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醫務衞生局局長就《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第四節)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主席:
很感謝各位議員就《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的內容發表的意見,特別是支持醫務衞生局(醫衞局)持續深化醫療體系改革,確保香港保持高質素的醫療服務和高效率的醫療衞生系統,提升和保護公眾健康。
政府會強化公營醫療體系,提升服務的安全、質量和效率。我們會積極落實公營醫療收費改革,確保精準投放資源幫助最有需要的病人。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基層醫療署和衞生署會優化服務流程,特別是為長者、殘疾人士,以及孕婦提供更便捷和安全的就醫體驗。
就推展醫療人手發展方面,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將於今年之內向行政長官提交成立新醫學院的最終建議。醫管局會推出「環球醫護服務人才鏈計劃」。同時,我們會支持全國和國際級醫療健康專業會議在香港舉辦,促進香港與內地和海外的專業發展與合作交流,構建醫教研合作平台。
為加強以預防為重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我們會於二○二六年內向立法會提交法案,賦權基層醫療署有效規劃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和資源運用。我們亦會進一步擴展家庭醫學門診預防篩查服務,以及增加門診服務量,延續並擴大「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強化於地區提供口腔健康教育和風險評估等服務,並制訂社區藥物名冊和推出社區藥房計劃,進一步發展地區康健網絡。
我們會加強癌症篩查,擴展子宮頸癌HPV(人類乳頭瘤病毒)自採檢測、委託本地大學研究利用AI(人工智能)輔助肺癌篩查,並透過乙肝篩查防治肝癌。
同時,我們會加強癌症的診斷和治療,推廣基因檢測和精準醫療、加快抗癌藥物研發和審批、提升醫管局服務量及設施、引入非本地培訓的放射診斷技師和放射治療師等。低風險及穩定的癌症康復者會轉介至基層醫療繼續跟進,確保康復無縫對接,讓公營醫療的專科服務可以照顧更多新症病人。而《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將於明年年中實施,醫管局亦會加強晚期照顧服務。
今年是香港中醫藥發展的盛事之年。我們會在年底之前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內容涵蓋臨床服務、跨專業體系、專業發展、中醫藥質量、中藥國際標準、科研創新產業、中醫藥文化,以至中醫藥走向世界等。香港中醫醫院亦會於今年年底分階段投入服務,首年將會開展多項中醫專病服務,包括內、外、婦、兒、骨、針灸六個分科,以及12個專病項目。此外,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亦將會於年底起分階段投入服務。
我們將繼續推廣精神健康,透過《精神健康職場約章》鼓勵更多人接受精神健康急救培訓。「健康心靈先導計劃」亦會增加至九個中心作為試點。我們會完成制訂「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就各精神健康服務的提供者作出定位和分工,加強培訓專業人士轉介意識和建立轉介機制。
就發展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方面,我們會進一步完善醫療器械的監管法規,在二○二六年內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並且提交規管醫療器械的立法建議。我們亦會優化現行的藥物審批和註冊制度,加快「1+」新藥審批,並且試行優先審批經醫院管理局建議臨床急需的創新藥,同時逐步建立「第一層審批」,助力病人使用最先進而有效的治療。
醫管局將成立「引進創新藥物及醫療器械辦公室」,透過大數據確定本地病人對創新藥物治療的需要,主動將具成本效益的創新藥械引入香港。
在加強大灣區醫療協作方面,我們已經推出「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下一階段,我們會聯同粵澳政府有序地擴展救護車跨境轉運病人服務,包括實施雙向轉運,以及納入珠海市人民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沙院區兩間指定醫院,預計可於年底前將試行計劃擴展至珠海市。
另外,我們會推動大灣區內醫療數據標準化,連結區內的醫療機構,整合「港澳藥械通」政策產生的真實世界數據。透過構建「大灣區真實世界數據平台」,為藥物審批提供實證依據,加速藥物研發惠民。
最後,我在此再次感謝各位議員對醫衞局的工作提出的意見和支持,我們會積極落實各項措施。
我謹此陳辭,期待議員支持《施政報告》和致謝議案。多謝。
完
2025年10月10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7時15分
香港時間17時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