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環境及生態局局長就《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第二節)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主席:
我感謝多位議員就《施政報告》中有關環境及生態局政策所發表的寶貴意見。
(一)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綠色合作
未來我們會推動「一帶一路」綠色合作,環境保護署(環保署)將與「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合作,在香港共同建立合作平台。此外,環保署亦會在二○二六年成立「一帶一路」可持續綠色發展培訓中心,與內地和國際機構合作,培訓環保專業人才。
(二)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
在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面,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是目前推進航空業界實踐低碳轉型最普遍的措施,特區政府會與內地政府協商,帶領一間全球最主要的SAF供應商的本地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涵蓋上游原料收集、廠房開設和規模化的生產等,配合二○三○年香港國際機場出發航班的SAF使用比例的目標,推動航空業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在氫能發展方面,我們將在二○二七年或以前制定氫能標準認證,並在港島及九龍設立公眾加氫設施。政府會繼續推動更多試驗項目落地,並與廣東省共同建設氫能灣區走廊。
(三)打造綠色科技示範基地
在打造香港成為綠色科技示範基地方面,政府會推動綠色創科成果商品化,例如支持市場發展換電型電動車及自動化換電站技術、鼓勵非政府機構建設區域供冷系統,以及繼續推動市場加快為現有建築物減碳。在新登記的私家車方面,十輛中現時有七輛為電動車,為提升使用電動車的方便性,政府積極推動私人市場參與,持續完善充電網絡,包括推出三億元高速充電樁資助計劃。政府亦正逐步將部分現有油站轉型至高速充電站,九龍東及新界東首兩個高速充電站預計最快可於今年年底完成。政府亦計劃再推出六幅油站用地作高速充電站。
(四)為環境保育增值
在推動生態旅遊方面,我們會落實「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早前提出的「四山」旅遊項目,優化「四山」的配套設施,預計在明年陸續落成及推出。我們亦會串聯鄰近景點規劃綠色旅遊行程和發展旅遊產品以加強旅遊效應。
(五)邁向「零廢堆填」
為了確保香港可在二○三五年達致「零廢堆填」,首座先進轉廢為能設施I·PARK1快將落成,政府亦將在明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興建I·PARK2。
展望未來,政府會循四個方向推動全民減廢和分類回收。第一,多用宣傳教育,改變巿民行為,打造綠色生活文化。第二,持續完善「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和廚餘回收服務。第三,緊密與行業協作,共同探索和推進務實可行的環境保護措施。第四,善用市場力量發展環境基建,助力綠色經濟轉型,位於環保園的現代化紙漿生產設施將於今年年底開始試運,二○二六年全面運作;而全港首間大型電動車電池回收設施亦預計在二○二六年上半年在環保園啟用。
(六)推廣寵物友善
在推廣寵物友善方面,我們將於明年推出新措施,讓食肆申請容許狗隻進入,並為業界帶來全新商機。食環署(食物環境衞生署)預計在明年年中會批出首輪申請;獲批食肆會有明確標識,讓顧客可有所選擇。我們會在今個月開始諮詢相關業界,敲定執行細節,在制訂細節時,政府會以保障食物安全和環境衞生為首要考慮,同時亦會顧及業界和社會需要。我們並會持續留意實施情況,按需要優化安排。
(七)便利食物業營商
在便利食物業營商方面,為進一步加快審批食肆露天座位的申請,食環署會採用新方式,主動統籌各相關部門一同進行「會審」,共同處理問題,預計在今年第四季政府會推出「會審」制度內部指引,可供部門執行。
(八)推動香港食品產業發展
政府會積極協助「香港食品」銷售到內地,並預留香園圍口岸一帶土地,推動食品產業發展,包括食品批發、加工和交易,長遠發展為具特色的食品產業園,希望推廣「食品製造+旅遊」的概念。
我們會加強本地食材競爭力,明年年中為本地漁農產品建立統一新品牌,並為產品建立生產標準、養殖方法及認證和溯源制度,以提高產品品牌價值。
(九)漁農業可持續發展
我們會持續推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下的措施,包括在新魚類養殖區發出養殖牌照和提供深海網箱供業界租用;我們會推動休閒漁業、推展農業園第二期首階段,亦會推動都市農業和現代化多層式養豬場等。
(十)環境衞生
另外,我們會持續推展改善環境衞生的工作,包括於二○二六年上半年推出先導計劃,優化處理樓宇滲水問題的檢測程序,大幅度縮短發出通知書所需要的時間,加快處理滲水問題。
結語
主席,未來我期望可以與立法會繼續緊密的合作,推進環境及生態局下所有的工作。我謹此陳辭,並懇請議員支持致謝動議。
完
2025年10月9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11分
香港時間17時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