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下全力減低超強颱風樺加沙對本港影響(附圖)
************************

  超強颱風樺加沙為本港多處帶來颶風,越堤浪及風暴潮亦導致沿岸及低窪地區出現水浸。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領導的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在充分準備及全方位部署下,迅速統籌協調各相關政府部門,全力減低樺加沙對市民的影響。隨着樺加沙在今天早上較後時間開始逐漸遠離香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各政府部門已經提早迅速開展全方位的善後工作,以期讓市面盡快復常。
 
  陳國基今日(九月二十四日)下午到中西區一個塌樹及山泥傾瀉現場,實地視察情況,了解消防處、路政署及土力工程處等部門的清理善後進度。其後,陳國基主持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會議,聽取相關局長和部門首長的最新匯報,全面檢視各政府部門最新的應急及善後工作進展。
 
  各政府部門正投入一切所需人力和物力,加快處理主幹道及主要巴士路線的障礙物。根據目前各相關部門就不同善後工作的評估,各主要道路及公共交通預計可以在天文台改發三號強風信號時恢復通行,讓市面基本復常。
 
  保安局轄下的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於天文台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逾24小時前已全面投入運作,確保應急決策優次獲得最佳保障,全力減低惡劣天氣對市民的影響。
 
  發展局正與各工務部門及屋宇署保持緊密聯繫,調配承建商資源,以協助加快復常工程的進度。
 
*處理水浸方面,截至今日下午五時,共有19宗確認水浸個案。經渠務署緊急應變隊伍的努力,以及強力排水機械人的協助下,已完成處理其中14宗水浸個案。現時正處理五宗水浸個案,渠務署有信心可以在一至兩小時處理妥當。渠務署在超強颱風侵襲前已預先進行分析及部署,再配合安排強力排水機械人戒備,以致可在超強颱風襲港時迅速處理可能出現的水浸個案。渠務署會於完成處理水浸個案後,巡查及清理全港約240個因渠道淤塞而容易水浸地點,以及檢查80條主要河道和渠道的排水情況,確保系統運作暢順。
 
*構築物安全方面,屋宇署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共接獲25宗關於招牌及地盤棚架等緊急事故個案,至今已完成處理22宗個案。屋宇署在事前主動巡查主要街道旁的建築地盤,務求盡量減少超強颱風引致的事故個案。颱風過後,屋宇署亦已啓動特別街道巡查,以辨識各區主要街道旁及潛在風險較高樓宇的鬆脫或損毀的招牌、棚架、窗戶和構築物等。
 
*山泥傾瀉方面,截至下午五時,土力工程處共接獲四宗山泥傾瀉報告,事故地點位於西營盤、屯門、赤柱和涌背,其中兩宗涉及塌樹引致斜坡和擋土牆損毀。土力工程處已安排土力工程師協助相關部門跟進事故。土力工程處的緊急控制中心會繼續運作,處理接獲的山泥傾瀉事故報告,直至威脅解除為止。
 
*有關塌樹方面,各相關部門會加快處理倒塌的樹木,為了加快處理效率,發展局早前已經物色了50多幅分布各區的政府土地,供各部門得以在就近臨時擺放這些塌樹及雜物,稍後再安排送往堆填區。在颱風過後,樹木管理部門會巡查位於人流車流高地區的樹木,採取相應措施,包括穩固樹木、移除懸吊斷枝、移除倒塌或根基不穩的樹木。倘若市民發現有塌樹堵塞鄉郊道路,可致電尋求協助。請透過1823流動應用程式 、致電1823或電郵至tellme@1823.gov.hk,以便相關部門作適當跟進。
 
  此外,颱風及暴雨過後樹木、斜坡及構建物亦可能因為泥土及表層大量吸水而受影響,市民外出時需保持警覺,盡量避免在樹下、斜坡及出現石屎剝落現象的構築物下長時間逗留。 
 
  消防處截至今日下午五時,共處理了143宗有人被困升降機報告,454宗自動報火警系統報告,393宗樹木倒塌報告,兩宗山泥傾瀉報告,以及16宗水浸事故報告,共協助了61名市民到安全地方。消防處已協調路政署、運輸署等部門,盡快清理阻塞主要路段的塌樹,優先保障主幹道暢通及確保救援路線不受阻礙,並會繼續通宵進行有關工作。
 
  運輸署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在颱風襲港期間一直24小時運作並提升級別,密切監察全港各區主要幹道、隧道和橋樑等重要道路的交通及運輸情況。協調中心與相關部門及公共運輸服務營辦商加快評估颱風對交通造成的影響,督導營辦商做好沿線檢視,確保安全穩妥後陸續恢復鐵路、專營巴士等正常服務。此外,署方持續檢視各主要幹道及沒有替代路線地點的連接道路清單,務求快捷分辨出須優先清理水浸和路面障礙物的位置,協調相關部門執行清理工作,盡快開通阻塞道路及讓公交服務恢復營運。
 
