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十七題:在學校推動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
*********************
以下是今日(十月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吳永嘉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二○二四年《施政報告》為愛國主義教育訂下一系列項目指標,當中包括推展「心繫家國3.0」聯校國民教育活動、三年內為約1 000位非主修歷史的初中中國歷史科教師提供培訓名額,以及在兩年內提供不少於1 000個高中中國歷史科教師學習圈培訓名額等。此外,今年《施政報告》表示政府會推廣內地的愛國主義教育設施,將其納入特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教育局亦會設計建國歷史體驗行程等。政府在學校推動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的最新情況備受社會關注。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各項愛國主義教育措施的最新推行情況為何,當中有多少項措施已經達標;會否為已達標的措施訂立更高的目標;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國民教育涵蓋的範疇廣闊,相關學習元素蘊含於多個學術科目,當局未來訂立愛國主義教育的新指標時,會否涵蓋更多學科;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鑑於教育局為教師舉辦了多輪《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測試,相關測試的合格率分別為何;
(四)過去三年,每年有多少間學校申請「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計劃,讓該等學校有更多資源加強於校內推展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成功申請該計劃的比例,以及每個獲批申請平均取得的撥款金額分別為何;
(五)據報教育局近日更新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以突出「大安全」概念,並將舉辦簡介會及教師培訓課程支援學校落實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簡介會和培訓課程的詳情(包括預計舉辦的簡介會場數,以及可為多少名教師提供培訓)分別為何;
(六)有關推廣內地愛國主義教育設施的詳情為何,包括預計被納入特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設施數目,以及該等設施的名稱為何;及
(七)教育局就設計建國歷史體驗行程的工作預計所需的時間及人手為何;預計何時可讓學校報名參與該等建國歷史體驗行程?
答覆:
主席:
國民教育一直是學校課程的宗旨之一,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國民教育已經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元素和精神。國史、國情、中華文化、國家地理、《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旗、國歌、國徽等國家象徵和標誌、國家安全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相對接的重要內容,已納入香港中小學各學習領域和相關科目,以及幼稚園課程中,並與價值觀教育及全方位學習活動等互相緊扣,構成學生的重要學習經歷。
教育局持續透過「多重進路 、互相配合」的方式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包括優化課程、發展學與教資源、提供教師培訓、舉辦多元化的全方位學習活動(如課外實踐活動、內地考察),以及為學校提供資源和津貼等,以期能全覆蓋、全方位、跨學科及跨學段地支援學校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學與教之中,加深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建立國家觀念,增強民族意識與愛國情懷。
就吳永嘉議員的提問,教育局回覆如下:
(一)及(二)二○二四年《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在校園內外推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指標,其中七項措施已於二○二四/二五學年達標,餘下一項橫跨二○二四/二五至二○二六/二七三個學年,該項措施在二○二四/二五學年的推行情況亦符合理想。詳情如下:
- 聯校國民教育活動:「心繫家國3.0」聯校國民教育活動順利完成,參加人數遠超預期,超過50 000人次。
- 國家地理:完成試教計劃及製作國家地理資源庫,並持續發展國家地理的學與教資源,供學校參考及使用。
- 國民教育重點視學:在不少於50所學校進行國民教育重點視學,提升國民教育的質素和成效。
- 內地交流及考察活動:由二○二四/二五學年起,提供不少於30個「紅色資源」行程,供學生參與。
- 幼稚園家長活動:由二○二四/二五學年起,所有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須每年為家長舉辦一項或以上與國民教育相關的活動。
- 高中中國歷史科教師培訓:已於二○二四/二五學年提供超過1 000個培訓名額,並於新學年持續提供相關培訓。
- 小學人文科課程推展:已完成小一及小四年級課本評審工作,並提供超過9 900個培訓名額和持續提供學與教資源。小學人文科已於二○二五/二六學年開始推行。
- 餘下一項橫跨三個學年的指標已按既定進度開展和推進。由二○二四/二五學年起,計劃三年內為約1 000位非主修歷史的初中中國歷史科教師提供培訓名額;其中二○二四/二五學年,已有約400位教師參與培訓。新學年將會繼續提供培訓名額,支援教師完成系統培訓。
建基去年取得的成果,二○二五年《施政報告》進一步訂立以下指標(包括新增項目):
- 由二○二五/二六學年起,「心繫家國」系列活動將恆常化和普及化,全力在學界以跨辦學團體和跨校形式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和文化自信,並設定每學年不少於30 000人次的參與目標。
- 在二○二五/二六學年,繼續在不少於50所學校進行國民教育重點視學,提升國民教育的質素和成效。
- 由二○二五/二六學年起,學生內地交流及考察活動提供不少於40個建國歷史體驗行程。
- 在二○二五/二六學年,舉辦各項與國民教育相關的學生活動,預計不少於20萬學生人次參加。
- 在二○二五/二六學年(橫跨三年),繼續為非主修歷史的初中中國歷史科教師提供培訓名額。
- 在二○二六/二七學年,就優化高中中國歷史科和歷史科課程,提供1 500個教師培訓名額和持續提供學與教資源。
(三)由二○二三/二四學年起,所有公營學校、直接資助計劃學校及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的新聘教師(包括新入職教師及轉校教師)均必須在《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測試取得及格成績,方可獲考慮聘用。教育局於二○二二/二三至二○二四/二五學年共舉辦了16輪《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測試,分別供學位程度和非學位程度人士參加,報名人數共約72 600人次,當中包括在職教師、擬入職教育行業的人士及準畢業生,共約55 570人次應考,測試的及格率逾九成。
(四)優質教育基金(基金)於二○二一年十一月中旬推出「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計劃,旨在支援學校推廣國民教育、國家安全教育,以及媒體與資訊素養教育。按校本需要,公帑資助的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可向基金申請一項不超過30萬元的撥款計劃;已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則可申請一項不超過15萬元的撥款。自計劃推出以來,約880所學校遞交計劃申請,並獲批撥款。一般而言,個別學校在推行項目時所需的額外資源存在差異,撥款金額乃根據個別申請內容而定,故平均撥款金額並未能充分反映計劃的實際情況。
(五)教育局已於二○二五年五月及七月公布更新版《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課程框架》)和27個科目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涵蓋八個學習領域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讓國家安全教育與時並進,為教師提供更清晰和全面的指引,幫助學校在已有的良好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國家安全教育。
教育局於《課程框架》發布後四個月內,於八場簡介會向辦學團體代表、校監、校長及教師等持份者介紹《課程框架》的主要更新內容與重點,並說明各學習領域如何結合國家安全教育元素。教育局亦將於二○二五/二六學年提供不少於1 000個國家安全教育教師培訓名額,培訓課程包括實體及網上課程、考察、經驗分享會,以及學習圈等,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以有效落實國家安全教育。
(六)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坐落北京盧溝橋側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已在今年八月二十一日正式設立為首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會繼續推廣內地的愛國主義教育設施,並將其納入特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鼓勵更多香港學生和青年到訪,讓他們全面認識國家的歷史與發展成就。
(七)教育局於二○二五/二六學年設計的建國歷史體驗行程由二○二五年十月起陸續出發,並適時讓學校報名參與,如「『薪火相傳』平台系列:貴州歷史人文與民族生活探索之旅」,學生將到訪貴州長征文化數位藝術館,學習長征重要歷史事件,感受紅軍長征的艱難險阻和領悟長征精神。有關活動所需的人力資源已納入教育局的經常開支內。
完
2025年10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