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生態局局長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就《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相關措施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主席、各位委員:
主要政策措施
大家好。環境及生態局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有關環境保護的主要政策措施涵蓋多個範疇,包括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綠色合作、減收排污費及工商業污水附加費以支援中小企、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打造綠色科技示範基地,以及為環境保育增值。當中,共建「一帶一路」綠色合作以及推動新能源發展均是未來相當重要的工作。相信大家都閱讀過文件,在此不再重複。我想藉此機會,重點匯報政府推動減廢回收的工作進度。
邁向「零廢堆填」
現屆政府成功扭轉廢物棄置量長期上升的趨勢。都市固體廢物每日平均棄置量自二○二一年起由二○二一年平均每日11 358公噸減至二○二四年平均每日10 510公噸,今年上半年更減至平均每日10 141公噸。整體回收率由二○二○年的28%上升至34%。
政府決心推動減廢回收,目標在二○三五年達致「零廢堆填」,擺脫依賴堆填區處理都市固體廢物。政府過去一年加大力度增加回收配套,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這些措施均取得顯著成效。
為了確保在二○三五年達致「零廢堆填」,政府致力建設現代轉廢為能設施。I‧PARK1快將落成,I‧PARK2在籌備中,我們也在北部都會區物色用地,如有需要可建設I‧PARK3。在過去約三年間,都市固體廢物每日棄置量已減少約1 200公噸至現時每日約10 000公噸。市民和社會各界如能持續努力減廢,進一步將棄置量降至每日9 000公噸以下,香港便可望不用建設I‧PARK3也可在二○三五年達到「零廢堆填」。
垃圾收費作為推動減廢回收的一項工具,市民和社會廣泛支持是能夠順利推行的先決條件。就應否實施垃圾收費,政府委託了第三方民意調查機構進行電話調查,社會上亦有不同媒體和機構進行民意調查。我們看到多項調查結果都顯示約七至八成受訪市民認為現階段不應該或不適合推行垃圾收費,而且相較懲罰性的垃圾收費,市民更願意接受協助性和鼓勵性的減廢回收措施。
另外,物業管理、飲食和清潔等行業的意見亦清楚反映現時正面對人手不足和經營挑戰,不希望政府急於實施垃圾收費。從市民和業界的聲音可見,現階段社會並不支持實施垃圾收費。
在當前經濟大環境和氣氛,以及經濟轉型下,《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也推出11項措施支持本地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政府需要因時制宜來制定推進減廢回收工作的策略,才可以達到整體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我們考慮到:
(i)垃圾收費只是工具,政府的目的是推動減廢回收,和「零廢堆填」;
(ii)市民和社會不支持現階段實施垃圾收費;
(iii)今屆政府推行的各項減廢回收工作已經收到明顯效果;以及
(iv)政府應該因時制宜來制定推進減廢回收工作的策略。
所以政府會繼續暫緩實施垃圾收費,並且會循以下方向推動全民減廢和分類回收。
未來廢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
未來廢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方面:第一,多用宣傳教育,改變市民行為,打造綠色生活文化。第二,持續完善「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和廚餘回收網絡,在硬件方面不斷提升。第三,緊密與行業協作,共同探索和推進務實可行的環境保護措施。環保署(環境保護署)正諮詢業界有關電動車電池和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的附屬法例,會按實際情況在二○二六年內諮詢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第四,我們認為應善用市場力量發展環境基建,助力綠色經濟轉型。位於環保園的現代化紙漿生產設施將於今年年底試運,二○二六年全面運作,對於將來提升本地廢紙回收是很重要的設施。全港首間大型電動車電池回收設施亦預計在二○二六年上半年啓用,建立新的產業。
主席,我的介紹到此為止,我和我的團隊樂意回答大家的提問。多謝大家。
完
2025年9月29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5時06分
香港時間15時0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