  路政署緊急控制中心於九月二十二日早上已啓動,路政署人員一直聯同道路維修保養承建商實時監察主要公共道路的最新情況,迅速應對惡劣天氣引發的突發情況。截至下午五時,路政署共收到約1 620宗道路事故報告,包括約1 050宗塌樹、約85宗水浸和六宗山泥傾瀉報告等,本署已於下午一時二十分開始巡查主要道路工作, 並已完成。路政署轄下近200隊應急隊伍亦隨時候命,在安全情況下出動清理道路上的塌樹、障礙物及淤塞的道路集水溝和渠道,以及為倒塌的斜坡進行緊急圍封及搶修工程等。路政署會繼續全力以赴,清理餘下的塌樹及其他路面障礙,令交通在風暴過後得以迅速恢復正常。此外,因應惡劣天氣及風暴潮而於昨晚臨時封閉的沙田城門河、大埔林村河及大埔河沿岸16條行人隧道則已於下午五時開始重新開放。
 
  因應樺加沙可能為香港帶來的威脅,民政事務總署(民政總署)及各區民政事務處(民政處)已預早啓動相關應對工作,協調相關部門和機構加強防備,設置沙包和擋水板等,亦動員區議員、地區「三會」委員及關愛隊向區內易受水浸影響的居民發放最新的天氣資訊,提醒他們做好準備,以及勸喻居住水浸風險較高地區的居民及早遷離居所,或到臨時庇護中心暫避。各區民政處已提早於昨日上午八時開放臨時庇護中心,風暴期間一共開放50個臨時庇護中心,比以往開放的數目更多,其間共有約900人入住。另外,民政總署亦提前在九月二十二日中午設立了一條24小時緊急事故熱線供市民查詢熱帶氣旋消息,並持續透過不同途徑發布臨時庇護中心的運作資訊。民政總署緊急事故協調中心亦於同日下午運作,協調各區工作及傳遞信息,迅速跟進各項緊急事故報告。
 
  在風暴過後,各區民政處會繼續協調其他部門和機構作出支援,並動員區議員、地區「三會」委員及關愛隊提供適切協助,包括協助有需要的住戶,特別是受嚴重水浸影響的獨老和雙老住戶清理積水和復原受影響的家居。由於天氣仍然不穩定,民政處轄下的臨時庇護中心於三號強風信號下會繼續開放,供有需要市民入住,直至三號強風信號除下。另外,各區民政處會協調相關部門和機構於當區進行善後工作,以期讓市面盡快復常,利便市民出行、上班或上學。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為協助政府及業界於颱風後迅速處理塌樹及廢物以盡快復常,在過去數天一直與廢物運輸業界保持緊密溝通,並採取多項措施,包括在三個堆填區及Y·PARK [林.區]預留充足的臨時木料廢物收集區,接收及暫存塌樹廢物,並預早準備應急的鋸木及碎木機,以盡快協助清理塌樹廢物,當中可回收的樹木將被送往Y-PARK回收再造。另外,環保署在颱風襲港前已事先調配人手及機械,為廢物轉運站預留充足容量,並且在九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延長各市區廢物轉運站和三個堆填區的開放時間。在颱風期間受風暴潮影響的港島東廢物轉運站現正搶修中,將盡快重開。環保署並會繼續密切留意各廢物處理設施的運作情況並靈活調配資源,全力協助盡快復常。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在颱風來臨前已提早巡查並清理容易出現水浸黑點的路邊集水溝渠,減少垃圾和樹葉導致溝渠淤塞的風險。食環署亦已加強固定或移走設於露天地方的廢屑箱等設施,並提醒街上小販排檔做好防風措施。颱風過後,食環署會盡快恢復街道潔淨服務及垃圾收集服務,包括調動署方及承辦商潔淨工作人員加快清理主要街道上的垃圾。
 
  颱風過後,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人員隨即到各郊野公園巡查,檢視設施損壞、樹木倒塌及道路阻塞的情況,並清理塌樹及安排維修損毀設施,以期盡快重新開放受影響設施供市民使用。鑑於天氣仍然不穩定,郊區仍有山洪暴發、水浸、塌樹和山泥傾瀉的風險,漁護署強烈勸諭市民取消所有戶外活動。
 
  風暴期間,前線警務人員堅守崗位,因應情況採取適當行動,包括到場勸喻市民遠離海邊及水浸黑點、調配人手處理高風險位置,例如有機會倒塌的棚架及窗戶,以及協助受影響居民疏散。人員亦密切監察交通情況,協助受水浸或被倒樹及障礙物阻擋的車輛,疏導交通。路面上的倒樹及其他雜物被即時切割及清除,務求盡快重新開通阻塞道路。
 
  房屋署聯絡中心於八號熱帶氣旋警告發出前已預先啓動,準備隨時處理突發事故。在熱帶氣旋襲港期間,房屋署前線同事緊守崗位,作出應對防範措施。此外,各施工地盤的緊急應變小組亦提高警覺,與相關政府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和協作,迅速應對颱風下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並與工程團隊與承建商清理附近排水口雜物,有效減少泥水於附近路面積聚,以及迅速清理被強風吹至移位的水馬,避免影響附近交通及市民出行。
 
  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提醒市民,雖然風暴正遠離香港,但現時本港天氣仍然不穩定,大家應繼續留意政府發放的最新消息。委員會強調,政府各部門人員會繼續恪守職責,聯同社會各界全力進行社區復原工作,以及向有需要的市民提供適切支援。各部門人員及有關合約承建商會繼續推進善後工作,讓市民盡快回復正常生活。



2025年9月2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