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有關環境及生態局政策措施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九月二十一日)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有關環境及生態局政策措施記者會的開場發言:
 
  各位市民、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環境及生態局的工作涵蓋環境保護、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
 
支援中小企
 
  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中,為支援中小企,環境及生態局會減收非住宅用戶50%的排污費,每戶每月寬減額上限為5,000元,同時減收工商業污水附加費50%,為期一年,預計約26萬個非住宅用戶和約3.5萬個主要為飲食業的商戶受惠,預計寬減最快可於明年年初生效。
 
  我們亦會豁免小販、食物業、漁農業、酒牌的牌照及許可證首次簽發或續期費用一年,預計逾六萬個持牌人受惠。
 
  在簡化食肆發牌制度方面,現時暫准牌照已容許新經營者,邊開業邊完成正式牌照申請。為進一步加快審批食肆露天座位的申請,食環署(食物環境衞生署)會主動統籌各相關部門一同採用新的「會審」機制,同時亦會精簡程序,預期能大幅縮短審批時間,就簡單直接的個案,審批可望大幅縮短至大約一個月就能完成,相關內部指引預計會在今年第四季推出,供部門落實執行。
 
推廣寵物友善
 
  食環署亦會推出寵物友善措施,讓食肆經營者申請,容許狗隻進入食肆,照顧狗主的需要,也為業界帶來全新商機。政府會和業界商討細節,預計可在明年年中批出首輪申請;獲批食肆須有明確標識。政府會留意實施情況、業界和社會的反應等,並按需要優化執行細節。
 
推動食品產業發展
 
  「香港食品」是信譽優良的品牌。政府會積極協助「香港食品」銷售到內地,並預留香園圍口岸一帶土地,推動食品產業發展,包括食品批發、加工和交易,長遠發展為具特色的食品產業園,希望推廣「食品製造+旅遊」的概念。我們會在明年年中為本地漁農產品建立統一新品牌,提高產品辨識度和品牌價值,加強本地食材競爭力。
 
漁農業可持續發展
 
  我們會持續推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在新魚類養殖區發出養殖牌照和提供深海網箱供業界租用,目標是在15年內將本地海魚養殖產量增加十倍,並推動現代化水產養殖。
 
  農業方面,我們會促進禽畜業界在羅湖興建第一所多層式環保養豬場,並會推進發展農業園第二期首階段的發展工作,以及推動休閒漁農業。
 
加快處理樓宇滲水
 
  本屆政府持續改善環境衞生,政府將於明年上半年推出先導計劃,優化處理樓宇滲水問題的檢測程序,加快要求業主履行妥善保養物業的責任。就較簡單的個案,我們預計向引致滲水的單位業主發出通知所需時間可由原本約71個工作天減至約14個工作天。政府同時會大力推動以協商和調解方式解決滲水糾紛。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綠色合作
 
  為加強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綠色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挑戰,環保署(環境保護署)將與「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合作,共同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香港合作平台,並計劃於明年成立「一帶一路」可持續綠色發展培訓中心,與內地及國際學術機構及本地專業團體合作,在香港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人員提供培訓課程。
 
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
 
  為實現國家「雙碳」目標,香港致力於二○五○年前達致碳中和,新能源產業將發揮關鍵作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是目前推進航空業界實踐低碳轉型最普遍的措施,政府會帶領一間全球主要SAF供應商的本地企業在大灣區發展,配合二○三○年香港國際機場出發航班須使用指定SAF比例的目標,推動航空業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另外,氫能是一種具減碳潛力的新能源,政府去年公布了《香港氫能發展策略》,28個氫能源試驗項目已在進行或準備中,我們將制定氫能標準認證,並在港島及九龍物色合適地點,設立更多公眾加氫設施。政府亦會推動更多試驗項目落地,並與廣東省共同推進建設氫能灣區走廊。
 
  隨着電動車越趨普及,政府正推動全港首個具規模的電動車電池回收設施,把本地退役電池轉化為再生黑粉供應內地和周邊地區,促進電動車電池回收產業發展。設施預計於明年上半年在環保園投入運作。
 
  政府亦正大力擴展全港的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今年已推出三億元高速充電樁鼓勵計劃,二○二八年底前會提供額外3 000支高速充電樁支援約16萬輛電動車充電需要。政府早前已批出兩幅空置油站用地轉型作高速充電站,並計劃明年年底前再推出六幅油站用地作高速充電站。
 
打造綠色科技示範基地
 
  另外,我們致力推動綠色創科成果商品化。市場上開始有換電型電動車及自動化換電站技術,政府會支持市場發展這些技術。我們亦鼓勵非政府機構建設區域供冷系統及推動市場加快為現有建築物減碳。
 
為環境保育增值
 
  此外,政府會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推進建設美麗海灣,參與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一流的美麗灣區。以維港為核心,我們會將大鵬灣及牛尾海納入國家「美麗海灣」名錄。
 
  為提升郊野公園的魅力,我們會落實「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提出的「四山」旅遊項目,優化太平山、鳳凰山、西貢海和大帽山四條山徑的配套設施,包括增設導覽設施及資訊牌,於景點進行主題種植、增加休憩設施等,有關設施預計在明年陸續落成及推出。
 
邁向「零廢堆填」
 
  邁向「零廢堆填」方面,過去三年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持續下降,廢物回收率持續上升。政府會繼續優化「綠在區區」服務時間和地點,並會在明年年底前逐步將82個「回收便利點」轉型為智能自助回收設施。政府會繼續推進住宅智能廚餘回收,以及公共屋邨「一座一桶」,並會在明年內就制定電動車電池和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的附屬法例諮詢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
 
  另外,位於環保園的全港首間現代化循環再造紙漿生產設施,將在年底開始試運,明年全面投入運作。先進轉廢為能設施I·PARK1亦將於年底前陸續投入服務,政府明年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興建I·PARK2,推進「零廢堆填」。
 
  以上是我簡單介紹環境及生態局的工作,多謝大家。
 
 
2025年9月21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7時56分
即日新聞  

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右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左二)、環境及生態局常任秘書長(食物)楊碧筠(右一)和運輸及物流局常任秘書長蔡傑銘(左一)今日(九月二十一日)舉行記者會,闡述《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相關措施。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