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政府呼籲市民留意水浸情況(附圖)
****************
  因應超強颱風樺加沙靠近廣東沿岸,渠務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及民政事務總署今日(九月二十二日)舉行聯合記者會,發布最新的水浸風險評估,並講解相關應對措施。 

  由於受顯著風暴潮影響,樺加沙襲港期間本港沿岸水位可能與二○一七年的天鴿及二○一八年的山竹相若。根據天文台最新預測,九月二十四日上午本港沿岸增水約2米,最高水位普遍可達海圖基準面以上3.5米至4米,而吐露港水位更可能高達海圖基準面以上4至5米。

  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水浸,渠務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就較高風險的沿岸低窪或當風住宅地區作出水浸風險評估,有機會出現較嚴重水浸的地區包括大澳、鯉魚門、三門仔新村、大埔舊墟汀角路一帶、大埔墟廣福道一帶、屯門嘉和里、元朗中部低窪地區(包括大井圍、橫洲、山貝村、元朗市中心)、元朗西北部低窪地區(包括流浮山、上下白泥、坑口村、沙橋村)、馬鞍山渡頭灣村、西貢南圍及響鐘、東涌灣、吉澳漁民村等。除了水位上升外,市民亦應特別留意越堤浪帶來的風險,例如杏花邨、將軍澳南等沿岸地區。

  渠務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已為上述地區的市民提供沙包,沙包數量比一般情況的派發量多超過一倍。針對較高風險的沿岸低窪或當風住宅地區,渠務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會與相關部門緊密合作,按預先制定的行動計劃,實施合適的應對措施及緊急應變安排,如在大埔林村河廣福橋附近的普益里和北盛街放置臨時充水式擋水壩、於將軍澳海濱加設沙包擋牆,亦在可行情況下加高擋水設備,以更有效防止海水流入建築物或設施,應對風暴潮和越堤浪可能帶來的水浸威脅。渠務署亦已採取多項特別行動措施,包括增加緊急應變隊伍數目至200隊,到全港各區處理水浸及清理渠道工作,並提早派遣強力排水機械人到多個水浸風險較高的地點戒備。

  各區民政事務處已啓動相關應對工作,因應樺加沙可能為香港帶來的威脅,各區民政事務處將會提早於明日上午八時開放臨時庇護中心,供有需要市民入住。各區民政事務處會密切留意情況,如有需要,個別臨時庇護中心亦會今日提早運作。民政事務總署亦於今日中午設立一條二十四小時緊急事故熱線2572 8427供市民查詢相關消息,並會持續透過不同途徑發布臨時庇護中心的運作資訊。

  此外,各區民政事務處已協調相關部門和機構加強防備,設置沙包和擋水板等,亦動員區議員、地區「三會」委員及關愛隊向區內易受水浸影響的居民發放最新的天氣資訊,提醒他們做好準備,以及勸喻居住水浸風險較高地區的居民及早遷離居所,或到臨時庇護中心暫避。

  渠務署與深圳方一直保持緊密聯繫,目前深圳水庫水位低於防汛限度水位,運行平穩,暫無排洪計劃。颱風影響期間若實施排洪調度,深圳方將及時通報。

  ​市民應留意風暴潮和越堤浪所帶來的風險,並及早做好防禦措施,盡量避免途經有關地點。如發現公共渠道淤塞或水浸,可致電渠務署24小時熱線2300 1110,以便盡快處理。渠務署亦會透過社交媒體向公眾發放水浸相關資訊。
 
2025年9月22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9時17分
即日新聞  

圖片

渠務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及民政事務總署今日(九月二十二日)舉行聯合記者會,講解超強颱風樺加沙可能引致的水浸風險及相關應對措施。圖示渠務署署長莫永昌(左三)、助理署長/操作維修劉勝昌(左二)和總工程師袁嘉慧(左一)、土木工程拓展署土木工程處處長黃志斌(右三)和總工程師張永康(右二),以及民政事務總署副署長王婉蓉(右一)出席記者會。
超強颱風樺加沙引致的風暴潮可能會令本港沿岸水位上升。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水浸,渠務署在大埔北盛街設置臨時充水式擋水壩。
超強颱風樺加沙引致的風暴潮可能會令本港沿岸水位上升。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水浸,渠務署在大埔普益里設置臨時充水式擋水壩。
超強颱風樺加沙引致的風暴潮可能會令本港沿岸水位上升。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水浸,渠務署於將軍澳海濱加設沙包擋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