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六題:在迴旋處加裝交通燈號系統
******************

  以下是今日(十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田北辰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元朗博愛迴旋處自本年二月九日加裝交通燈號系統後,市民及駕駛人士普遍認為該系統有效疏導車流,顯著改善該迴旋處的交通情況。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博愛迴旋處於加裝交通燈號系統前後的以下交通數據的比較為何:
(i)繁忙時間(上午七時至十時及下午五時至八時)南行入口及北行入口之平均車龍長度(以米計);
(ii)最長車龍出現的時段及持續時間;
(iii)車輛平均通過迴旋處所需時間;及
(iv)交通事故宗數的變化(按事故性質列出);及

(二)有否計劃在獲得數據確定交通燈號系統有效改善迴旋處的交通流量及安全性後,全面研究在全港迴旋處加裝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以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實時監測車流調整燈號;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元朗博愛迴旋處是新界西北車輛進出元朗市的要道,也是元朗區內的樞紐,於早上和傍晚上下班的時間較為繁忙,令行車時間增加。政府一直關注該地點的交通情況,並已逐步落實多項道路改善工程。就田北辰議員的提問,經諮詢運輸署後,我現回覆如下:

(一)在元朗博愛迴旋處加設交通燈及擴闊凹頭方向出口的改善措施已於二○二五年二月九日啓用。設置交通燈有效平衡迴旋處各入口的車流,令車輛有序地進入,而擴闊後的凹頭出口可提供額外路面空間,讓該位置的車流更加暢順。博愛迴旋處每天的車流特性及變化相對穩定,現時在不同時段設定的交通燈號時間已有效疏導車流,大幅縮短等候進入迴旋處的車龍和所需時間,提升迴旋處的運作效率。上述交通改善措施實施前後的交通數據載於附件。

(二)迴旋處是香港常見的路口設計。一般而言,迴旋處具備自我調節車輛通過的能力,能在不同的車流量下有效地讓來往各個方向的車輛順利通過路口。運輸署持續留意迴旋處的交通情況,並根據實際需要適時採取可行的交通改善措施,包括調整行車線設計、優化道路標記及道路標誌等,以維持迴旋處的運作暢順和確保行車安全。

  在特定的交通情況下,例如當迴旋處一個或多個方向進入的車流量特別大,影響迴旋處自我調節車輛通過的功能時,在迴旋處合適位置裝設交通燈可調控相關方向進入迴旋處的車流,從而讓各個方向的車輛有序地進入迴旋處,提升迴旋處的運作效率(例如元朗博愛迴旋處)。

  運輸署在迴旋處加設交通燈時除考慮上述的迴旋處車流特性外,也會一併考慮一籃子因素,包括加設交通燈的需要、迴旋處大小、道路設置、地理限制及駕駛者習慣等。

  至於有關研究在迴旋處加設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的提問,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透過在路口加設感應器,以人工智能實時分析不同時段及方向的人流和車流,並進行運算,從而更有效地分配車輛及行人的綠燈時間,平衡不同道路使用者的需要。現時,運輸署的有關先導計劃運作暢順,數據顯示車輛通過路口的平均時間減少約5%至10%,路口的運作效率得以提高。運輸署正逐步把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推展至全港約50個合適的獨立燈控路口,首批會於二○二六年啓用,並正安排在其他交通流量較高的聯動式路口試點安裝,藉此引入和測試其他地區(包括內地)的相關技術,以協助制定把系統推展至其他合適路口的計劃。

  至於在交通燈控制的迴旋處加設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由於系統需要同時偵測及處理正在迴旋處內行駛,以及在迴旋處外準備駛入各行車道的車流狀況,技術上較一般交通燈控路口更為複雜,運輸署正累積更多於一般路口應用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的經驗,以期檢視將系統推展到燈控迴旋處的可行性。



2025年10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