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一題: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措施
******************
問題:
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北都)。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政府表示會以包括「片區開發」等多元開發模式推動市場參與以加速北都發展,並擬在今年第四季及明年分別推出洪水橋,以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和新田科技城的「片區」試點,該三個片區的具體招標程序為何,以及何時公布相關時間表;
(二)據報政府計劃以「雙信封制」就北都部分土地項目進行招標,以便在評審過程中可同時考慮投標企業所帶來的技術、經濟和稅收貢獻等因素,有關招標的具體評分準則(包括技術與價格的各佔比重)為何;政府將如何確保評審過程公開透明;及
(三)北都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最新招租情況為何,包括目前已簽署租約的企業數目,以及首批租户預計開始營運的日期;當局有何進一步的配套及優惠措施吸引高端科創企業進駐園區?
答覆:
主席:
北部都會區(北都)是引領香港未來發展、推動產業轉型的重要引擎,也是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聯動發展的新平台,提升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的關鍵樞紐地位。由於北都幅員廣闊,投資龐大,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會採用創新及多元的發展模式,善用政府和市場資源推展計劃。
就問題的各部分,經諮詢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後,我回覆如下:
(一)在「片區開發」模式下,投得項目的發展商會綜合開發較大規模的地塊,當中包括具商業價值的住宅和產業用地,以及公共設施用地。政府已提出三個「片區」試點,分別位於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洪水橋)、粉嶺北新發展區和新田科技城。早前完成的市場意向徵集共收到22份意向書,有助我們敲定招標條款前了解市場看法。
我們計劃先為洪水橋「片區」於今年年底進行招標,而另外兩個「片區」則計劃於明年陸續推出。我們正因應市場意見,調整洪水橋「片區」的相關安排和要求,包括將私營房屋住宅用地由兩幅增至三幅,以及取消要求投標者興建一條主要道路以減少建設公共設施的要求,增加項目的盈利能力。「片區」內有三幅企業及科技園用地,原本我們只要求成功投得片區的企業發展和營運其中一幅,其餘兩幅只需完成土地平整後交還政府。我們正考慮在標書提供選項,讓願意參與建設片區內更多產業用地的投標者,在「雙信封制」的招標模式下為此額外承擔而獲得分數。另外,我們正考慮提供較長的建築規約,以及較有彈性的地價繳付安排,包括分期支付。我們年底招標時會公布最終安排。
(二)我們將靈活批撥北都內的土地,推動企業落戶和投資。如果是採用招標方式,可因應情況考慮是否單純看投標者出價,或採用「雙信封制」方式進行招標。最近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推出的沙嶺數據園區用地,便採用了「雙信封制」招標模式,洪水橋「片區」亦傾向採用這種模式招標。採用「雙信封制」招標,將綜合考慮非價格和價格建議,並按個別情況制訂評審的比重和元素。以沙嶺的招標作為例子,非價格建議和價格建議的比重分別為百分之七十和百分之三十,非價格建議會評審投標者在投資和發展產業方面為香港帶來的貢獻,例如聘用人數、投資規模和啓用時間。為確保招標工作公開透明,評審準則會詳列於招標文件,讓投標者清楚理解項目要求和評分準則。政府會成立由相關政策局和部門組成的標書評審委員會,根據《物料供應及採購規例》客觀專業地評審標書。評審結果會提交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轄下的中央投標委員會作審批。
(三)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河套香港園區)第一期首三座大樓已落成。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港深創科園公司)正積極推進相關的招租工作,現時已經與近30家分別來自內地、香港及國際的企業、大學及研究機構就進駐河套香港園區深入磋商,其中相當部分已簽署租約,預計首批涵蓋生命健康科技、微電子、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等支柱產業的租戶將於今年年底前正式投入營運。港深創科園公司的招租工作正持續進行中,簽署租約的企業和機構將會陸續有所增加。
港深創科園公司會提供相應的配套設施,例如人才公寓、商業及其他附屬設施,支援進駐企業及機構的營運。同時,公司正積極籌備在二○二五至二六年度內展開「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培育計劃」,為初創團隊和企業提供資助和支援服務,發揮「以產聚才」的作用。此外,政府正探討透過籌備中的北都專屬法例為管理指定地區提供跨境流動的便捷方法,包括人流、數據流和物資流等,財政司司長亦領導政策局制訂優惠政策包,涵蓋批地、地價、資助或稅務減免優惠等,這些策略措施均有助吸引科研及高端製造業落戶香港包括河套香港園區。
完
2025年10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06分
香港時間13時0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