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十)
********************************

第九章 安居生活 關愛共融

206. 「惠民生」是我的施政重點。本屆政府上任以來,一直致力拼經濟、謀發展,提升經濟長遠競爭力,增添發展動能,目的就是要為改善民生提供堅實基礎,增加市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這是《施政報告》的民生專章,是篇幅最長的一章,涵蓋九個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點範疇。

一、增供應 豐富置業階梯

207. 保障市民基本的住屋需求是施政的首要任務。我上任後加速興建公營房屋、推出創新「簡約公屋」、打擊濫用公屋等,優化了基層住屋保障。現時,公營房屋在供應持續增加的情況下,政府有條件加大力度協助基層置業。我們會增加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和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單位的供應,並優化出售及轉讓安排,協助更多公屋居民置業,同時便利資助出售單位的業主進入私樓市場,豐富房屋階梯,協助不同階層市民安居樂業。

增加公營房屋供應

208. 2026-27年度起的五年,總體公營房屋建屋量(包括簡約公屋)將達189 000個單位,較我上任時增加約80%。三年前,公屋申請者平均要等候6.1年才可上樓,經過本屆政府三年多的努力,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已縮短整整一年至5.1年,進一步邁向2026-27年度下降至4.5年的目標。對「劏房」戶來說,早一年入住公屋或「簡約公屋」,不但可改善居住環境,更可分別節省平均每年約36,000元或50,000元的租金。

209. 我三年前宣布推出的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今年底前會有約1萬個單位落成啟用,另外2萬個將在未來一年半內全部落成。

210. 取締劣質「劏房」的「簡樸房」規管制度正在立法會審議,如草案獲通過,明年3月將正式實施。

重建公屋

211.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今年內會公布馬頭圍邨及西環邨的重建計劃,並將研究重建模範邨。

豐富置業階梯

212. 隨着公營房屋供應增加,我們會按部就班協助市民置業,包括以下六項措施:

(i) 居屋供應比本屆政府上任時的五年期預期增加約50%,無論綠表或白表人士購買居屋的機會都顯著增加。在居屋供應顯著增加的基礎上,我們會將綠白表配額比例由40:60調升至50:50,協助更多公屋租戶變成業主,同時讓原有公屋流轉給輪候申請人,達致一舉兩得。

(ii) 為增加白表人士透過二手市場購買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的機會,房委會由下一期「白表居屋第二市場(白居二)計劃」起,再增加1 000個配額,總數達7 000個;1 000個新增配額的其中一半會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iii) 為避免白居二配額因個人意願轉變而被浪費,房委會發出批准信的數額將適量大於白居二配額,讓購買單位的配額得以盡用,以盡量滿足買家期望。

(iv) 提升居屋和綠置居面積較大單位的比例,以回應市場需要。

(v) 放寬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由15年降低至10年,以鼓勵居民上進上流,適用於下一期起推出的居屋及綠置居。

(vi) 推出房委會資助出售單位「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容許年滿60歲並擁有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可在第二市場出售該單位後不須補價,購買一個較小或較偏遠的單位,讓長者可獲得額外現金作生活費,同時騰出市區或較大單位讓有需要家庭申請。

213. 房委會及香港房屋協會將推出先導計劃,容許擁有資助出售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後將其未補價單位出租予合資格白表申請者,計劃名額3 000個。

私營房屋供應

214. 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未來十年私營房屋需求為126 000個單位。政府未來十年會有足夠土地滿足上述需求,並會有節有度及務實地部署推出的步伐。除了政府賣地項目外,其他私營房屋土地來源包括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市區重建局項目及私人發展項目。

二、土地開發

215. 政府必須儲備充足的土地,以滿足大型發展項目、長期經濟發展和市民住屋的需要。土地儲備就如銀行存款,需時可用,閒時則存。我們會持續造地並掌握土地供應主導權,同時透過精簡審批程序、優化行政流程、加強內部協作,以及善用科技和檢視標準等,提升造地效率和降低建造成本,以保障市民利益和發展需要。

