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六題:支援有輕生風險的學生
****************
根據教育局資料,二○二○年至二○二四年共有130多名學童輕生。此外,據報二○二四至二○二五學年患有抑鬱症及焦慮症等精神疾病的中、小學生人數較五年前大幅增加。關於支援有輕生風險的學生,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有多少宗學生輕生死亡及輕生未遂的個案,以及當中有多少名學童有特殊教育需要、或患有抑鬱症或焦慮症,並按學生的年齡組別(包括0至6歲、7至12歲、13至18歲,以及18歲以上)列出分項數字;
(二)有否就過去數年的學生輕生個案進行詳細研究,並分析其成因;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政府自二○二三年於中學推行「三層應急機制」,以及早識別及支援有較高輕生風險的學生,現時每層機制所涉及的個案數目為何;鑑於二○二五年《施政報告》提出將該機制擴展至在小學四至六年級試行,具體的推行時間表為何,以及會否考慮將其進一步擴展至初小,並增加學校社工、訓輔教師的比例,同時加強家校合作?
答覆:
主席:
教育局非常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積極為學校提供支援,協助學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以「普及性」、「選擇性」、「針對性」三個層面,照顧學生的精神健康,並且與其他政策局/部門和不同持份者合作,以跨部門、跨專業及跨界別合作,透過優化課程、資訊、活動、培訓及專業支援等,促進學生全人發展,以及加強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包括有高輕生風險的學生。就陸頌雄議員提出的問題,教育局經諮詢醫務衞生局(醫衞局)、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及社會福利署(社署),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及(二)教育局一直要求中、小學匯報學生懷疑輕生身亡個案,以便向有關學校提供合適的專業支援,但沒有強制學校呈報曾試圖或有計劃輕生的學生個案,亦沒有收集大學生懷疑輕生身亡的個案。過去三年,即二○二二至二○二四年),全港中、小學向教育局匯報的學生懷疑輕生身亡個案數字分別為25、32及28宗。在過去三年的個案當中,中學生佔總數約百分之九十三,而小學生個案則佔約百分之七。
二○一六年,政府成立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委員會),以全面了解學生輕生的問題。委員會的研究顯示,學生輕生行為是多方面的因素互相影響而成,包括精神健康問題、心理因素、人際關係、適應和學業壓力等。輕生是複雜的行為,每個個案發生的原因不盡相同,我們不能歸因於單一因素,例如有特殊教育需要或精神病,或簡化輕生的原因。
政府在二○一七年成立跨決策局/部門的防止青少年自殺工作小組,跟進青少年輕生問題,並檢視委員會提出的建議的落實情況,研究如何加強有關現有的措施和服務。另外,自二○一三年起,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先後發布了六份報告,闡述關於兒童死亡個案(包括自殺等)個案的觀察和建議。政府會按需要適時進行相關研究,以加強支援的成效。
(三)政府透過教育局、醫衞局和社署的跨部門合作,由二○二三年十二月起在全港中學推行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教育局透過第一層機制為老師、家長和學生提供「守門人」訓練,裝備他們及早識別和應對有較高輕生風險的學生。截至二○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社署的「校外支援網絡」隊伍透過第二層機制共接獲418宗學校轉介個案,而醫院管理局精神科透過第三層機制共接獲444宗校長轉介個案和173宗電話諮詢。《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會恆常化在中學實施的「三層應急機制」,並且擴展至在小學四至六年級試行,我們會密切留意機制的運作情況,適時檢視機制的相關安排。
另外,自二○二四年開始,教育局與警務處及社署合作,在家長/監護人的同意下,警方會轉介在校外企圖輕生的學生到就讀的學校或由社署安排合適的社會服務單位接受跟進服務。即使家長不同意學生接受轉介,警方亦會為學生及家長/監護人提供尋求支援或求助的資料,盡力為有關學生及家長/監護人提供支援。
就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學校設有不同範疇的專業人員,包括學校社工、學生輔導人員、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等,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也為家長提供諮詢服務。
教育局亦由二○一八/一九學年起在公營小學推行「一校一社工」政策,並發放額外津貼,以資助學校購買諮詢、督導或其他支援學校社工的相關服務。中學方面,為提升青少年精神健康及抗壓能力,社署自二○一九/二○學年起實行「一校兩社工」政策,以加強對學校社工在處理複雜個案方面的督導支援。社署亦於二○二一/二二學年起為全港中學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增加支援人手,協助學校社工處理行政工作及推行活動,讓學校社工能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更深入的輔導及小組活動。
由於全校參與的模式及跨專業協作能提供全面的學生輔導及支援服務,現時每所學校已有跨專業團隊,加上目前為學校提供的社工人手、校外支援,以及發放津貼的安排一方面保障學校能提供具專業質素的服務,另一方面能給予學校充足的資源和彈性購買額外的輔導服務,政府暫時無計劃在學校增加學校社工人手。我們會持續檢視及適當強化學校的輔導服務,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家長在支援子女的成長和學習方面非常重要。教育局在全港推行「正向家長運動」,並制訂《家長教育課程架構》,讓家長更有系統地學習培育子女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同時,為幫助家長及早識別及支援子女在精神健康方面的需要,教育局提供家長「守門人」訓練及增加主題式的家長教育課程,以多元模式與家長分享培育快樂及正向孩子的方法。教育局會繼續透過跨部門及跨界別合作,加強協同效應,與學校及家長攜手強化推廣學生精神健康的工作。
多謝主席。
完
2025年10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05分
香港時間18時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