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二題:公營醫療人手
*************
  以下是今日(十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謝偉銓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意見指出,本港公營醫療系統面對人手短缺,前線醫護人員超時工作已成常態,有關情況影響員工身心健康及醫療服務質素。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過去三年公營醫療系統的醫護人員的平均每周工作時數、超時工作時數、當值頻率及候召當值情況為何,並按職系列出分項資料;

(二)是否知悉,現時公營醫療系統的超時工作補償機制詳情為何;過去三年,各類醫護人員領取超時工作津貼或補償的人數,以及所涉及的金額分別為何;及

(三)為紓緩公營醫療系統人手不足(尤其是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的壓力,政府曾推行多項措施(包括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療人才),有關措施的最新實施情況為何;如何透過「智慧醫療」及跨專業協作,以提升整體醫護人員效率?

答覆:

主席:

  就謝偉銓議員的問題,經諮詢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香港擁有高水平的醫療專業和高效率的醫療系統,多項健康指標位居世界前列,為全球人均壽命最高(註一)而嬰兒死亡率最低的地區之一(註二)。二○二二至二三年度香港公共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只為4.1%(註三),與其他人口老化程度相若的經濟體比較,香港的相關開支比例屬於最低的地區之一,但已能提供全港接近九成醫療服務,並達致國際高水平的醫療質素,彰顯公營醫療系統的效率。

  然而,香港醫療系統面對多項結構性挑戰。隨着人口長壽令香港整體人口高齡化,慢性疾病急速上升;優質而收費低廉的公營醫療服務吸引龐大服務需求,令醫療系統承受沉重壓力。有鑑於此,醫管局積極推行各項措施吸引及挽留人手,並應用資訊科技提升效率。

(一)根據醫管局現行政策,醫管局全體僱員的規定工作時數為每周總時數44小時。就員工當值安排,個別部門會按其運作需要編配。此外,超時工作是指僱員在規定工作時數以外的任何時間進行的工作,並一般以補假作償。醫管局並沒有就上述資料備存中央記錄,但個別部門會按運作需要備存超時工作時數記錄。就候召工作而言,醫管局設有候召補償定額酬金,以肯定醫生因工作性質需持續長時間工作的努力及貢獻。

  醫管局一直密切監察人手情況,並在整體預算內持續推行多項措施以吸引、培訓和挽留人才,包括增加駐院醫生培訓名額以招聘本地醫科畢業生、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以補充本地招聘工作、改善晉升機會以挽留員工、招聘兼職醫護人員(例如透過招聘自選兼職人員)、提供彈性全職工作安排、續聘合適的退休人員、優化購屋貸款利息津貼計劃,以及成立醫管局學院,以增加不同職系的培訓機會。

  醫管局的人手情況持續改善。醫管局醫生的人手數目由二○○六至○七年度的4 617人增加至二○二三至二四年度的6 807人。醫管局醫生每周平均工時已由二○○六至○七年度(註四)的約55小時下降至二○二三至二四年度的約48.9小時,而每周平均工時超過65小時的醫生人數比例,亦由二○○六至○七年度約18%,下降至二○二三至二四年度約3.1%(註五)。同時,醫生的離職流失率由二○○六至○七年度6.3%,下降至二○二三至二四年度5.2%。

(二)有別於一般以補假形式補償超時工作的安排,醫管局亦設有特別酬金計劃,員工於正常工作時間之外自願提供服務,將獲發特別酬金,每小時金額按該員工現行基本薪金的1/140計算。計劃旨在緩解短期人手不足,並及時應對緊急情況,同時便於在特別項目下提供額外服務時數,以滿足運作需要。

  以下各表羅列二○二二至二三、二○二三至二四及二○二四至二五年度醫療及護理員工獲發特別酬金計劃津貼的人數和涉及金額(註六、七、八):

二○二二至二三年度
員工類別 員工人數 特別酬金計劃津貼(百萬元)
醫療 4 375 424.1
護理 16 250 407.3

二○二三至二四年度
員工類別 員工人數 特別酬金計劃津貼(百萬元)
醫療 4 446 483.1
護理 14 868 429.3

二○二四至二五年度
員工類別 員工人數 特別酬金計劃津貼(百萬元)
醫療 4 169 401.8
護理 12 731 325.3

(三)除了聘請本地醫科畢業生外,醫管局亦積極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以及於全球不同平台羅致專業醫療人才來港交流,擴大香港公營醫療體系的人才庫,以支援醫管局的服務需求和發展。截至二○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共有33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醫管局工作或交流。醫管局早前亦完成《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中「在二○二四年底有不少於25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醫管局工作」的項目指標。

  聘請非本地培訓護士方面,隨着二○二四年七月《護士註冊(修訂)條例》通過,醫管局舉辦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以吸引世界各地的非本地培訓護士加入醫管局。此外,醫管局亦積極跟不同的非本地合作機構開展護士交流計劃。截至二○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累計共有324名非本地培訓護士在醫管局執業或交流。

  同時,醫管局一直積極推動智慧醫療,利用人工智能、智慧病房、智慧診所、智慧支援及數碼工作間等科技,優化臨床及行政流程,提升醫療服務質素與運作效率。舉例來說,醫管局正加強人工智能在臨床方面的應用,協助醫生撰寫醫療報告、電腦掃描造影分析和病人會診即時傳譯服務。在智慧病房方面,醫管局利用電子顯示及無紙化流程,實時提供病人資訊並提升安全性。在智慧診所方面,醫管局在轄下專科門診及普通科門診推行電子生命體徵系統,讓患者自助上傳生命體徵數據,簡化覆診程序並減少數據輸入錯誤。在智慧支援層面,醫管局運用數碼儀表板和物聯網技術加強管理,並引入多功能機械人協助行政工作,減輕醫護人員負擔。此外,醫管局建設數碼工作間,推動多平台即時溝通、病房管理及辦公自動化,促進跨部門協作,從而提升效率,有助減少患者等待時間及理順入院流程。

註一:二○二四年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的臨時數字為男性82.8歲和女性88.4歲。

註二:二○二四年嬰兒死亡率的臨時數字為1.7人(按每千名登記活產嬰兒計算)。

註三:撇除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開支。

註四:醫管局由二○○六至○七年度開始備存相關數據。

註五:由二○一一年起,所有專科的全面監察工作隔年進行,因此醫管局未能提供二○二四至二五年度醫生每周平均工時。醫管局仍在收集二○二五至二六年度醫生每周平均工時的資料,暫時未能提供有關數據。

註六:二○二二至二三、二○二三至二四及二○二四至二五年度獲發特別酬金計劃津貼的員工人數分別按截至二○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二○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及二○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的人數計算。

註七:「醫療」類別包括顧問醫生、高級醫生/副顧問醫生、醫生/駐院醫生、到訪醫生、駐院實習醫生和牙科醫生。

註八:「護理」類別包括高級護士長、部門運作經理、病房經理/護士長/資深護師、註冊護士、登記護士和助產士等。
 
2025年10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3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