建立土地儲備

216. 未來十年將準備好約2 600公頃「熟地」¹⁶,除滿足發展需求,亦讓政府有健康的土地儲備。

減低建造成本

217. 我們會繼續精簡法定程序和行政流程,包括:

(i) 簡化工程審批,訂立清晰服務時間承諾,並加強統籌相關部門的審批流程,加快審批。

(ii) 房屋署將設立「項目促成辦公室」,就公營房屋工程協調各部門加快完成工作。房屋局已實行新管控方法,為完成工程訂立目標時間,「倒逼」各環節加快落成。

(iii) 善用科技,發展局將於明年推行「成本管控數碼平台」,建立市場價格資料庫,並應用AI分析過往政府工程的成本數據等,確保未來項目設計更具成本效益。房屋署亦已利用自主研發的「BIM系統化地基工程設計」,自動生成設計方案,進一步節省成本。

(iv) 「香港建築科技研究院」會持續檢視政府工程的建築標準及要求,房屋局亦會研究在公營房屋建築物料審批時,認可更多地區的標準。

(v) 政府將放寬私人發展項目中停車場總樓面面積的豁免安排,發展商如在地面興建不超過兩層停車場,其總樓面面積可獲全數豁免,並取消興建地庫停車場作為豁免條件的強制要求。

(vi) 發展局會在明年上半年試行中央集中採購,將率先應用於包括鋼筋和「組裝合成」構件等常用物料,以節省成本。房屋局亦會在明年試行集中採購「組裝合成」構件,並已設立標準建築物料資料庫,涵蓋鋁窗、間隔牆等常用物料,以加快審批流程。

釋放市區工業用地

218. 2000年起,規劃署已進行五輪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將部分工業用地改劃作住宅、商貿等用途。政府今年將展開新一輪研究,明年內提出建議,包括活化工廈計劃未來路向。

市區重建新思維

219. 我們會以新思維利用新發展土地推動市區重建,包括:

(i) 放寬目前同區地積比率轉移安排,容許重建項目未用盡的地積比率跨區轉移到其他地區以至新發展區,增加市場重建誘因。

(ii) 在北都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預留三幅土地讓市區重建局籌劃興建新樓,作為將來「樓換樓」的替代單位。

(iii) 針對重建需要較迫切的七個指定地區¹⁷,試行適度增加私人重建項目地積比率,容許將增加的地積比率轉移至北都或其他地區使用,或轉為金額用作抵銷在投地或進行其他項目地契修訂、原址換地所須繳付的地價。

提升建築安全

220. 政府明年會修訂《建築物條例》,加大違反法定通知或命令和嚴重僭建的阻嚇性,並加強規管承建商。

三、便利交通出行

公布《運輸策略藍圖》

221. 運輸及物流局年底前會公布《運輸策略藍圖》,勾劃運輸發展的方向和具體措施。

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

222. 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快將招標,東九龍及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兩個項目則於明年招標。

加快引進集體運輸系統

223. 為快速引進世界各地新型集體運輸系統,政府會制訂可適用於不同系統技術和營運商的規管框架,明年提交條例草案。

推廣自動駕駛車輛

224. 政府去年已為自動車建立規管框架。今年會批出三個區域作測試,以自動車跨區行走和接駁其他交通工具為目標,加速自動駕駛在香港無人化、規模化發展,盡快達致商業營運,推動業界以香港平台開拓海外尤其右軚市場。

立法規管網約車

225. 香港網約車監管問題存在超過11年。本屆政府決心解決,會爭取在本屆立法會休會前通過規管網約車服務的法例,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¹⁶「熟地」指已經完成規劃、清拆及平整等程序,可隨時動工發展的土地。

¹⁷去年生效的《2024年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修訂)條例》按分區計劃大綱圖(大綱圖)所覆蓋地區,指定了七個具較迫切重建需要的地區,分別為:長沙灣(所屬大綱圖亦覆蓋深水埗)、馬頭角(包括九龍城和土瓜灣)、旺角、西營盤及上環(屬同一大綱圖)、荃灣、灣仔及油麻地。

(待續)



2025年9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0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