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就《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有關教育措施的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今日(十月三日)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就《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有關教育措施的開場發言:
 
主席︰

  國家《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規劃綱要》),提出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配合國家二○三五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和「科教興國」戰略,我們把握機遇,積極發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推動育才、匯才、科技協同發展,並推動數字教育,以塑造發展新優勢。
 
  目前,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五間百強大學的城市,我們有四所大學位列全球最國際化大學前十名,另外有六個學科打入全球十大。這結果肯定了香港教育的質素與實力,亦突顯「一國兩制」之下的獨特優勢。未來,特區政府將會加快推進國際教育樞紐建設,新措施包括成立「留學香港專班」,與相關政策部門及機構加強聯動,推出「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大型宣傳計劃,制定宣傳策略,組織高校併船出海,推廣「留學香港」品牌,吸引海內外一流教研人才和學生來港升學和進行科研;推出高增值「遊學香港」活動,吸引非本地高中生來港體驗,增加對香港高等教育的認知與認同;另外,教資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亦會撥款4,000萬元資助八所資助大學加大國際和內地宣傳。
 
  同時,有見非本地生申請人數持續上升,本地院校循序漸進以超額形式吸納非本地生自費入讀,我們將調整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生學額上限,由目前百分之四十增至百分之五十;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的超額收生自資學額上限,亦由百分之一百增至百分之一百二十,支持專上院校從長遠規劃,擴大規模,提升質素,強化國際化與多元化的校園環境,貢獻香港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建設。值得注意的是,增加非本地學生限額,不會減少現時每年15 000個本地學生資助學額。各大學以謹慎務實的態度,考慮配套條件及確保教育質素情況下,以超額形式取錄非本地學生,並收取至少足以收回所有額外直接成本的學費,確保公帑運用得宜。
 
  北都(北部都會區)大學城發展,為專上教育界別提供額外土地,創造空間,讓香港院校拓展學術及研究的國際化和多元化發展。配合政府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和「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教育局會積極參與其中,加快北都大學城發展步伐。
 
  宿舍配套方面,為應對非本地學生人數上升,除了宿舍發展基金資助大學增建宿舍外,我們會結合市場力量,加快學生宿舍供應,措施包括擴展「城中學舍計劃」的便利措施,由涵蓋商廈改裝擴展至拆卸原有商廈後重建的全新學生宿舍,並在今年內預留全新商業或其他土地興建新宿舍。
 
  在擴展職專(職業專才)教育方面,教育局鼓勵應用科學大學與內地和海外龍頭企業加強合作,支持產教融合和聯動推廣。香港應用科學大學聯盟會研究推進與廣東省頂尖職業技術院校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交流平台。我們亦會繼續與內地積極探討落實香港和內地互認副學位程度學歷,幫助兩地職專畢業生跨境求職或升學。
 
  除專上教育外,教育局亦支持中小學教育參與國際教育樞紐建設。現階段,我們將以試點形式,容許直資學校申請上調班級數目及每班學生人數,錄取持學生簽證的非本地學生。另外,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獲得全球院校的廣泛認可,我們會繼續透過不同渠道,向海內外推介,進一步提升文憑試在國際上的認受性,為考生開拓更多升學選擇。教育局亦會加大力度打擊違規提供文憑試課程或「借殼辦學」的做法,包括已與內地教育部門組成聯合專班,從源頭打擊違規辦學,並已設立舉報機制、進行突擊巡查,和進一步明確明年文憑試自修生報考安排,嚴打「假學生」、「假身分」。同時,教育局會於二○二五年年底前制定《私立學校實務守則》以提升提供正規課程私立學校的辦學水平,並設立「私校名冊」,公布合規私校名單。
 
  發展國際學校方面,政府支持國際學校體系的蓬勃發展,以滿足非本地家庭對國際學校學額的需求,吸引和挽留非本地人才。因應包括來港人才的非本地家庭對國際學校需求的短期波動,教育局已透過校舍分配工作分配兩所空置校舍,增加約1 000個學額。而為應付長遠需求,教育局已在北部都會區預留土地發展國際學校。為更好滿足非本地學生的不同需要,我們鼓勵國際學校提高收生名額,並會拆牆鬆綁,容許優質國際學校以自資模式在校舍用地增建學生宿舍、教學空間及優化設施。
 
  因應人工智能(AI)時代的來臨,配合國家「科教興國」大方向及《規劃綱要》提出的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我們會繼續積極推動數字教育,包括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推進中小學數字教育相關支援措施;在二○二六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通過優化中小學銜接的資訊和創新科技教育課程、訂定「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架構、將AI教育納入核心課程。同時加強教師AI培訓、引入企業資源等。我們亦會啓動檢視高中數理科目的課程設置,培育更多修讀科學及數學的學生,為創科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我們將由二○二五/二六學年起,把「心繫家國」系列活動恆常化和普及化,加強跨校、跨界別的協作,在認知、情感、實踐三個層面,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厚植家國情懷;並通過優化高中中史和歷史課程框架,在內地交流及考察活動增加建國歷史體驗行程,以及於二○二五/二六學年公布《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定稿等措施,優化教學。
 
  教育局非常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持續透過跨部門及跨界別合作,從多方面促進學生的精神健康。由二○二五/二六學年起,政府會恆常化在中學實施三層應急機制,並擴展到小學四至六年級試行,以協助中小學及早識別和加強支援有需要的學生。我們亦會繼續在校園大力推廣《4Rs精神健康約章》,鼓勵更多學校人員接受有關精神健康急救的培訓,以及推展家長教育,共同守護學童健康成長。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政府致力提升教師的專業質素,加強教師的專業操守,因應社會對教師專業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們會研究修訂《教育條例》,引入執業證書和定期更新要求,完善教師註冊機制,以確保所有於香港學校任教的教師均為適合及適當人選,維護教師團隊的專業質素和形象。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人才培育的關鍵,而人才是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基礎。我們會繼續與不同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繫及溝通,匯聚各方力量,推動香港教育更高質量發展,並朝着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扎實邁進。
 
  主席,我簡介完畢。歡迎各位議員的提問,多謝。



2025年10月3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5時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