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於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十月十四日)上午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的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

行政長官:大家早晨。首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十五運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殘特奧會),將分別於十一月九日及十二月八日正式揭幕。

  我上星期四前往廣州南沙,出席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採集儀式。我們已經把火種帶回香港,下月初會在香港,以及澳門、廣州和深圳舉行十五運會火炬傳遞。

  我們正籌備和規劃香港的傳遞活動,路線會着重展示香港文化及體育方面的特色,火炬手人選則會包括體育界,以及不同界別人士,我們會稍後公布詳情。

  經過多個部門兩年多以來的努力,香港賽區已經準備就緒、整裝待發。

  首先,各項測試賽經已順利圓滿完成。

  另外,我們經已為賽事各個環節制訂詳細方案,作出充分部署。我們預計會有4 000多位運動員和代表團成員、賽事人員、傳媒等參與和採訪香港賽區賽事,現場觀賞賽事的海內外觀眾亦將以十萬計。

  我們已制訂詳細的場地安保計劃,包括保安、人群和交通管理及應變計劃,亦審視了各個比賽場地和酒店,並制定交通及運輸計劃。

  同時,我們組成香港歷來最大的義工團隊,支援賽事進行。義工將多達16 000多人,年齡由15歲至超過80歲,來自社會各階層,在賽事的不同崗位服務。我衷心感謝他們為全運會作義工服務。

  今次十五運會,港隊將會派出600位運動員,參與28個項目,代表團規模是歷屆最大。我明日會主持代表團授旗儀式,和全港市民一同為香港運動員打氣。

  我希望社會各界及全港市民積極參與和支持,展現我們的好客之道,展現香港國際盛事之都的風采,共同呈現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全國盛事。

  另外,首間香港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將於今年十二月十一日正式分階段投入服務。醫務衞生局及營運機構將於本周舉行記者招待會公布香港中醫醫院的服務安排,我們會在正式投入服務前舉辦一系列宣傳活動,提升市民對香港中醫醫院的認識。

  香港中醫醫院作為本地中醫服務和中醫藥的旗艦機構,將肩負五大發展任務,包括醫療服務、教學與培訓、科研、多方協作及創造健康價值。

  香港中醫醫院體現政府對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承擔。經過七年的籌備與規劃,由政府撥地及出資興建,提供政府資助服務,由醫務衞生局直接監管,挑選了香港浸會大學承辦營運,採用全新模式,同時結合公私營協作、以中醫為主及中西醫協作營運。

  香港中醫醫院會充分利用香港的醫療體制、規管制度、標準制訂、臨床研究及貿易、高等教育,以至國際連繫等方面優勢,發揮三方面重要作用:第一,為市民提供多元化優質中醫服務。香港中醫醫院開院首年會提供門診及日間住院服務,全面運作後將設有400張病床,預計門診服務每年惠及約40萬人次。醫院會重點發展中醫六大分科服務,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針灸科,並開展12個中醫專病項目,對接市民醫療需求及中醫治療特色,例如老年退化性疾病及中風後康復、腫瘤康復或紓緩、長期痛症和治未病等。專病項目會在五年內逐步增至23個。

  第二,為香港中醫藥發展創造新機遇。香港中醫醫院與本港設有中醫或中醫藥學院的三所大學,即香港中文大學、浸會大學和香港大學,以及醫院管理局及18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將落實合作機制,發揮協同效應。香港中醫醫院會成為三所本地大學的中醫學院和中醫藥學院的教學及臨床實習場地,及執業中醫師的培訓平台,共同為中醫藥業界,培育更多人才。

  香港中醫醫院會是國際認可的高標準臨床科研平台,將進行實證為本的中醫藥及中西醫協作臨床研究。香港中醫醫院將扮演「轉化者」角色,與中醫藥業界及持份者合作,引領中醫藥產業與服務標準進一步全面提升,將成果轉化為市民的健康福祉。

