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環境及生態局局長就「改革滲水問題處理機制」議員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十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就陳恒鑌議員動議的「改革滲水問題處理機制」議案的開場發言:
 
(代)主席:
 
  我感謝陳恒鑌議員提出的議案,讓政府有機會與大家在立法會討論樓宇滲水處理機制。我會就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內有關善用調解去處理滲水糾紛和優化處理樓宇滲水的先導計劃作出介紹。接着署理發展局局長會講解有關樓宇維修和滲水的問題。
 
  樓宇滲水主要原因是樓宇結構或設備損壞,而業主有責任妥善維修保養物業,包括解決滲水問題。由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和屋宇署聯合成立的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下稱聯辦處,旨在處理樓宇滲水投訴個案,提供一站式服務。在現時聯辦處的架構下,屋宇署人員負責運用其在樓宇維修方面的專業知識找出滲水源頭,並可根據《建築物條例》和《水務設施條例》處理相關的滲水情況。食環署人員則按《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處理公共衞生妨擾事故,兩署人員合作處理滲水個案。
 
推動協商和調解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涉事業主之間以協商和調解方式解決滲水糾紛。我留意到在過去三年,經由物管公司通過調解、協商或為屋苑公用地方進行改善工程等方法而得以成功解決的滲水個案佔約七成之多,效果顯著。所以食環署推出了物業管理公司協助處理住宅樓宇滲水計劃,現時已有超過200間屋苑的物管公司參加計劃。在計劃下,物管公司會協調及建議住戶透過調解或民事方式處理滲水問題。
 
  此外,環境及生態局和食環署聯同律政司已於今年七月推出社區調解先導計劃,為物管人員提供全日制調解技巧培訓,協助他們更有效處理滲水個案。
 
優化滲水檢測程序先導計劃
 
  另外,為促使業主盡快履行其妥善維修物業的責任,行政長官在今年《施政報告》宣布,聯辦處將於二○二六年上半年推出先導計劃,優化處理樓宇滲水問題的檢測程序。在先導計劃下,聯辦處會採用紅外線測試以加快甄別滲水源頭。若結果顯示滲水高於指明濕度值,會向上層單位業主發出「建議維修通知」,要求涉事業主在指定時間內自行檢查和維修。就較簡單直接的個案,我們預計向引致滲水的單位業主發出通知所需時間可大幅減至約14個工作天。
 
  如業主逾期未有行動而滲水持續,聯辦處會展開科技檢測,甄別滲水源頭,並向業主收回檢查費用。聯辦處會評估新檢測程序的成效,以及持續檢視可應用在滲水調查的工具。聯辦處更會把以往的第二和第三階段調查改為同步進行,從而精簡程序,提升效率。
 
  我們預計藉着推動協商/調解和先導計劃下收回檢查費用的安排,應可有效減少需要由聯辦處進行檢控調查的個案數目。我們和發展局會持續檢視檢測程序,加快處理樓宇滲水問題。
 
修訂法例以加強調查和阻嚇力
 
  另一方面,為便利食環署處理樓宇滲水導致公共衞生妨擾個案,我們修訂了《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訂明單位業戶如無合理辯解而不遵從「擬進入處所通知書」,即屬罪行。修訂條例亦延長了政府人員可登門調查的時段至下午十時,以更好地配合市民的生活,便利進行調查。這些修訂已在今年八月生效。
 
  (代)主席,我會細心聆聽議員就議案的發言,並會在稍後總結發言時再作回應。我現交由署理發展局局長發言。謝謝(代)主席。
 
2025年10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37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