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九題:便利旅行團的交通措施
*****************

  以下是今日(九月二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姚柏良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的書面答覆:

問題:

  關於便利旅行團的交通措施,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鑑於有旅遊業界人士反映,香園圍口岸經常出現擠塞,影響旅客體驗,政府有否研究於今年國慶節假期前,在該口岸實施短期的交通紓緩措施,例如容許接載出境旅行團的旅遊巴士可在出境樓層落客,以避免地面公共交通交匯處出現人潮和車輛擠塞的情況;

(二) 鑑於有旅遊業界人士認為,目前大部分旅行團選擇過境的香園圍口岸的日均出入境人次已達其設計容量三倍,加快沙頭角口岸重建以便利旅行團出入境及交通往來迫在眉睫,而據悉重建後的沙頭角口岸將定位為純旅檢口岸,有關工程的具體時間表為何;

(三)鑑於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有不少旅遊業界人士反映,沙頭角周邊的鹿頸路限制旅遊巴士駛入,阻礙旅行團參觀抗戰遺蹟,當局會否加快改善該道路的基建設施;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四) 鑑於業界人士指出,西貢萬宜水庫東壩深受旅客歡迎,但由於該處實施交通管制,每天可簽發的29座以下旅遊巴士服務許可證配額僅限三張,而且申請手續繁複,在人流較多的周末和公眾假期批出許可證的機會極低,以致業界難以打造旅遊產品,當局會否進一步增加旅遊巴士進入東壩的配額,以便利業界規劃旅行團路線,提升生態遊旅客的體驗;及

(五)鑑於啟德體育園在大型盛事期間實施限制,持出租汽車許可證車輛及旅遊巴士(即屬遊覽服務(A01)牌照的非專營巴士)未能進入主場館範圍,不利於業界打造「盛事+旅遊」產品,政府會否放寬有關交通管制,並設立預約機制,讓該兩類牌照車輛可停靠在主場館下的旅遊巴士泊車位或園區其他合適位置,從而提升旅客體驗?

答覆:

主席:

  隨着旅客來往內地與香港愈趨頻繁,政府持續密切監察各陸路邊境管制站和各區包括旅遊熱點的人流及車流情況,協調相關部門和營辦商做好人流疏導和交通管理安排。

  就姚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環境及生態局、保安局和運輸署後,現回覆如下:

(一)香園圍管制站(下稱「管制站」)是一個採用「人車直達」設計的通關口岸,自二○二三年二月旅檢服務啟用以來,一直深受跨境旅客歡迎,人流持續上升。管制站設有公共運輸交匯處、旅遊巴士上落客區(下稱「上落客區」)、跨境巴士上落客區、私家車上落客區及公眾停車場等配套設施,以配合跨境旅客不同的出行模式及乘車需要。其中,上落客區包括九個停車灣位,供本地非專營巴士(包括旅遊巴士)專用。

  運輸署一直留意旅遊巴士在管制站使用上落客區的情況,並不時進行實地調查。該上落客區位於管制站地面樓層,根據運輸署觀察所得,現時旅遊巴士使用上落客區的安排可滿足相關旅客的需求,我們留意到載送內地旅行團前往管制站過關離港的旅遊巴士,主要集中在下午及晚上時段使用上落客區。上落客區停車位在這些時段的人潮和車流大致暢順,沒有造成擠塞的情況,而且上落客區有足夠的剩餘停車灣位供旅遊巴士使用,於今年農曆新年和五一黃金周亦足以滿足需求。就有關提問中建議進一步考慮容許本地旅遊巴士使用跨境巴士上落客區(設於管制站一樓樓層出境部分),由於該處的道路設計只能讓跨境巴士在落客後直接駛至車輛檢查亭辦理離境手續,並未設置車輛掉頭設施,故此未必適合供旅遊巴士使用。

  一如既往,運輸署會與口岸部門在國慶節假期期間密切留意管制站的整體交通車流,以及旅遊巴士上落客區的運作情況,並會在有需要時加強人流管理措施和彈性處理旅遊巴士上落客安排,以確保整體運作暢順。

