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題:工業用水的供應
*************

  以下是今日(十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洪雯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的書面答覆:

問題:

  近日有營運數據中心的業界人士向本人反映,將軍澳創新園(前稱將軍澳工業邨)的工業用水供應量不足,窒礙需要大量工業用水的產業的發展。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10年,每年的工業用水量,以及其佔本港食水用量的比例為何;

(二)有否統計,過去10年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管理的三個創新園(即大埔創新園、元朗創新園和將軍澳創新園)的用水量為何,以及有關用量佔本港整體工業用水量的比例分別為何;

(三)政府有否為各工業區及創新園的總體供水量,作出適當規劃,例如有否為各工業區及創新園設定供水量上限;

(四)鑑於政府於二○○六年開始在本港推行再造水試驗計劃,而據悉新加坡多年前已開始使用再造水作工業用途,本港現時再造水的工業應用範圍為何;有否計劃在創新園範圍推行再造水計劃;及

(五)鑑於本港正值新型工業化轉型期,不少數據中心、微電子行業、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相繼落地,該等企業的特性是需要大量工業用水供冷卻系統運作,政府有否針對該等新興科企用水量的需求作出預測,以及有否制訂規劃方案,以應對未來工業用水量的持續上升?

答覆:

主席:

  政府支援工業用水產業的發展,亦同時需要控制食水需求增長,措施包括積極鼓勵企業採用節水技術,及採用再造水及海水作工業用水用途,以提供穩定且經濟的水源。

  就問題的各部分,經諮詢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後,現回覆如下:

(一)過去10年,每年的工業及冷卻用水量,以及其佔本港食水用量的比例表列如下:
 
年份 工業及冷卻用水量
(百萬立方米)
食水總用量
(百萬立方米)
工業及冷卻用水量
佔食水總用量百分比(%)
2015 75 973 7.71
2016 76 987 7.70
2017 77 980 7.86
2018 80 1 013 7.90
2019 78 996 7.83
2020 73 1 027 7.11
2021 79 1 055 7.49
2022 79 1 066 7.41
2023 83 1 068 7.77
2024 83 1 060 7.83

註:自二○一三年,政府已開始引入海水作冷卻用途,然而只是佔工業及冷卻總用水量小部分,政府在未來亦會在合適地區採用再造水作冷卻用途。

(二)過去10年,三個創新園(即大埔創新園、元朗創新園和將軍澳創新園)的工業及冷卻用水量、本港工業及冷卻用水量,及各創新園的工業及冷卻用水量佔本港工業及冷卻用水量的比例表列如下:
 
年份 工業及冷卻用水量(百萬立方米)

[佔本港工業及冷卻用水量的比例]
本港
工業及冷卻用水量(百萬立方米)
大埔
創新園
元朗
創新園
將軍澳
創新園
2015 6.12
[8.16%]
1.26
[1.68%]
1.24
[1.65%]
75
2016 6.28
[8.26%]
1.25
[1.64%]
1.39
[1.83%]
76
2017 6.45
[8.38%]
1.38
[1.79%]
1.63
[2.12%]
77
2018 6.42
[8.03%]
1.33
[1.66%]
1.71
[2.14%]
80
2019 6.37
[8.17%]
1.36
[1.74%]
1.86
[2.38%]
78
2020 5.96
[8.16%]
1.39
[1.90%]
1.88
[2.58%]
73
2021 6.37
[8.06%]
1.54
[1.95%]
1.99
[2.52%]
79
2022 6.48
[8.20%]
1.53
[1.94%]
2.17
[2.75%]
79
2023 5.77
[6.95%]
1.49
[1.80%]
2.15
[2.59%]
83
2024 5.34
[6.43%]
1.46
[1.76%]
2.25
[2.71%]
83

(三)水務設施的規劃和設計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口對飲用水的需求和工商業(包括工業區及創新園)的用水需求。就規劃個別發展地區供水系統的時候,水務署會根據相關政策局所估算的用水量以規劃所需要的供水系統。

  政府會持續按各區的最新發展情況和規劃,檢視相關的用水需求,及評估供水系統承載力是否足夠,以確保向現有用戶和已納入未來發展規劃的新用戶提供穩定及可靠的供水。如有需要,政府會適時考慮推展供水系統升級工程以提升供水系統承載力,滿足地區預計的整體用水需求。當中會考慮預計用水需求及其時間表、技術可行性、成本效益、現有供水系統的承載力,及整體基建項目推行的優次等因素。

  過去幾年,政府留意到現時有部分地區的用水需求已接近現有供水系統設計承載力的上限。若某用戶申請涉及大量用水,政府會向申請者提供技術建議,採取適當方案,例如採用海水及再造水,以滿足其用水需求。以將軍澳創新園為例,該創新園已興建海水區域供冷系統,以應付其用水需求的增長。

(四)政府一直積極探討由中央系統供應再造水,供現時使用臨時淡水沖廁的地區及位於內陸的新發展區域使用,以控制食水需求增長。為進一步控制食水需求增長,政府正探討在區域供冷系統中使用再造水的可行性。水務署初步確定以再造水運行蒸發式區域供冷系統大致可行,目前正進行試行項目,為日後的供冷系統項目提供參考。

  在規劃供應再造水系統時,政府會按個別地區的實際情況,考慮成本效益及技術可行性等因素,包括建造和運作成本、沖廁水量的需求、供應地區附近是否有三級污水處理廠可提供經高度處理的排放水等。

  因應石湖墟污水處理廠將會提升為三級處理的淨水設施,政府已在石湖墟興建首間再造水廠,把經過三級處理的排放水加工生產成再造水,並已於二○二四年三月開始分階段向上水和粉嶺部分地區供應再造水作沖廁用途。此外,政府計劃於元朗、元朗南及新田科技城興建再造水廠及相關設施,顧問正進行相關設計工作,現時預計於二○三三年開始陸續落成。

  政府會繼續在技術可行和符合經濟效益的情況下擴大再造水的非飲用的用途,以控制食水需求增長,並會繼續推行已制訂的水資源策略,一方面鼓勵企業採用節水技術;另一方面開拓多元化的水資源,以支持香港各行各業的持續發展。

(五)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致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及本港人工智能及數據科學產業發展。隨着更多企業來港發展和新產業落地,其所需的資源亦有可能隨之增加。政府在規劃工業及創科用地的時候,會進行可行性研究,預留並規劃提供相關的基建及設施(包括創科工業用水及冷卻用水),以配合創科發展。政府會繼續積極與相關創科機構保持密切溝通,持續完善基建配套設施,為這些企業提供所需要的支援(例如協助業界協調及聯繫相關政府部門)。



2025年10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