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局局長出席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今日(十月六日)出席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簡介《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有關房屋措施的開場發言:
 
  多謝主席、多謝各位委員,先向大家說聲中秋節快樂。
 
  我今日很高興可以在房屋事務委員會和大家談談《2025年施政報告》。我先和大家看一看這屆政府於過往三年裏做了很大量的工作。在三年努力不懈之下,以往開始的時候,大家常常聽到的「頭輕尾重」情況已經是很清晰和很徹底地扭轉。起初的時候,首五年是十萬五千個單位,我們的十年供應是三十萬八千個單位。我們計算上「簡約公屋」後,可以做到十八萬九千個單位,不計上「簡約公屋」也有十六萬九千個,對應十年的供應是二十九萬四千,其實已經是六比四的情況。由起初的三比七到六比四,所以為甚麼我說是徹底扭轉了「頭輕尾重」的情況。
 
  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大家也很熟悉,亦很感謝議員當日批准了撥款,工程一直在進行,也有四千四百個單位已經有人入住。輪候時間就如行政長官所說,六年已經封頂,我們現在的綜合輪候時間是5.1年,已經縮減了一年。每一個住戶早一年入住,如果是入住我們的公屋,就可以節省三萬六千元(租金),入住「簡約公屋」則可以節省五萬元(租金)。你想想入住五年左右已經可以節省二十萬元的租金,等於他們的家庭有很好的儲蓄。
 
  「簡約公屋」以「組裝合成」法興建,速度是相當之快。其中彩興路十八層(的「簡約公屋」)在一年半內,已經可以讓第一批居民入住。改善是很顯著的,入住之後,在暑假期間,有些媽媽已經可以即時將小孩放在輔導班,整個家庭的狀況都開心了。
 
  我們的資助出售房屋和出租公屋的比例,亦由七比三逐步邁向六比四。《施政報告》亦提過,知道很多人想抽居屋,如果屢次抽不中的,我們會多發一個號碼,或四十歲以下的白表青年,我們亦都多發一個號碼。「白居二」(白表居屋第二市場)的配額過往是四千五百個,我們加多了一千五百個,在今年的《施政報告》還會再加。
 
  富戶政策方面,我們希望富戶的租金能夠更加貼近市值的租金,令富戶有鼓勵,亦在看到跟市值租金追近的時候,令他們更加留意資助出售房屋,或用綠表資格去買綠置居或居屋。
 
  科技的發展亦是我們非常看重的,我們與幾個研究所,包括NAMI(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和一些很好的夥伴、大學的夥伴研發新的發明,令我們的MiC(組裝合成)組件可以做得更有效、更迅速,亦善用過往房委會(香港房屋委員會)已有的一些系統,例如BIM(建築信息模擬技術)這些系統,再大力鼓勵機械人的應用,將地盤更有效更安全地推進。
 
  屋邨管理方面,未來有這麼多公屋落成,屋邨管理亦是一大任務,所以我們亦主動地推行智慧屋邨管理的策略,包括多用機械人、清潔保安,或者在我們屋邨管理方面,高空擲物這類亦都多用人工智能的分析系統,讓我們更精準地找到高空擲物是從何來,也配備更多行動裝置予前線人員,讓他們可以拍下照片,很快便可記錄時間、位置,都是很清楚的。
 
  至於「共築・創業家」計劃,在上次的《施政報告》,先由房委會開始,大概有十個鋪位左右,讓創業家七個月免租。有些成功的(創業家)與我們簽了三年租約,以累進式的租金,第一年先交25%,然後第二年交一半,第三年交75%。我們亦把這個計劃推廣至私人企業,大家看到有十六家企業都參加了計劃2.0,他們總共租了五十多個鋪位或pop-up store(快閃店),加上房委會的鋪位,現時共有六十個鋪位已陸陸續續開幕。大家可能在我的臉書Facebook也會看到,有時我亦會介紹一些產品。
 
  在今年的《施政報告》,我們的重點就是豐富置業階梯,鼓勵上進上流。當我們過往三年着力為基層多建公屋或者「簡約公屋」,幫助最有需要的人,我們便有空間在中間的部分,鼓勵和豐富我們的置業階梯,提供更多可能性,給有意置業的市民一個機會。剛才我亦說過,接下來的五年,連同「簡約公屋」,共有十八萬九千個單位,比起上任的五年,增加了八成。平均每年的建屋量是三萬個單位,這可以說是二十四年來的新高,走下去我們每年建屋的數字,都是很清晰的。
 
