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為「齊賀國慶76周年.2025精神健康月啟動禮暨嘉年華」主禮致辭(只有中文)(附圖)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局長孫玉菡今日(十月十一日)下午為「齊賀國慶76周年.2025精神健康月啟動禮暨嘉年華」主禮的致辭全文:

籌委員主席朱世明先生(2025精神健康月籌備委員會主席、新生精神康復會行政總裁)、心連心學院院長譚贛蘭教授,還有康復諮詢委員會副主席劉建華博士、于健安先生(康復諮詢委員會屬下康復服務公眾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各位籌委會的成員、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很高興我又再出席今年的精神健康月活動,正如主持人剛才說,其實由一九九五年開始,我們每一年都有舉辦精神健康月,如果你計算一下的話,今年就去到第30年了。但是精神健康月跟人是不同的,它是不會老的,人到了30歲就是中年,但是精神健康月仍然是這麼青春,每一次的活動都有新的點子,但主旋律都是不變的,都是圍繞着向公眾講解、推薦一些令大家身心都會健康的小貼士,只要留意一下的話,是可以幫到我們的精神健康的。

  今年精神健康月的主題寫在這裏了,就叫做「活.好D」,每年都有很好的口號。我覺得「活.好D」就很生動地說出來,正如後面的攤位,我看到有吃好一點、有睡好一點、有活好一點,也都有動好一點,我相信有很多不同的「好一點」。今年也有一系列的公眾教育活動,包括有短片拍攝比賽、報章的特稿、電台節目和啟動禮。另外,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也會舉辦開放日、工作坊和嘉年華,我覺得這也很重要。相信大家這麼多年都聽過的,我們有24間綜合的精神健康社區中心,但有時候有些街坊朋友覺得:我去那個中心會不會別人覺得我有問題?其實沒有的,其實這些中心老幼咸宜,我相信如果你需要幫助的話,他們有專業的同工幫大家,但如果你只是有困擾或需要的話,其實走進去他們都很幫忙的。我也希望在未來的日子大家和機構合作一下,多一點推廣綜合中心,第一:它在哪裏;第二:不要介意進去;第三:用好中心的資源是幫到大家的。及早預防、及早去解決問題,總好過讓問題變得嚴重、變差了再去做是會比較難處理的。

  政府一向都很關心精神健康的,有三個政策局牽涉其中,我們勞福局是其中之一,另外是醫務衞生局(醫衞局)、教育局,我們三個其實是像鐵三角一樣,一起去做好精神健康的工作。但是有分工的,例如醫衞局就是會做一些跟醫療、治療相關多一些的;教育局顧名思義就是在學校做很多工作;去到社區,就會到勞福局去做工夫。大家可以放心,你見到政府不斷在精神健康方面投放資源,例如今年我們有一個新的想法,就是想推行「精神健康推廣大使」,想法是怎樣呢?精神健康的層面十分多,如果嚴重的話當然要找醫生幫忙,或者去接受治療。但是我們觀察到,其實社區上很多受困擾的人士又未必去到那麼嚴重,但是你怎樣幫他們呢?去到我們的綜合社區中心是一個方法,但另一個方法就是我們訓練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士成為精神健康大使,他們就可以去到自己的圈子裏面,去到自己熟悉的空間,將一些重要的有用的信息傳遞出去,簡單想法就是希望通過他們、我們訓練的大使可以擴闊接觸面,令到更多人可以及時受惠。

  當然我們還有流動車可以做不同的活動。在二○二四/二五年度精神健康流動宣傳車一共舉辦了1 900項支援活動,數一數都有134 700人參與,這是很理想的。另外,我們也很注意幫助我們的同工,加強他們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我們同時會加強約1 000名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單位的社工培訓,主要希望再用好社工的專業技能,讓他們更有信心處理比較複雜的個案,令他們可以幫到手。

  另外,在下年的第一季,我們在東涌會增加一間綜合社區中心,如果你計算一下政府在綜合社區中心的投入,到現在每年已經投入了的使費都是超過六億,與之前相比,如果比起二○一○年,即15年前,我們資源投放增加了四倍。此外,其實不久之前,今年六月我們在港島、九龍西、新界東和新界西增加了四家專門為精神復原人士的照顧者而設的資源中心。這也是一個大動作,有些是通過我們購置市場上的物業,將它變成社福用途,再將其中一部分用了來做社區資源中心,再加上原本在九龍東的,我們就已經湊齊全港有五間資源中心,令到精神復原人士的照顧者可以去一間比較接近的中心得到支援,並得到它的資源。

  我們計劃在下年第一季將精神復原人士過渡支援服務試驗計劃恆常化,恆常化後有需要人士就可以繼續受惠於此支援計劃。此外,一定要提的就是我們的電話號碼「182 183」,大家越來越熟悉這六個字,所有的照顧者,如果在你的生活當中遇到困擾,覺得困難的時候,不妨拿起你的電話,打「182 183」,一定有人聽你電話,是真人聽的,而且不只是聽你訴說的。除了情緒輔導之外,如果需要的話,相關的社工,如果是緊急個案,他會上門找你提供緊急的支援,如果你照顧的人需要暫託服務,他會幫你安排的,幫你打電話尋找,如果你說有經濟困難,連交通費都覺得難的話,都可以提供交通津貼,以解你燃眉之急。

  另外,為了支援照顧者,在今年的《施政報告》,行政長官都說得很清晰了,他預留了五億,那五億暫時沒有具體計劃。大家都明白,接下來要支援照顧者,有各種不同項目大家都想開展,政府有一個承諾,我們拿五億出來的話,當然錢永遠都不夠的,但既然有了五億在這裏,我們想到一些好的計劃,起碼知道有資源可以幫我們實現心目中覺得有用的東西。

  我們由今年的暑假開始用大數據,我在不同場合都有提到,在這裡我也想說多一次,現在暫時主要是有三組數據,一組就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一組就是社會福利署的數據、第三組就是房屋署的數據,如果將這些數據進行對比,有風險的家庭、有風險人士其實很快找得到。除了老人家之外,其實包括殘疾,有精神健康復原需要的人士,我們都可以通過這個大數據的對比,盡可能希望做到走在問題之前,盡可能找到他出來。找到只是第一步,其實現在我們已經有數據,讓我們更有能力去找到他,但找到他之後,下一步才是最大的挑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然後就是希望將他和社區相關的服務單位連結在一起,起碼他有需要的時候,知道可以找誰幫忙,我們會提供需要的服務。這意味着我們所有的服務單位,所有有志於幫助有需要人士的時候,無論在資源的配置,或是優次方面,都要做一些調整。因為我們有了這些大數據的平台對比後,我們就不只是等人來,或者我們自己去洗樓尋找,我們從數據已經找到很多,當我們的試驗計劃越擴越大的時候,一定會與不同的機構和持份者去商討怎樣可以用好大數據。

  我們亦要想辦法用好科技,尤其是樂齡科技。其實樂齡科技不一定是老人家用的,如果你身體是有需要的話,如果用到好的樂齡科技,讓他生活便利一點,讓他自理能力可以強一些的時候,我相信精神健康也會好一點,這方面我們一定會和大家一起努力。精神健康月最重要是鼓勵更多的公眾參與,所以今天在這麼繁忙的商場舉辦就非常好,亦希望我們通過這麼多不同的活動,可以再進一步向公眾廣泛推廣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和小貼士。多謝各位。



2025年10月11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9時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