(二)為了提升通關效率及推動沙頭角一帶的發展,特區政府和深圳市政府於二○二四年達成共識,以「跨河建」的安排重建沙頭角口岸,即雙方同步建設橫跨沙頭角河的旅檢大樓,以河中心為界緊鄰布置各自的旅檢查驗通道。重建後的沙頭角口岸將成為純旅檢口岸,取消貨檢功能以配合落實跨境貨運「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布局,即跨境貨車須改用東部蓮塘/香園圍口岸和西部深圳灣口岸,其他陸路口岸則主力處理客運。重建後的沙頭角口岸並會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進一步提升旅客過關體驗及效率。

  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聘請的顧問公司正為沙頭角口岸重建項目進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有關研究預計於二○二五年內完成。研究範圍包括重建沙頭角口岸所涉及的土地範圍、道路及基礎設施、交通影響評估、環境和文物保育等事項。

  我們了解深圳方正同步積極籌備沙頭角口岸重建項目的設計招標及相關可行性研究工作。特區政府會繼續與深圳市政府緊密合作,積極推進重建項目。

(三)鹿頸路彎多、路面狹窄,基於現場環境所限及交通安全的考慮,鹿頸路現時全日禁止重量超過5.5公噸的車輛、巴士、旅遊巴士及公共小型巴士(專線小巴例外)駛入。儘管如此,考慮到區內旅遊發展等出行需要,運輸署會因應交通情況發出禁區許可證,容許29座或以下的旅遊巴於非繁忙時段使用鹿頸路,以照顧一般旅客和旅行團的需求。為方便旅遊業界了解鹿頸路的交通安排,運輸署已透過香港旅遊業議會的網頁向業界發放申請禁區許可證手續等相關資訊。

  按運輸署的評估,目前鹿頸路的容量足夠應付整體交通需求,包括申請禁區許可證的車輛需求,運輸署將繼續密切留意附近一帶的交通並作妥善安排。

(四)往萬宜水庫東壩的西貢萬宜路屬一條水務署的「維修用途通道」,主要供水務署和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作日常運作及維修用途,大部分路段為單線雙程行車,並不適合大量車輛進入。現時市民及遊客可乘坐的士、新界專線小巴第9A號或預先取得漁護署許可的旅遊巴士前往東壩。

  目前周末或公眾假期進出東壩的旅遊巴士配額為每天三個,可供持牌旅行社和學校團體向漁護署申請。自今年二月起至八月,水務署和漁護署接獲的配額申請總數共14宗,除兩宗申請因申請機構未有提供所需資料而未能成功獲批外,其餘已全數獲批出,可見相關配額尚未盡用。

  為確保郊野公園的可持續綠色旅遊發展及優質遊客體驗,政府正探討各種可行措施,優化西貢東郊野公園管理及萬宜水庫東壩的交通安排。政府會因應東壩旅遊巴許可證的使用情況,適時檢視旅遊巴許可證的配額。

(五)自今年三月一日正式啓用後,啟德體育園已迅速成為大型體育和娛樂盛事的新據點。過去半年的運作,包括入場、離場及交通等各項安排贏得市民和旅客的正面評價。啟德體育園有限公司(營運公司)一直與政府(包括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運輸署和香港警務處等)和公共交通營運商保持緊密合作,一方面呼籲來往園區的觀眾盡量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避免駕駛或乘坐私家車;另一方面不斷優化大型活動期間的交通安排,包括早前推出啟德主場館和啟德體藝館部分泊車位的預約服務,以及為私家車使用者增設啟德青年運動場落車處等新安排。

  啟德主場館內有合共約80個旅遊巴泊車位和上落客位,營運公司自開幕以來不斷調整使用泊位的安排。現時營運公司將它們分配作三類安排,首先主要提供予預先安排的跨境旅遊巴士之用。另外,營運公司會配合活動主辦方、售票平台和酒店業界為個別活動推出的旅遊產品,安排預先登記的旅遊巴士服務在該處接載旅客(包括過境或不過境旅客)。第三,營運公司也會與香港酒店業主聯會緊密合作,提供旅遊巴泊位予接駁酒店與啟德主場館的旅遊巴在大型活動開始前,並在預先預約的情況下於該處落客,以配合酒店住客需要。有關安排暢順有序。相關政府部門會聯同營運公司持續檢視運作情況,在不影響活動安排和附近交通的前提下,探討是否有空間擴大上述安排,並延伸至其他非專營巴士服務,進一步提升到訪人士的體驗。



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2時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