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九)
********************************

第八章 文化、體育、旅遊協同發展

174. 政府會繼續推動文化體育和旅遊協同發展,為經濟注入新動力,提升香港吸引力。

一、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175.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去年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為文化藝術政策的長遠發展訂下清晰方向,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我們會打造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推動西九文化區(西九)及本地文創產業多元發展,重塑表演場地布局,發展文藝旗艦品牌項目,加大推廣非遺。我們亦會引入商業元素,為康文署設施和活動增值。

打造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

176. 香港是全球三大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我們會大力打造香港成為全球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吸引更多國際拍賣行、畫廊及專業人才落戶,包括:

(i) 構建機場城市藝術生態圈,集藝術創作工作室、畫廊及貿易於一身,並建設大型藝術品倉儲及配套。

(ii) 強化國際藝術品交易平台,與巴塞爾藝術展深化合作,鞏固香港為區內唯一主辦城市的地位。

(iii) 與業界就藝術品交易的稅務、融資、人才等範疇進行研究,探討適用於香港的政策措施。

177. 西九就推動建立藝術品交易生態圈,會在明年推出以下項目:

(i) 與2026-27年落成的藝術廣場大樓的發展商商討租賃策略,吸引更多藝術品交易產業鏈企業,例如畫廊、保險公司、家族辦公室等進駐該大樓。

(ii) 建立藝術品修復的國際合作網絡,提供專業培訓和實習機會。

(iii) 系統化擴展策展、文物修復及藝術行政人才等專業領域培訓。

西九文化區多元發展

178. 西九是香港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基建投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會:
(i) 舉辦更多高知名度的國際性大型活動,包括第二屆「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2026年年會」等。

(ii) 除了在國際和內地巡展M+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展覽和館藏,M+也與國際知名博物館聯合策展;並籌劃《大狀王》¹³進行更多內地巡演,將其打造為經典長演音樂劇。

(iii) 年底啟用西九碼頭,提升西九交通便利,加強文化藝術、娛樂消費和旅遊互動發展。

(iv) 成立「西九文化區學院」,為本地及國際和內地文藝機構和從業員提供專業培訓。

推動本地文創產業發展

179. 去年我提出打造香港成為亞洲時裝設計中心。「香港時裝薈」今年將聯乘巴黎時裝周和米蘭時裝周,推進數碼時裝和永續時尚發展。

180. 文創產業發展處(文創處)過去三年透過「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的電影佔香港電影票房接近三成。文創處會加強對國際和內地的宣傳、交流和業務配對。

181. 文創處積極協助香港文創設計人才創作更多兼具中華文化及香港特色的文創產品,推進孵化本地文化知識產權,會繼續支持優化「亞洲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加強支援本地原創作品打入內地及國際市場。

重塑表演場地功能布局 推廣演藝盛事

182. 隨着啟德體育園啟用,政府已公布優化各表演場地——香港體育館改為演唱會優先,東九文化中心推動長期演出和藝術科技,沙田大會堂演奏廳設為粵劇優先場地。

發展文藝旗艦品牌項目 加大推廣非遺

183. 政府過去兩年積極開拓文藝旗艦品牌項目,包括「香港流行文化節」、「亞藝無疆」、「中華文化節」、「香港演藝博覽」、「香港非遺月」等,吸引本地和遊客參與。政府會加強推廣地區非遺特色,打造「香港處處有非遺」。

康文署引入市場營運模式 提升服務

184. 我們會在康文署指定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提供更多元的增值活動,包括在博物館閉館日出租場地供舉辦商業或私人活動、開放更多場地作租用、推出收費的旅客導賞、開發更多文創產品,提升體驗和經營效能。我們亦會探討邀請市場參與,提升鯉魚門公園度假營的營運及在指定試點營運沙灘,建設康樂休閒及水上活動熱點。

二、「無處不旅遊」

185. 截至今年8月,整體訪港旅客人次達3 320萬,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12%。文體旅局會加強發展具本地和國際特色的旅遊產品及項目,貫徹落實「無處不旅遊」。我們亦會積極開拓客源,優化旅客來港安排,提升通關體驗,發展遊艇經濟。

發展遊艇經濟

186. 香港擁有1 180公里海岸線和263個島嶼,有優勢成為亞洲遊艇樞紐。我們會優化遊艇產業配套,推廣高端遊艇旅遊:

(i) 增加約600個遊艇新泊位,涵蓋前南丫石礦場、香港仔避風塘擴建及紅磡站臨海項目。

(ii) 推進「機場城市」遊艇港灣建設,額外提供超過500個泊位,包括可容納80米以上超級遊艇的泊位。

(iii) 放寬對訪港遊艇要求,並設立遊艇動態監察系統,容許訪港遊艇無須在私人營運的遊艇會或碼頭預留泊位,於香港安全有序地自由航行和在政府指定水域範圍內錨泊。

(iv) 提升電子業務系統,容許訪港遊艇提前一站式提交入境資料,以便相關部門進行預先審核。

(v) 授權內地相關機構為當地船長進行考試及提供短期培訓課程,便利內地訪港遊艇船長獲得在香港水域航行的資格,並適時拓展至海外地區推行。

(vi) 推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系統建設,與廣東省政府商討「港艇北上」和「北艇南下」的便利措施。

