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六題:在康文署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
*********************
問題:
政府於二○二五年《施政報告》公布,計劃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指定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以提升旅客體驗和經營效能。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如何具體落實上述引入市場營運模式的計劃,例如會否在場地預訂方面,提供清晰的可供申請日期及時段資料,以及在租用形式方面提供短期或長期(例如按年租用)選擇等;
(二)過去五年,每年康文署轄下的每間博物館的入場人次、各項設施使用率,以及收入來源為何;政府有否計劃參考外國旅遊景點的做法及商場管理的經驗,在康文署博物館及其他室內展覽場地引入文創項目、設計吉祥物、設置打卡位及沉浸式互動展品,並開放予商業機構舉辦導賞、遊戲、擴增實境(AR)體驗,以及節慶活動或主題展覽;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三)據悉有私營健身室已應用面部辨識技術及智能系統以實行24小時營運,政府會否考慮引入類似科技,或提升現時的智能康體服務預訂資訊系統SmartPLAY,以便所有康文署體育館及相關設施(例如球場、健身室等)可24小時開放,令場地得以充分使用,並達致智能化管理;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四)政府有否計劃將市場營運模式與戶外智慧公園的概念結合,在戶外康體設施加入科技元素(例如利用大數據及物聯網等技術,讓市民連接健身器材和手機記錄自己的運動數據及身體狀況,並由系統建議個人的健體方案),從而提升市民體驗及使用率;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五)有否進一步研究在所有康文署設施推行市場營運模式的可行性(包括對收費、服務質素及市民參與度的影響);若有,評估結果為何;若否,會否考慮進行相關研究?
答覆:
主席:
二○二五年《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指定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提供更多元的增值活動;並會探討邀請市場參與,提升鯉魚門公園度假營的營運及在指定試點營運沙灘,以建設康樂休閒及水上活動熱點。
就提問的各個部分,我現回覆如下:
(一)及(五)康文署計劃於二○二六年內選出不少於八個轄下設施,包括博物館和公園(例如香港藝術館及啟德車站廣場),引入商業元素及靈活地提供更多元的增值活動,例如在博物館閉館日出租場地舉辦商業或私人活動,推出收費的旅客團體導賞以及開發更多文創產品。
康文署計劃委聘專業營辦商(例如活動策劃公司),運用其市場和專業知識向目標客戶推廣合適的場地、為活動提供技術和後勤支援、為目標群體安排康文署博物館大型展覽的導賞專場,以及提供客戶管理服務。我們正擬備各項細節。
就鯉魚門公園度假營及指定試點營運沙灘而言,康文署會透過邀請有興趣的商業機構或非牟利機構提交建議,以商業方式營運鯉魚門公園度假營,和發展試點泳灘成新興康樂休閒及水上活動設施。我們鼓勵有意營運者提出可行的方案。康文署正研究具體的市場營運模式,各項具體安排和收費需視乎活動性質和內容、場地條件等而定。上述計劃尚在研究階段中,康文署會適時評估成效,包括對服務質素、市民參與度及收入的影響等。
(二)過去五年,康文署轄下博物館的入場人次,以及館內設施的平均使用率見下表:
入場人次 (萬) |
館內設施(註二) 平均使用率 |
|
二○二○至二一年度 | 85(註一) | 76.2% |
二○二一至二二年度 | 327(註一) | 78.6% |
二○二二至二三年度 | 437(註一) | 76.2% |
二○二三至二四年度 | 700 | 77.3% |
二○二四至二五年度 | 766 | 69.5% |
註二:館內設施指除展覽館及展覽廳外的設施,包括演講廳、活動室、劇院等。
康文署轄下的博物館為市民提供普及的文化教育及公共服務,並非單以商業營利為目的。現時除香港科學館和香港太空館的常設展覽收取低額入場費(10元至20元)外,其他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均免費開放予市民參觀。康文署博物館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入場費及可租用設施的租用費、出售文創及文藝產品的收入、公眾節目如電影放映門票,以及商店和咖啡館的營運許可證/牌照費用的收入等。
康文署的博物館一直透過與本地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合作,推動文化藝術產業發展。舉例而言,我們於二○二五年與不同品牌推出聯乘產品,包括於六月的「香港非遺月2025」與文具品牌合作,邀請展能藝術家設計十款非遺項目的插畫,讓顧客打造自己獨特的筆記本;於七月與本地餅家聯乘推出三款限量禮盒,禮盒設計源自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藝術館的館藏,結合百年餅藝與博物館美學。另外,就推廣十一月的香港博物館節,我們分別與兩個本地品牌合作,聯乘推出以博物館內容為題材的拼裝積木及食品。
康文署持續為轄下博物館舉辦的展覽引入嶄新的科技元素,並設置打卡位及沉浸式展品,提升參觀人士的觀賞體驗。例如,現正於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的「漫眾同樂──幽默港漫格格趣」展覽,以沉浸式投影節目、漫畫觀賞互動裝置、AI生成影像體驗及與漫畫人物同框打卡的互動裝置等,為參觀人士帶來創新、富啟發性和教育性的博物館體驗。至於剛於今年九月開幕的「嶺南風範:趙少昂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展」,香港文化博物館利用趙少昂教授筆下的嶺南風物及花鳥,創造了一個沉浸式的數碼花海,引領參觀人士走進大師畫作中生機蓬勃和色彩絢爛的嶺南花境。另外,現正於香港藝術館舉行的「鑑古識今──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展覽,亦以全息影像科技把文物立體呈現,讓參觀人士與展品互動,增加對文物的興趣與認識。
(三)康文署致力推廣「普及體育」的文化,透過提供不同種類的康樂體育設施,鼓勵市民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康文署的收費康樂設施(例如健身室、運動場及草地足球場)開放時間一般為上午七時至晚上十一時;而非收費設施(例如全港公園及遊樂場內約900套戶外健身器材),則大多24小時開放。現時康樂體育設施的開放時間安排已照顧大部分人士的需要。調整開放時間(包括將健身室通宵開放)將涉及額外的公共資源,署方暫未有計劃推行。
在設施管理和運作方面,康文署一直運用科技提升效率及服務質素,例如於二○二三年推出的智能康體服務預訂資訊系統SmartPLAY具備專題網頁及流動應用程式,方便市民隨時隨地登入個人帳戶、搜尋及預訂康體設施,或報名參加康體活動。康文署會繼續持開放態度積極探討運用科技協助管理康體設施,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康樂服務。
(四)康文署正在公園設施引入科技元素,以優化市民的體驗。舉例而言,為了提供更多新穎及適合不同年齡人士的戶外健身設施,康文署正在四個戶外康樂場地推展試行計劃,安裝具智能元素的戶外健身站,讓使用者可在使用智能健身設施後存取個人運動數據及健康資訊,方便管理個人健康、監察個人體質和增加運動的樂趣,從而鼓勵市民恆常運動。首個設於維多利亞公園的智能健身站已於二○二五年三月開放予市民使用,而位於大角咀海輝道海濱花園、九龍仔公園和屯門海珠路遊樂場的智能健身站預計於本年度內投入服務。
完
2025年10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52分
香港時間12時5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