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十三題:支援在內地安老的香港長者
*******************
以下是今日(九月二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祖恒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分別於二○一三年及二○一八年推出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讓選擇在粵閩兩省養老的合資格香港長者,不必每年回港亦可領取高齡津貼或長者生活津貼。關於支援在內地安老的香港長者,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根據政府數字,截至本年六月分別有26 592名及2 542名長者參加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但政府統計處及福州市人口普查的資料顯示,二○二○年有約90 000名香港長者長居廣東省,而單在福建省福州市已有1 667名香港長者長居,有意見認為有關數據反映眾多香港長者在粵閩兩省安老卻無意申請上述兩項計劃,政府有否研究箇中原因;有否研究如何加強政策配套和支援以釋除長者憂慮,從而吸引更多有意在粵閩兩省安老的長者申請該兩項計劃;
(二)鑑於當局於今年五月宣布將「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試點計劃」)擴展至覆蓋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全部九個內地城市,並表示會在評估試點計劃的成效後,考慮在其他地點(例如福建省)推行計劃,相關工作的進展為何;及
(三)鑑於當局於今年三月公布延展「支援粵港澳大灣區醫院管理局病人先導計劃」(先導計劃),以便利合資格的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病人可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接受資助診症服務,而政府亦表示會與醫管局每年檢討該計劃的成效和涵蓋服務範圍並適時作出調整,當局會否考慮將先導計劃擴展至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及福建省內合適的三級甲等醫院;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陳祖恒議員的提問,經諮詢醫務衞生局後,現回覆如下:
(一)現行可攜現金援助措施,包括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下的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和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
政府近年持續改善公共福利金計劃,例如二○二二年九月起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並於二○二三年九月起放寬公共福利金計劃申請前連續居港一年規定下的離港限制。有關優化措施適用於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過去三年,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的總受惠人數上升約三成:廣東計劃的受惠人數由二○二一至二二年度的19 509人增加二○二四至二五年度的26 077人;福建計劃的受惠人數則由二○二一至二二年度的1 963人增加至二○二四至二五年度的2 510人。
擬在或已在粵閩兩省養老的香港長者按自身情況決定是否申請廣東計劃或福建計劃,原因各有不同,不一而足,政府沒有備存有關資料。
為協助香港長者了解上述計劃,社會福利署(社署)委聘代理機構持續透過不同途徑宣傳及推廣,例如設置專題網頁、擺放流動街站、派發宣傳單張和舉辦分享會。社署亦提供電子表格,方便長者在網上遞交申請。如長者因健康理由未能回港,代理機構會在內地進行家訪,協助他們完成申請。社署及代理機構將繼續向合資格長者宣傳有關計劃,以及協助他們申請。
(二)政府在二○二四年推行「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試點計劃」),為合資格香港長者提供更大的便利和靈活性,讓他們可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服務點善用長者醫療券(醫療券),使用基層醫療服務,以提升健康。政府在二○二四年六月開始分階段擴大醫療券適用範圍至七間位於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綜合醫療/牙科服務機構,覆蓋廣州、中山、東莞和深圳。政府在今年五月宣布擴展「試點計劃」,新增12間醫療機構,至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全覆蓋,並已於八月圓滿達成目標。連同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一院兩點,合資格長者可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合共21個服務點使用醫療券,讓超過178萬名合資格的香港長者受惠。
「試點計劃」擴展至大灣區內地九市全覆蓋標誌着政策創新及兩地醫療合作的又一里程碑。「試點計劃」現尚在運作初期,我們會持續評估及監測醫療券在試點醫療機構的運作及使用、適時檢討「試點計劃」的成效之後再研究下一步安排。
(三)在「支援粵港澳大灣區醫院管理局病人先導計劃」(先導計劃)下,合資格的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病人可選擇於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協作醫療機構接受資助診症服務。此計劃旨在為香港市民接受醫管局服務時提供更多選擇,計劃目前適用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在先導計劃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的醫管局服務,政府會研究為已預約醫管局覆診的病人開展更多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內接受服務的醫療選擇,並於準備就緒時推出有關措施。現階段政府會針對探討大灣區內合適的內地醫療機構,並會按照與內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例如醫療服務質素、成本效益和跨境法律法規。
完
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2時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