發展「盛事+旅遊」

187. 我們會透過不同文化節慶、旅遊項目及盛事組合,吸引旅客加長留港時間並多次訪港,推動「盛事+旅遊」發展。

188. 今年是香港迪士尼樂園成立20周年,樂園將提升園區設施。政府亦會繼續帶領海洋公園,聯同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推出更多大熊貓主題活動和產品,延續大熊貓熱潮。明年是馬年,香港賽馬會將策劃以馬為主題的慶祝活動及表演,推廣賽馬旅遊。

189. 為配合舉辦盛事活動,消防處會推出便民措施,以視像方式為安全風險較低的場地就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進行消防驗收。

發展郵輪旅遊

190. 香港郵輪旅遊發展持續良好,預計今年郵輪訪港航次比去年增加約20%。文體旅局將於年底內展開啟德郵輪碼頭營運商的招標工作,並正檢視租賃協議的條款及條件,提升啟德郵輪碼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發展「生態+旅遊」

191. 政府會落實「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提出的「四山」旅遊,提升郊野公園配套,以及建造如樹頂歷奇、戶外歷史遺蹟博物館及新式露營地點等新設施。

192. 我們亦會探討合適措施,串連鄉郊景點如傳統村落農田、宗祠書室、風俗活動等,讓遊人徒步或單車遊,豐富鄉郊生態遊體驗。

推行特色地方主題深度遊

193. 我們會進一步打造新景點,包括推廣「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紅色旅遊路線;打造18區主題花木園區;推廣香港工業品牌旅遊、舊城中環、九龍城、維園市集、開放舊油麻地警署等多個深度遊項目;同時亦會開放米埔和沙頭角海的邊境禁區,便利訪客。

194. 旅發局會推出升級版「香港美酒佳餚巡禮」,加強向全球宣傳香港多元酒吧餐飲與國際美食之都的魅力。我們會分階段美化蘭桂坊和附近街道,推動「社區營造」。民政總署亦會優化申請指引,便利在鄉郊地區營運民宿和度假營,發展局亦會便利村屋改裝成民宿或餐廳小店。

打造高端客首選旅遊目的地

195. 我們會為高端消費客群度身訂造專屬星級旅程,與業界攜手提供高規格行程策劃、禮賓接待服務和尊尚體驗。

積極開拓中東及東盟旅遊市場 促進清真認證

196. 為進一步促進穆斯林旅遊,我們會加強推進「認證、教育和宣傳」策略,鼓勵業界推出更多穆斯林旅客友善設施及餐飲等。旅發局將推出資助餐廳申請清真認證計劃,今天起至2026年底成功獲得清真認證的餐廳,認證費可獲半額資助,上限為5,000元。

推出嶄新通關模式 提升體驗

197. 為致力提升通關體驗,正在重建的新皇崗口岸和沙頭角口岸會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放寬經常訪港旅客使用e-道的登記條件,並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設立全港首個「無感通關」試點,透過人面辨識科技完成過關手續。

198. 我們會推展嶄新「傑出服務獎勵計劃」,涵蓋多個旅遊服務行業,表揚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的商戶及從業員,透過大眾媒體向社會傳播「好客之道」。

三、推動體育發展

199. 政府會全力辦好十五運會¹⁴香港賽區的比賽盛事,積極推動體育精英化、盛事化、專業化、產業化和普及化發展,持續優化場地布局,提升體育總會管治,加強運動員支援和公眾推廣。

全力辦好全國運動會

200. 首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¹⁵分別於今年11月和12月舉行。我們會全力以赴辦好香港賽區賽事,並與粵澳攜手辦好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我們已與業界聯手推出不同相關旅遊產品,亦已安排本地免費電視台轉播賽事,讓廣大市民為運動員打氣。

促進體育場地發揮協同作用

201. 啟德體育園是香港體育盛事化及產業化的重要載體,我們會發揮體育園優勢,推動「體育+盛事」發展。

202. 我們將重新檢視香港大球場的定位,與體育園發揮協同作用,包括會善用現有設施支持體育發展,例如提供予體育總會作辦公空間、進行球賽和相關訓練,以及舉辦大型體育活動。

203. 我們已與國際最重要之一的高爾夫巡迴賽—LIV Golf達成長遠合作安排,吸引更多國際頂級的球員在香港比賽。

提升體育總會管治 加強運動員支援

204. 「精英運動員直接財政資助」剛完成檢討,政府會繼續透過資助支持運動員,讓他們在更穩定的經濟環境下專心受訓,並透過運動醫學科研成果,提升訓練效能。

205.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將優先與管治制度較完善的體育總會合作,加快落實《機構管治守則》,樹立良好管治典範。政府會着力透過體育總會支持亞洲或國際體育組織總會落戶香港,並鼓勵體育總會積極參與亞洲和國際體育組織工作,加強其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¹³香港原創音樂劇,由西九委約創作及與香港話劇團聯合製作。

¹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¹⁵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

(待續)



2025年9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