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
  ​以下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日(九月二十七日)出席香港.青年發展高峰論壇上午環節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大家好。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今日舉辦第二屆青年發展高峰論壇,論壇以「聯通世界 跨越未來」為主題,是二○二五年「青年節@HK」的其中一項亮點活動。很高興今早政務司司長為我們主持了開幕環節,分享香港在青年發展上的工作方針和願景。今早的主題演講以「青年共創新力量」為主題。我們很高興可以邀請到來自國家、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王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以及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主管青年政策及推動青年發展的主要領導官員發表主題演講,分享青年人在推動社會發展中所擔當的重要角色,以及各地政府在促進青年發展方面的工作和政策。

  今次論壇反應很熱烈,登記參加者人數超過3 000人,亦有約600位來自不同國家、城市和國家不同城市的青年來參加。這些青年朋友來自美國、馬來西亞、老撾、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國家不同城市。大家就青年關心的議題與本地青年交流和互相學習。下午還設有三場專題論壇,我們一共邀請了10多位來自不同地區的業界翹楚和社會領袖擔任演講嘉賓,他們會就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及迸發青年潛能等議題與青年分享和交流,當中更會有兩個奧運金牌運動員和大家分享。我希望參與今次論壇的青年朋友能夠把握這個跨地域的交流平台相互交流,豐富自己的體驗,並且認識香港的發展機遇,以自己所長,成為社會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除了今日的論壇外,民青局亦特意為內地不同城市及海外參加者安排了一個為期三日的本地考察和交流活動,由昨日(九月二十六日)已開始,直至明日(九月二十八日)。我們會帶參加者參觀香港數碼港、香港科技園、大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海洋公園去探望熊貓、還有天壇大佛和一些青年人喜歡去的「蒲點」,亦會去一些充滿本土特色的地方,例如南豐紗廠,以增強他們對香港科技創新、文化藝術和古蹟保育等方面的認識。民青局「連青人網絡」幹事會成員和「YDC青年大使計劃」的參加者會成為交流大使,與來自內地及海外的青年朋友一同探索香港,促進互動交流,全方位推廣香港,向世界說好香港故事。

  民青局作為負責青年工作的政策局,我們會繼續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攜手推動青年發展,亦會繼續透過舉辦論壇、各個青年內地交流和實習計劃、不同的青年活動,培養年輕人。剛才提到我們會繼續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在此我要特別感謝,能舉辦今次論壇,背後有很多機構、組織和參與不同青年工作的朋友。他們無論在提供資源、資金,以及工作上、組織上的協調,都給予我們大力支持。這讓人看到香港的青年朋友是非常優秀,而社會各界都願意攜手為青年朋友創造更多機會和發展平台。

​記者:局長,可否說一下今次颱風下關愛隊的工作?疏散了多少居民到不同的庇護中心呢?另外,第一期關愛隊服務已完結,第二期會開始。第一期關愛隊的績效何時會公布予公眾?第二期未來工作有甚麼展望呢?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首先,我要感謝各地區的義工朋友、關愛隊成員和義工、區議員、地區「三會」成員,不少社區組織,甚至有些中資機構,他們都提供了很大協助,預防這個超強颱風和之後的工作。上星期開始,當我們知道這個颱風將會很猛烈時,政務司司長已經統籌了不同部門,超前部署做各項預備工作,包括出動關愛隊、區議員和「地區」三會成員到那些可能會受水浸影響的低窪地區,特別是一些偏遠的鄉村,呼籲市民做好防風準備,也提醒他們要及時疏散。

  大澳有很多村民,有義工協助他們將傢俬及時升高,亦呼籲他們有需要時疏散到臨時庇護中心。臨時庇護中心一般是在八號風球之下才開放,但當時我們已提早在星期二(九月二十三日)早上八時開放,因為我們想方便居民在還沒大風大雨時,可以及早安全地到臨時庇護中心休息。同時,臨時庇護中心一般是在八號風球除下後便關閉,但當時考慮到天氣不穩定,我們將臨時庇護中心的開放時間延長直到三號風球除下,天氣穩定了才關閉。在這段時間我們總共開放了50個臨時庇護中心,有超過900個市民使用。為甚麼開50個中心呢?因為有些在水浸影響的低窪地區,我們希望方便居民如要疏散到臨時庇護中心時,可以鄰近他們。我們很感謝地區裏不同的學校借出校舍,也有教會組織借出教會作臨時庇護中心,當然不少得的是鄉事委員會,也借出了鄉事委員會的地方,亦動員了鄉事委員會村長、村民,一同協助進行疏散工作。

  至於疏散了多少市民,數量也挺多。舉例說我們在沙頭角中心小學設立了臨時庇護中心,為甚麼我們會那裏設立?因為在小學的對面,一條馬路之隔有一間老人院位處低窪地區,曾經在颱風山竹和天鴿時遭受水浸,老人院的院友當時亦要緊急撤離。所以這次我們提早部署,也感謝學校提早借出學校,讓我們可以提早協助老人院疏散二十幾位長者。老人院的疏散不同一般疏散行動,因為老人家需要有自己的床,我們要協助拆卸床,關愛隊的隊員、鄉事會的村民和義工朋友,要逐張拆卸婆婆公公在老人院的床,將床送到臨時庇護中心再安裝。老人家在這所學校臨時中心住了兩日,然後我們再陪他們返回老人院,協助還原在老人院內的床。所以我們在這裏做了很多大型工作。

  又例如在深井村,在星期三水位高的時候,我們透過民政處協調關愛隊,在暴風前,已經收集了一些村民資料,所以當我們呼籲他們疏散,那天早上水位很高時,我們已經不停聯絡那些村民。

  我們亦感謝民安隊和消防員,因有些村民行動不太方便,有些是要推輪椅,甚至有些是要揹他們去到當時的學校。當時深井有一間學校借了地方來做臨時庇護中心,所以其實我們做了很多工作。

  反而有些村這次疏散不多,因為我們在之前做了一些防水工作。舉例在大埔的美援新村,美援新村也是一個位於低窪的鄉村,曾經因水浸受到很嚴重的影響。當我們知道這個暴風來臨前,大埔區議員、關愛隊的成員和義工,大家知道會在星期二下午懸掛八號風球後,已在星期一下午買了一些建築材料和板,幫二十多戶居民造好臨時擋水板,工作至星期一晚上,我們很感謝他們的努力。最終村民告訴我們,這些臨時的設施發揮了作用,讓他們的家不受水浸影響,之後亦有發短訊多謝區議員和關愛隊的成員。所以在這次工作上,我們看到在社會上,大家都是群策群力,而在星期二和三,關愛隊和區議員一直提供消息,看到哪裏有塌樹就會馬上透過我們的網絡通知(民政事務)專員,聯絡相關部門及時清理。所以在八號風球後,大家看到我們很快便清理了一些阻路的塌樹。我們很感謝市民的支持和配合政府的工作,亦要多謝不同的機構、關愛隊、區議會,以及社區的力量,大家一起眾志成城,一起做好這次工作。

  至於你問關愛隊第二期,其實關愛隊的第一期還未完結。當關愛隊的第一期完結之後,他們會按我們的要求,需要交一個工作報告,我們收齊和整理後,會讓公眾看到關愛隊過去一期的工作成果。而第二期關愛隊的工作,我們也希望能無縫與第一期交接,因為大家看到,無論是颱風或是之前在東區的炸彈發現事件,關愛隊和義工在社區都付出了很大力量。我們很希望第二期和第一期能夠無縫交接,不會影響社區的服務。
 
2025年9月27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6時01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