  綜合輪候時間一步步向二○二六年至二七年度的4.5年邁進。剛才已說過,「簡約公屋」已經有四千四百個單位。在今年的下半年,即是二○二五年底之前,還有五千多個單位,即是說今年二○二五年,就會有一萬個單位,二○二六年則有二萬個單位,陸陸續續完工給市民入住。
 
  置業階梯方面,綠白表的比例,我們建議由40:60,調升去50:50。如果我們整體資助房屋的供應是加大的時候,其實無論綠表還是白表,他們買到的機會同樣都是會加大。至於「白居二」配額,我們會再增加一千個,去到七千個,其中的一半是會給四十歲以下的青年人或者一人的申請者。同事亦很好,發現一些配額(當中),有時市民可能已經購買了居屋或者私樓,永遠都有些批准信是用不到的,參考以往的紀錄,可能佔15%至20%左右。我們會加大發出這些批准信,希望使用率可以再提高。
 
  面積都是大家很關心的,資助房屋的面積是否有空間慢慢再加大,令到(單位)有吸引力。加大面積之餘,當然我們要看整體的供應,包括土地的供應是否有這樣的空間,我們會逐步推進,把居屋和綠置居的面積的比例加大。我們亦會釋放多一些的潛力,把居屋的轉讓限制由十五年變回十年。
 
  另外,我們亦有兩個計劃,容許現時已經擁有資助房屋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之後,就可以出租他的單位。我們也設定了名額,建議是三千個。另外就是長者樓換樓,六十歲的長者戶如擁有了物業十年或以上,我們會讓他們在二手市場出售自己本身單位之餘,可以購買一個小一點,或者是較偏遠的單位,甚麼才是偏遠呢?就是按公屋的分布,即是以市區、擴展市區、新界、離島去計算。
 
  我們也很關注公屋工程這麼多,是否能夠提速、提效,令我們的公屋早日交到有需要家庭的手上,所以部門的副署長非常好,建議成立「項目促成辦公室」,當中強調「促成」的「成」字。在我和副司長的層面,我們在政策上和各個局有很多溝通,但在前線和接近地盤的層面,副署長也會帶領「項目促成辦公室」,譬如一些審批可能以聯合審批的形式,大家一起決定怎樣做。我們有個「倒逼」的機制,因為我們整體十年的(房屋)供應的數字是很清楚的,我們會以這個數字為目標,如果有個別的地盤(進度)緩慢了,其他的地盤就會加快調配,這樣就達至「倒逼」,令整體的數字不會落後。
 
  公營房屋物料審批也有標準的物料名單,以往是建築物料,現在會擴展至結構工程物料和機電物料,容納更多地區的標準。不論是集中採購「組裝合成」的構件,或者是一些常用的構件(如鋁窗),我們都會嘗試採用集中採購的模式,希望將價錢控制得更好。
 
  善用科技方面,房委會一直有很多自主研發的科技,如BIM系統應用在地基工程,發覺很有成效,平均每座(樓宇)將來有望節省一百萬元,其實就是將地底的岩層變化更加精準地放進系統裏,將樁柱的設計,如深度、有多粗或有多密等,計算得更精準,不會造成浪費。一些管理的平台或者是機械人的應用亦會繼續推廣。
 
  《簡樸房條例》方面,因為我們過去大力推動傳統公屋和「簡約公屋」,我們便有空間處理「劏房」的問題。多謝大家,這個條例於九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得到大家的支持通過,條例亦在十月三日刊憲,在明年的三月一日會正式實施,於這段期間我們亦會籌備網頁、推廣、宣傳等。
 
  我們沒有忘記重建,雖然已經有很大量的工夫正在進行,亦有很多的重建項目,包括一些很大型的項目,例如彩虹邨、華富邨等項目正在進行,但團隊都繼續重建的研究,畢竟有些屋邨慢慢隨着時間過去,有些年紀比較大,所以我們今年就宣布會研究模範邨,因為其中一部分的模範邨可以說是我們現時手頭上最老的屋邨,已經有七十一年。我們會研究模範邨(的重建),它的位置很好,地處北角,將來應會是一個很好的項目。
 
  我的簡介在此結束。主席,(現在)開放予議員提問之餘,因為今日是房屋事務委員會於今屆任期的最後一個會議,我想花少許時間感謝大家,在過往與大家溝通,研究房屋議題,讓我們汲取大家「貼地」和實用的意見,亦提醒我們如何將政策項目做得更好。
 
  每年我們亦就《施政報告》收集你們的想法,盡量放在《施政報告》內,希望日後無論大家在哪個崗位,都是房屋局的好朋友,大家有意見的話,可以常常聯絡我們、支持我們的工作。多謝主席。



2025年10月6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8時4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