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題:保護學生視力健康
***************
問題:
根據衞生署的資料,二○二三至二○二四學年有百分之五十三點八的小六學生配戴眼鏡,而中學生配戴眼鏡的比例更高達百分之六十三。兒童及青少年患上深近視人數的百分比亦呈上升趨勢,情況令人擔憂。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擴展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提供的視力測試範圍,包括為學生進行詳細的視力度數檢查,而非只進行視力篩查檢測,讓學生能及早了解視力和近視情況並預防近視惡化;
(二)據報由於部分家長未能抽空帶子女參加由學生健康服務提供的視力測試,以致該測試的覆蓋率僅約百分之六十五,政府有否研究如何提升有關覆蓋率;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會否研究在基層醫療健康系統中,推廣新興的控制近視方法,例如離焦鏡片、角膜矯形鏡(俗稱「OK鏡」)、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等治療,並建立相關的公私營轉介及基層家庭兒童資助機制?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致力保護兒童和青少年視力健康,其中衞生署透過母嬰健康院和學生健康服務中心為全港兒童和青少年由出生至中學畢業每年提供免費的視力檢查服務,從而及早識別有視力問題的學生,並為他們適時提供建議和介入服務。
就林順潮議員的提問,經諮詢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現回覆如下:
(一)衞生署母嬰健康院免費為初生嬰兒作詳細的身體檢查,當中包括眼睛檢查,從而抽出一些患有先天性眼部問題的嬰兒。其後,母嬰健康院會為四至五歲學前兒童提供免費的「學前兒童視力普查」,從而及早發現有弱視、斜視或嚴重屈光等問題的幼童。以二○二四年為例,有超過23 600名學前兒童參加該免費的視力普查,而我們轉介了15%視力有問題的兒童至眼科專科醫生作進一步跟進。
當步入就學階段,衞生署為全港約40萬中小學生每年提供免費且全面的周年健康檢查服務。其中,不論他們有沒有配戴眼鏡,都會獲安排接受視力篩查。衞生署提供的視力篩查內容及標準均符合世界衞生組織(世衞)於二○二三年所制定的最新指引。
就林順潮議員的第一條提問,其實我們的周年健康檢查又「點止篩查咁簡單」?在篩查後,衞生署有跟進作詳細的眼科檢查,例如在二○二三/二四學年,於接受免費周年健康檢查的約257 000名小學生當中,約35%需要配戴眼鏡。經檢查後發現,接近20%的小學生,即約51 000人未能通過初步視力測試篩查。他們獲轉介至衞生署轄下健康評估服務的視光師作進一步視力評估。在上述約51 000人當中,超過60%,即約32 000人最終接受了衞生署視光師的進一步視力評估,包括視力度數檢查、瞳孔檢查、眼底鏡檢查及斜視檢查等。另外亦有家長選擇私人執業視光師為其子女作評估及跟進。患有一般屈光問題的學生應配置正確度數的眼鏡以矯正視力,其他患眼疾的學生會獲轉介至醫管局眼科專科跟進。
(二)就第二條問題,林議員提到(學生健康服務提供的視力測試)總覆蓋率為65%,是因為家長未能抽空帶子女參加。我要在此澄清,這是一個不正確的資料。因為參加周年健康檢查需要家長同意,但不需要陪同子女參加。數據顯示,在二○二三/二四學年,全港98.8%的中小學校參與衞生署免費周年健康檢查,當中包括視力測試。我們看到非常高、接近百分百的學校參與率,我們很感謝學校的積極參與和重視學生健康。
不過,在學生覆蓋率方面,涉及家長同意,事實上覆蓋約257 000名小學生,覆蓋率僅為78.6%。中學生的服務覆蓋率則更低,涉及約173 000名,覆蓋率只有53.6%。其中,中一學生的覆蓋率為71%,而到中三下降至56.3%,到中六更下降至30.9%。簡單而言,愈高年級、愈年長的學生,愈不喜歡接受身體檢查。至於為何高年級學生參與率較低,我相信有很多因素,包括可能學業更趨緊張、課外活動愈來愈多,又或長大後自覺身體狀況良好,而家長亦未能着子女參與,因此參與率絕對無關家長未能抽空陪同子女參加。
習近平主席曾說,健康是「1」,其他是後面的「0」,沒有「1」,後面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學生不能看清楚黑板,又如何學習和上學呢?周年健康檢查需時只約90分鐘,便能為學生的健康帶來深遠益處。我在此希望學校,以及特別是家長更盡力配合,共同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我再次重申,參加周年健康檢查需要家長同意,但衞生署並沒有要求家長陪同子女參加。多年來,衞生署為學校安排周年健康檢查服務的時間,更為參與周年健康檢查服務的學校提供免費穿梭巴士接載服務,以便學校安排更多學生集體參加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衞生署於二○二四/二五學年更推出網上報名方式,以便利更多學生參加周年健康檢查服務。
(三)預防勝於治療,要有效預防近視及避免近視加深,保持良好的護眼習慣和定期進行視力檢查才是治本之道。世界上多個地區,包括內地和新加坡,均主張透過健康教育、增加戶外活動和減少使用電子屏幕等方法預防及控制近視。衞生署將繼續透過周年健康檢查及健康促進教育,鼓勵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按世衞建議,每天進行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減少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時間及遵守護眼守則等。
近年有部分視光中心提倡一些聲稱有助控制或減低近視的產品和治療方案,但有關產品和治療方案的成效因人而異,採用與否視乎很多因素,例如家長與學童的選擇、時間安排、經濟能力,以至整體社會的成本效益。家長在決定是否為子女選擇一般眼鏡或新產品和治療方案時,應考慮多方面因素,並諮詢註冊視光師和註冊眼科專科醫生的專業意見。
多謝主席。
完
2025年10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55分
香港時間18時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