  第三,助力國家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香港中醫醫院將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窗口的獨特優勢,助力國家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向國際展示中醫優勢病種技術與療效,促進中醫藥培訓、推廣應用及中成藥開發,並發展中西醫協作模式與中西藥相互作用研究,會與內地及海外業界和學術界聯繫、交流與協作,推動中醫藥發展。中醫醫院已經與內地、德國和澳洲的醫院和學術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並會持續與全球探討合作機會。

  今年是香港中醫藥發展的重要一年。除了香港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投入服務,我們將於年底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是香港首份規劃中醫藥短、中、長期發展的藍圖,以實現傳承中醫藥智慧,背靠國家發展經驗和資源,利用中醫藥讓香港市民享有更優質及更全面的醫療服務以提升健康水平,同時建設香港成為中醫及中藥走向世界的橋頭堡的願景。多謝大家。

記者:首先想問現在已經有至少12個現任議員宣布無參選,不少已經是年過70歲,70歲這條界線是否已經會延伸至其他公職人員,甚至包括特首?另外,如果不選議員,但身兼行政會議成員是否都需要換人?早前亦都有報道說,政府官員曾經就現任議員的表現評分,行政當局的評價是否會影響部分議員不能夠競逐連任?另外,就是MIC方面,簡約公屋近日出現了一些剪螺絲和漏水情況,這是否都涉及一些趕工問題,令品質監督出現問題?如何可以釋除公眾疑慮?今次事件由建築署巡查才被揭發,會否都反映承建商的上報機制未如理想?

行政長官:任何組織因為換屆而出現人事更替是屬於正常。我留意到個別立法會議員表示不會參選下屆立法會選舉,他們來自不同年齡組別,有30多歲,有40多歲,亦都有70多歲。他們有各自原因,包括家庭原因,希望更加專注自身關注的事業,又或者學術進修,亦有希望薪火相傳,有人接班等。這些都是他們的個人選擇,我尊重他們的決定。

  我一直重視立法會議員的意見。每年的《施政報告》,我吸納了很多立法會議員的一些建議。我感謝本屆立法會議員的工作,亦都多謝他們為香港作出的貢獻。

  本屆立法會務實、高效審議法案工作,在四年會期中,總共通過了約130條法案,較上一屆立法會的同期超出60%;更加處理了多年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包括審議和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行政、立法共同為香港完成了26年多都未完成的憲制責任。

  另外,亦通過有關「簡樸房」的規管條例,與政府一同解決纏繞香港10多年的劣質劏房問題。網約車規管的有關草案亦將在這個星期恢復二讀,如果獲得通過,我們將會解決超過10年的網約車規管空白問題。

  下一屆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將會在本月二十四日開始。我鼓勵愛國愛港、具有才能、有志服務香港的人士積極爭取提名、報名參選,亦呼籲市民踴躍投票,特區政府會確保選舉公平、公正、誠信,亦會安全、有序地進行。

  四年的立法會會期即將結束,而今次在立法會換屆選舉中,有個別議員選擇不再參選,這個情況與行政會議不一樣。行政會議成員的任期與特區政府的五年任期是一致的,即是到二○二七年六月三十日,沒有行政會議成員表示打算在任期完成之前辭任。

  另外,有關一些公營房屋在施工方面出現的手工問題。第一,我必須強調,這些施工問題如果出現在傳統的房屋,包括現時我們居住的房屋,如果手工做得不好,例如在牆上開了一個洞換了新喉管,而沒有將該洞填好,這些是施工、手工不達標的問題。所以現場地盤施工一定要符合標準,而監管必須提高,確保這些問題不再出現。

  「組裝合成」是安全的,亦符合高標準規格。特區政府已經成立了特別調查隊,必須要查找原因,不能讓同樣問題再出現;亦要加強監督,政府團隊已經加強了巡查,無論是範圍和次數都加大。承建商本身有責任,自己要有監督團隊,亦要聘請顧問作獨立監督,這兩方面都要加強。第三,承建商有責任做好手工不好的工程,必須提出修補方案。另外,更要追回時間,盡量確保工程不能延誤。我們亦會追究承建商責任,就這方面,政府肯定會確保所有工程符合我們的建築和安全標準。多謝。

