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繼續積極跟進調查靜脈輸注後出現懷疑敗血性休克事件
***************************

  衞生署今日(九月十九日)繼續積極跟進兩名市民到中環一間名為「Bioscor Hong Kong」的處所接受靜脈輸注後,出現懷疑敗血性休克的事件,已指示公司負責人立即停止提供相關高風險醫療服務,並主動聯絡所有近期曾在該處所接受靜脈輸注的顧客,跟進他們的健康情況。衞生署已通知醫院管理局提醒急症室留意相關個案,亦已通知私家醫院,如懷疑遇到其他相關個案,應向衞生署通報。至今,衞生署暫未發現其他嚴重個案。

  衞生署的調查工作仍在進行,包括引致兩名市民出現嚴重反應的原因,以及有關靜脈輸注產品的來源。衞生署會繼續與警方保持聯絡,並採取適當跟進。

  《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第138章)(《條例》)下含有煙酰胺單核苷酸(英文名為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或NMN)為有效成分並供注射入人體的製品屬藥劑製品,必須獲得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註冊後方可在香港銷售或供應。NMN同時亦屬處方藥物(即附表3毒藥)的第1部毒藥須在醫生指示下使用,只可在藥劑師監督下於藥房憑醫生處方購買。

  根據《條例》,非法售賣或管有第1部毒藥及未經註冊藥劑製品均屬刑事罪行,一經定罪,每項罪行最高罰則為罰款100,000元及監禁兩年。

  政府成立的私營醫療機構規管檢討督導委員會已於二○一三年十一月接納其轄下的區分醫療程序和美容服務工作小組呈交的報告,當中建議某些程序因其風險只應由註冊醫生/註冊牙醫施行,包括涉及注射的程序、涉及以機械或化學方法在皮膚表皮層以下進行皮膚剝脫的程序、高壓氧氣治療和漂牙。任何人士如非註冊醫生/註冊牙醫,便不應施行上述程序,否則可能會因觸犯《醫生註冊條例》(第161章)或《牙醫註冊條例》(第156章)而被檢控。

  在宣傳教育方面,衞生署已透過其網頁及社交媒體,向市民提供有關區分醫療程序和其他服務的資訊,列明只應由註冊醫生或註冊牙醫施行的程序,並提醒市民在決定接受醫療程序前,應先了解有關程序的詳情、潛在風險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以及徵詢註冊醫生或註冊牙醫的意見。

  另外,衞生署亦會發信給註冊醫生,提醒他們在其專業執業範疇內施行相關程序時,須確保提供的藥物符合法例註冊的要求,以及嚴格遵守香港醫務委員會發出的專業守則。

  衞生署提醒市民,任何注射程序只應由本地註冊醫生施行,消費者應了解醫生的全名,並查閲香港醫務委員會註冊醫生名單,同時接受注射前應查詢施行人員其專業資格和相關資歷。進行注射程序前,應注意以下健康建議:
 
  • 注射前,先接受醫生診症,了解程序詳情、潛在風險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徵詢醫生的意見,作知情的選擇;
  • 來源不明的針劑沒有品質及效果保證,應拒絕接受注射;
  • 如曾對該注射針過敏,或擬注射部位有感染發炎,不應注射;
  • 如獲美容服務提供者轉介至醫生施行程序,應要求以書面形式提供醫生全名,了解其專業資格和相關資歷;及
  • 如出現感染病徵,如發燒或感不適,應立即求醫。



2025年9月19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0時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