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七題:遠足人士的安全
*************
以下是今日(十月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蘇長荣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不少市民喜歡獨自遠足,但近年涉及獨自遠足人士的意外時有發生。有意見認為,獨自遠足人士在發生意外後往往未能及時報警求助,延誤了搜救行動,同時在沒有同伴提醒下,容易低估了山徑路線風險或高估自己的體能,導致意外發生。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涉及獨自遠足人士的求助個案數目為何;該等求助個案的傷亡人數,以及有關搜救行動所涉及的政府開支為何;
(二)有否研究過去三年遠足意外的主要成因;有否統計,該等意外中獨自遠足人士和結伴遠足人士的比例,以及兩者在搜索及拯救難度和時間上的差異為何;及
(三)會否加強宣傳,鼓勵結伴遠足,並將險要路段定為「獨自遠足人士意外黑點」,以提醒遠足人士切勿獨自前往?
答覆:
主席:
就蘇長荣議員的提問,經諮詢保安局後,現回覆如下:
(一)過去三年,消防處接獲的攀山拯救事故宗數及傷亡數字如下:
年份 | 接獲攀山拯救事故宗數 | 傷(亡)人數 |
二○二二年 | 1 014宗 | 589(20) |
二○二三年 | 695宗 | 424(15) |
二○二四年 | 588宗 | 345(15) |
消防處沒有備存涉及獨自遠足人士的求助個案數字。由於上述拯救行動不涉及額外人力資源及薪酬開支,消防處沒有備存所涉開支的分項數字。
(二)及(三)遠足意外的成因及性質複雜多樣,除地勢和環境因素外,亦包括天氣變化、迷路和其他個人原因等。就攀山拯救事故的數字,政府沒有備存有關獨自與結伴遠足的比例,以及兩者在搜索及拯救時間上差異的分項數字。然而,獨自遠足相比結伴遠足是會增加安全風險,以及發生意外時救援的困難。政府一直從不同途徑呼籲遠足人士切勿獨自遠足,並應結伴同行,包括在漁農自然護理署「郊野樂行」專頁(www.hiking.gov.hk)發放相關訊息、制作網上短片、在社交媒體不時發文提示等,亦於遠足旺季,聯同其他相關政府部門加強相關宣傳教育。
此外,我們持續鼓勵遠足人士下載與緊急救援相關的手機應用程式(如「郊野樂行遠足留蹤」流動應用程式、HKSOS等),提升遠足人士的安全意識和在意外發生後的搜救效率。「郊野樂行」專頁亦提供不同遠足路徑的綜合資訊,包括路徑的長短、難度、配套等,讓遊人因應自身情況妥善規劃適合自身的行程;以及根據過去發生嚴重或致命意外的地點、相關個案的意外成因、現場地勢等因素,列出郊野公園曾發生致命及嚴重意外的高危地點,提醒遠足人士避免前往,並會定期檢視及按需要更新高危地點的名單。
完
2025年10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