少具保育價值,部分地方亦保存了戰時遺跡。在同年十一月九日開幕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有大片淡水濕地,是水鳥、兩棲動物及其他濕地物種的重要覓食、棲息和繁殖地,孕育着各類野生動物、也便利生態友善模式耕作。

  日後,位處北部都會區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會結合保育、康樂旅遊和漁農業發展,除提升后海灣一帶生境質素和生物多樣性,亦會提供優質的戶外生態教育及康樂體驗,並促進水產養殖業現代化。

推廣城嶺風光

  除優化現有行山徑網絡和配套設施,當中亦涉及一些戰地遺跡徑,我們亦正積極落實「四山」旅遊項目,即太平山、鳳凰山、大帽山和西貢海,以「咫尺山海、城嶺風光」為主題,深化綠色旅遊的發展,並做好配套和推廣。

  我們選擇「四山」作為推廣項目時,已充分考慮這些旅遊景點的條件,包括已配備基本遊客設施,公共交通相對便利且能承載較多遊人,政府只需進行小型改善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預計輕微。

  我們在「四山」地點改善山徑及休憩設施,增設路標和資訊牌、在山徑沿途種植本地原生賞花植物、串聯旅遊業界和鄰近旅遊點的營辦商進一步規劃當地及鄰近景點的綠色旅遊行程和發展旅遊產品等。各項措施會分階段完成,並由二○二五年下半年至二○二六年年底陸續推出。

鄉郊文化及休閒漁農業

  為保育鄉郊自然生態和鄉村傳統文化,鄉郊保育辦公室的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自二○一九年起至今資助了56個項目,包括荔枝窩、梅子林和谷埔,共舉辦了超過3 000個多元及創新的活動,向公眾展現偏遠鄉郊的自然美景及人文風貌。今年年初,鄉郊保育辦公室在谷埔舉辦「鄉郊豐年節:谷埔『聲—色—味』之旅」活動,匯合音樂、藝術和傳統美食,吸引公眾體驗鄉郊文化。往後,我們會繼續透過資助計劃,在印洲塘一帶鄉郊推展嶄新深度文化生態遊活動,讓公眾感受鄉郊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特色,促進鄉郊復育。

  另外,因應香港深厚的漁農歷史文化,政府正積極推動業界發展休閒漁農業,包括發掘和善用香港不同水域的休閒漁業元素,以及推動農場為訪客提供多元化的農業參觀體驗,發展具香港特色的活動,例如去年六月推出並持續優化的「農+樂」農場計劃及今年九月推出的「漁+樂」魚場計劃,並透過合適途徑作出推廣及宣傳。

相關部門的便利措施

  政府亦設立了跨部門「鄉郊地區賓館及食物業牌照工作小組」,為92條偏遠鄉郊村落制訂了一系列優化措施。負責賓館發牌、食肆發牌、城市規劃、土地、樓宇安全、消防安全及環境衞生等範疇的相關決策局及部門亦參與其中。政府的目標是在二○二五年第四季公布申請指引,各部門就其管轄範疇處理相關申請時,會落實該指引內的相關便利措施,而鄉郊保育辦公室會繼續其給予意見的角色。

  就修正案提到的鄉郊賓館牌照,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轄下的民政事務總署會優化其現行的《申請賓館(度假營)牌照指引》,並推出新的《鄉村屋宇申請賓館牌照指引》,更清晰和具體地說明與牌照相關的樓宇和消防安全要求,便利全港鄉郊地區的民宿營運。

  就修正案提到的食物業牌照,環境及生態局去年推出《墟市申請資源指南》更新版,讓舉辦墟市的團體或人士掌握相關資訊及申請程序,包括申請臨時食物製造廠牌照,以便在墟市期間在其攤檔烹製及售賣食物及飲品。

結語

  基於保育生態的大前提,就熱門地點,漁護署(漁農自然護理署)正持續監察情況,適時檢視其訪客承載量,以及按需要靈活應用管理策略;此外亦正進行研究,以評估有否需要進一步加強未來的跟進工作。

  接下來,我們會細心聆聽各位議員提出的觀察和建議,稍後在總結發言階段再作詳細回應。

  多謝主席。
 
2025年10月23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5時18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