記者:特首,你好。想問今次立法會有多位70歲以上議員退選,其實是否代表日後立法會參選就以70歲為界線?未來行政長官和委任的問責官員是否都有這個限制?現時見到有十多個議員不參選,預計都會再有議員退選,如此大量換人,是否擔心會影響行政立法關係?另外,想問「十一」假期後,在橋咀等郊野地區,有不少遊客留下垃圾,亦出現一些用腳踩珊瑚等破壞環境的行為,當局會如何加強執法?甚至會否限制人流?早前有工作人員用「protect珊瑚」等中英夾雜文法去勸喻遊客,未來會否向他們提供一個清晰指引,以免影響本港國際形象?謝謝。

行政長官:首先,任何組織因為換屆而出現人事更替是正常的,今次我留意到提出不再參選的現屆立法會議員,年齡亦屬於不同組別,有30多歲、40多歲、70多歲,他們亦已向大家說明不參選的理由,包括有自己的原因,例如家庭原因、進行自身關注的事務、進行學術研究,或希望薪火相傳。每個組織有換屆而更換人士,無論是立法會,甚至是不同團體,都經常出現一代新人換舊人,對於我們延續不同組織運作,尤其是立法會,以及培育新人才,令我們可以薪火相傳,讓不同人士有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去貢獻社會,這是一個正面的發展。不同年紀人士都有可以貢獻自己長處的地方,所以我期待,無論是甚麼人,只要是愛國愛港、是愛國者,認為自己有才能的話,我都鼓勵參選。

  在政府的角度,第一,希望我們的制度可以不斷延續,有效地令立法會議員履行作為議員的職責,審議法例、提出不同的意見。事實上,政府重視立法會的意見,除了在《施政報告》裏吸納外,在很多條例草案,政府聽了意見,提出修正案,有些更差不多有接近100條修正案。所以我期待有心、有能力的人士參選,對於整個香港都重要,因為政府所有措施或法案都要經立法會審議,而在立法會審議期間提出的意見,希望政府修訂的,對於大家、整體社會的福祉很有重要性,所以希望大家踴躍參選及投票。

  另外,有關在過去一段時期,因為很多旅客來港,我們在黃金周前已經由政務司司長統籌各部門,確保在多方面,包括旅客的經歷、秩序、安全性,或旅客的體驗都良好。在黃金周,整體大致上做到預期我們希望見到的成效。當然,香港有很多生態環境吸引的地方,會吸引本地和旅客前往。政府重視環境保護,會加強管理,確保我們的環境受到必須的保護,同時會取得平衡。

  我們會在預期出現大批旅客的日子預早部署,包括在熱門的郊外旅遊熱點進行聯合部門行動,亦會豎立更多告示牌,勸喻旅客愛護環境,政府亦會清理環境衞生等問題,打擊違規行為。

  另外,我們會加強生態保育,相關部門正研究為熱門郊遊地點評估承受上限,制訂相應的管控措施以加強管理,亦會檢視不同地點的交通安排作長遠規劃。我們會加強保護海岸生態,針對海岸地點,漁護署(漁農自然護理署)正全面研究,考慮把一些重要的生態地點納入海岸公園保護範圍的可行性。另外,宣傳教育相當重要,政府會透過社交平台向旅客宣傳保護環境的信息。漁護署會繼續從不同途徑呼籲郊遊人士和旅客遵守保護生態的要求。漁護署已採取針對行動,以橋咀島為例,會加強向往來橋咀島的街渡營辦商、潛水會或浮潛人士,以及旅客,宣傳愛護海洋生物、保護生態,以及如何進行負責任的浮潛活動。政府會總結經驗,做好旅遊和保育的平衡。多謝大家。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英文部分)
 
2025年10月14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4時15分
即日新聞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會見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