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及家庭醫學專科門診服務統一命名為「家庭醫學門診服務」(附圖)
**************************************
  北區家庭醫學綜合中心今日(十月十日)舉行開幕儀式,同場並宣布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及家庭醫學專科門診服務由明日(十月十一日)起統一命名為「家庭醫學門診服務」,其轄下普通科門診診所及社區健康中心亦會由同日起分別命名為「家庭醫學診所」及「家庭醫學綜合中心」,以落實《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的建議協調醫管局重新定位普通科門診服務,聚焦照顧弱勢社群,突顯基層醫療服務以家庭醫學概念提供以人為本的服務和以預防為重的發展方向。醫管局74間家庭醫學診所及家庭醫學綜合中心的資料載於附件一。 

  醫務衞生局(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教授說︰「醫管局家庭醫學團隊會聚焦照顧弱勢社群,成為他們的家庭醫生,以家庭醫學服務模式為他們提供全面的基層醫療服務。除診治症狀相對較輕的偶發性疾病外,團隊會更聚焦為他們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篩查、慢性疾病預防及管理、疫苗接種,以及健康教育等服務。」

  此外,今日主持開幕儀式的醫衞局副局長范婉雯醫生亦公布基層醫療署推出全新設計的機構標誌(見附件二)。日後,基層醫療署轄下地區康健中心/康健站,以及由該署統籌的醫管局家庭醫學診所及家庭醫學綜合中心,均會掛上新標誌,象徵香港的基層醫療服務踏入全新里程。

  在發展以家庭醫學服務模式聚焦照顧弱勢社群的策略下,基層醫療署已由今年三月底起分階段擴展「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至醫管局轄下指定家庭醫學診所及家庭醫學綜合中心,為弱勢社群提供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篩查,以及慢性疾病管理的服務。此外,醫管局亦在指定的家庭醫學診所及家庭醫學綜合中心加入婦女健康服務,為符合資格的弱勢社群婦女提供全面的預防性保健及健康促進。今日正式開幕的北區家庭醫學綜合中心正是首階段提供此項服務的地點之一。
 
  今日一同主持開幕儀式的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表示,北區家庭醫學綜合中心會以社區為本的理念,為北區居民建設完善的地區康健網絡。中心會提供家庭醫學門診診症、跨專業護理、專職醫療、病人教育及其他支援服務,為北區居民提供全面的基層醫療服務。北區家庭醫學綜合中心位於上水衛和街3號北區社區健康中心大樓,即原有的北區社區健康中心。

  醫管局提醒病人,轄下所有普通科門診診所及社區健康中心在更改名稱後,並不影響原有服務。慢性疾病的覆診病人應繼續按原定的覆診日期,帶備原有的覆診文件到原定的診所應診;而偶發性疾病病人則可繼續使用HA Go或電話預約系統預約。

  醫管局已為更改設施名稱做好準備,會陸續更改相關設施的名稱、標誌及更新網站資訊,亦會於診所顯眼位置設置告示向服務使用者介紹相關安排。此外,醫管局亦已就設施更改名稱的詳細安排通知各區區議會、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並會繼續與不同持份者緊密聯繫,確保市民清晰接收有關資訊。
 
2025年10月10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7時45分
即日新聞  

圖片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范婉雯醫生今日(十月十日)在北區家庭醫學綜合中心開幕儀式上致辭。
北區家庭醫學綜合中心今日(十月十日)舉行開幕儀式。圖示醫務衞生局(醫衞局)副局長范婉雯醫生(中)、衞生署副署長李敏碧醫生(左二)、醫衞局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醫生(右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右三)、醫管局行政總裁李夏茵醫生(左三)和其他嘉賓為儀式主禮。
醫務衞生局(醫衞局)副局長范婉雯醫生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主席范鴻齡今日(十月十日)為北區家庭醫學綜合中心開幕儀式主禮。圖示范婉雯醫生(左六)、衞生署副署長李敏碧醫生(左四)、醫衞局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醫生(右五)、范鴻齡(右六)、醫管局行政總裁李夏茵醫生(左五)和其他嘉賓合照。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范婉雯醫生和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今日(十月十日)為北區家庭醫學綜合中心開幕儀式主禮。圖示范婉雯醫生(前排左)和范鴻齡(前排右)參觀家庭醫學綜合中心的電子健康監察站。
北區家庭醫學綜合中心今日(十月十日)舉行開幕儀式。圖示醫務衞生局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醫生(左)和醫院管理局新界東醫院聯網基層及社區健康服務總監梁堃華醫生(右)展示基層醫療署推出全新設計的機構標誌。
基層醫療署推出全新設計的機構標誌。圖示基層醫療署轄下的中西區地區康健中心已掛上新標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