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就「加強打擊非法行醫,保障市民健康」議員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范婉雯醫生今日(十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就「加強打擊非法行醫,保障市民健康」議員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我再次感謝陳永光議員提出「加強打擊非法行醫,保障市民健康」的議案,以及各位議員就今日的議案提出寶貴的建議,主要圍繞完善法規、加強執法,以及非常重要的加強宣傳教育。

針對醫療服務進行規管

  正如我剛才在開場發言中提及,現行規管醫護專業人員的法例,例如《醫生註冊條例》、《牙醫註冊條例》以及《專職醫療業條例》等,都已列明了各個專業的執業範疇,非專業人士如果提供條例訂明必須由該專業提供的服務,已經違反相關法例所列明的刑事罪行。在二○二四年,完成審訊的非法提供醫療服務的案件中,包括無牌人士進行醫生、牙醫和中醫的執業,全數14宗被起訴的個案均被定罪,其定罪率為百分之百。政府對非法提供醫療服務不會容忍,而且鼓勵市民對懷疑非法提供醫療服務的人士作出舉報。如接獲投訴必定會果斷執法,以保障市民的生命健康。

  政府規管醫療服務的原則是以風險為本,針對風險最高的服務,例如入侵性的醫療程序、醫學診斷或處方藥物等,實施最嚴格的規管措施。但就一些並非涉及醫療程序或治療的服務,例如一般以保健為目的的服務,現行法例並沒有以規管醫護專業人員的力度,就執業範圍及使用名銜等作出限制。這些保健服務所覆蓋的範圍極為廣泛,包括健身、飲食建議等,與涉及醫學元素的醫療服務在目的和手段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涉及的風險較專業醫療服務為低。如把這些保健服務納入醫護專業的規管範疇對保障市民健康而言未必實際,對明白自身情況以尋求保健療法的市民亦可能會帶來不便。

公眾教育

  市民在按自身健康需要選擇服務時,應清楚了解自身健康情況,以及所尋求的服務的內容。政府一直透過不同宣傳教育渠道提醒市民在有需要時必須向醫護專業人員求診,而且向市民灌輸不同健康資訊。宣傳教育除了由政府推動,亦需多方努力,以達至協同效應。我們鼓勵各醫護專業團體作為醫療體系的一分子,更積極參與推動各項健康資訊的宣傳教育。

  宣傳教育的一大部分,是打擊假資訊的流通,確保市民不會誤信不實的所謂「醫療服務」資訊。政府會繼續果斷執行《不良廣告(醫藥)條例》,限制任何人發布可能導致他人以預防或治療條例訂明的疾病或病理情況,而使用任何藥物、外科用具或療法的廣告。

  另外,政府正按照私營醫療機構類型及其風險程度,分階段落實《私營醫療機構條例》的規管制度。繼醫院和日間醫療中心後,政府已由今年十月十三日起開始接受診所牌照申請,以及小型執業診所提交發出豁免書的要求。回應多位議員關注目前社會有處所使用一些名稱或描述,可能誤導公眾以為有關處所提供醫療服務,針對此項,政府已計劃在診所牌照及小型執業診所豁免書生效後,實施《私營醫療機構條例》的相關條文,禁止處所在未經准許下使用某些名稱或描述,務求加強規管。在條文生效前,政府會適時諮詢持份者,以更全面涵蓋相關名稱或描述。

優化醫療服務

  除了規管和執法外,確保市民有健康和醫療需要時得到高質素的醫療服務,利民便民的措施亦為重要。本屆政府落實了一系列醫療改革的措施,持續提升醫療體系。政府於二○二二年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藍圖》),重點提出加強香港基層醫療服務。基層醫療署正按照《藍圖》積極推行各項政策措施,包括於二○二二年在全港18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站(統稱「康健中心」),作為基層醫療健康資源樞紐,提供全面、具連貫性、以人為本的跨專業基層醫療服務,包括健康風險評估、制定個人化健康計劃、登記參加「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配對家庭醫生和安排專屬護士診所及/或專職醫療服務等。

  在痛症管理方面,基層醫療署透過康健中心為會員提供痛症管理服務,協助紓緩痛楚、改善體能及活動能力,減少痛楚對生活模式的影響及改善生活質素。痛症管理計劃的專屬護士診所及專職醫療服務均獲政府資助。專屬護士診所會為有需要的會員提供初步膝部骨關節炎和背痛評估、基本自我管理及飲食建議和輔導。針對膝部骨關節炎和背痛,地區康健網絡的服務提供者會為會員提供個人化痛症管理及適切的治療,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營養師及中醫服務。地區康健中心的護理人員會參考《香港參考概覽》,透過以實證為本、協定護理流程主導的機制,處理一些病情適合在基層醫療層面接受治療的個案,為他們提供綜合的疾病管理支援。如個案出現特定警示病情徵狀,會及時將個案轉介醫生診斷和處理。

  醫管局(醫院管理局)近年就疼痛管理方面亦推行了多項服務優化措施,並促進跨專科協作,提供更專業的疼痛治療。跨專科團隊會評估病人疼痛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並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綜合性的疼痛管理模式不僅有助於病人紓緩痛楚,亦着重教育病人痛症的成因,掌握自我管理技巧,從而減少對止痛藥物的依賴,改善活動能力,全面提升生活質素。目前醫管局於七個聯網設有痛症治療服務,提供綜合性的疼痛管理,包括痛症護士診所、慢性痛症的專科門診、急性疼痛治療、癌症疼痛管理和介入性疼痛治療。

免轉介接受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服務

  此外,立法會於今年七月通過現已改名為《專職醫療業條例》的相關修訂,容許病人在特定條件下,無須醫生轉介可直接接受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讓他們的身體狀況可以在社區及早得到改善。就基層醫療服務而言,基層醫療署已針對社區普遍出現的肌肉骨骼的痛症問題,開展制定臨床指引,讓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可按照指引的要求為病人提供相應治療服務。政府會開展一系列的宣傳工作,讓市民知悉免轉介的安排和詳情。

結語

  主席,在結束今次辯論前,我再次重申,政府對「無牌人士」提供醫療服務的情況高度關注。我們強烈呼籲市民如身體不適,應該向註冊醫護專業人員求診。我們亦會加強執法,杜絕「無牌人士」非法行醫,保障市民健康。

  醫務衞生局會繼續推進深化各項醫療改革的工作,讓醫療服務更加便利市民。

  多謝主席。



2025年10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4時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