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五)
********************************
第五章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77. 國家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貢獻全球經濟增長超過三分之一,是香港發展的最大機遇。我們會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今年亦是國家「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我們會發揮香港獨特優勢貢獻國家,並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發揮「內聯外通」的功能,吸引更多企業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創造商機和經濟回報。
一、驅動「引進來、走出去」 發揮「出海」平台作用
78. 全球對「中國製造」產品需求加大,去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衝破1萬億元人民幣,內地企業「出海」步伐明顯加快。
79. 內地企業的戰略重心已轉向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政府會把握香港出口平台優勢,加大經濟新增長點。內地企業出海可在香港設立財資中心和區域總部,進行跨境結算、匯款和融資等;並聘用香港會計、法律等專業高增值供應鏈服務拓展海外市場;同時透過香港推廣優勢,對接環球買家,打造國際品牌。
80. 去年《施政報告》宣布將香港打造為「高增值供應鏈服務中心」,吸引更多企業進駐香港,壯大總部經濟。2024年外地駐港企業在香港共設有超過1 400間地區總部,其中逾300間來自內地。
81. 我會整合香港的外地辦事處,包括投資推廣署、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和香港駐內地的辦事處,組成一站式平台,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出海專班」),主動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商經局)局長會督導「出海專班」工作及協調各政策局、部門和機構,為「出海」企業制訂多元方案,包括:
(i) 金管局會推動銀行業尤其內地銀行在港設立區域總部,利用香港優勢,輻射開拓東南亞和中東等地區市場,提供更全面的跨境金融方案。
(ii) 吸引更多內地企業在港設立財資中心,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研究優化稅務寬減措施。
(iii) 金管局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已簽署諒解備忘錄,創立達10億美元的新投資基金,用於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出海」到沙特阿拉伯的企業。
(iv) 金管局會聯同香港銀行公會、香港總商會、香港工業總會等帶領銀行及中小企前往越南等東南亞市場拓展商機,匯聚業界力量支撐「出海」平台發展。
(v) 政府會充分發揮香港展覽業的優勢,鞏固香港作為內地品牌「走出去」和環球品牌「引進來」的最佳平台,同時支持業界舉行更多有利推動品牌發展的活動。
(vi) 推動碳排放核算服務發展,助力「出海」企業滿足國際對綠色貿易的減排要求和標準。
82. 政府會協助本地傳媒發展香港以外的網絡,說好「香港故事」。
二、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83. 我們會積極爭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港設立辦事處。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亦會與東南亞的交易所深化合作,吸引更多東南亞發行人在香港第二上市,並鼓勵更多資產公司在當地發行產品便利配置香港市場。
84. 「一帶一路」辦公室會協調香港公營機構和學院,培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人士,並為香港專業服務業爭取更多機會配對「一帶一路」市場的商業項目。
85. 我們會支持國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綠色合作,包括與「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共同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香港合作平台。環境保護署會於2026年成立「一帶一路」可持續綠色發展培訓中心,在香港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人員提供培訓課程,香港賽馬會將出資1億元作支持。我們亦會支持香港專業組織⁵把綠色建築評估工具推廣至「一帶一路」國家使用。
86. 政府將邀請「絲路海運」聯盟成員⁶於明年「香港海運週」舉辦高峰會,推廣共建「一帶一路」航運品牌。
87. 我們會於今明兩年相繼舉行「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和「香港國際創科展」、首屆「香港固定收益及貨幣論壇」、「國際刑警組織周年大會」、「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國家及地區奧委會協會全體代表大會」、「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年會暨展覽」和首屆研究資助局「研究高峰會」。同時,成立「香港國際懲教應變戰術訓練學院」,進一步提升國際交流和專業培訓能力。政府支持本地大學及專業組織繼續積極爭取舉辦國際學術或專業會議,並籌辦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以及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組織以開展科技創新合作,例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
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88. 香港是大灣區中心城市和區域發展核心引擎之一,在大灣區建設中肩負引領帶動的重任,在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中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會繼續帶領全社會更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與廣東、澳門的互利合作,深化協同發展。
89. 我們將繼續深化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提升人流、物流、數據流、資金流,包括:
(i) 推進「香港國際機場東莞空港中心」發展方面,內地貨物可在東莞完成安檢及收貨,使用水路直接運到香港國際機場上機,大大降低運作成本,是大灣區合作的最成功典範項目。第一期永久設施會在年底起分階段完成,第二期前期研究亦於今年展開,包括引入更多高增值物流和跨境電商設施。
(ii) 推動大灣區仲裁員名冊和大灣區商事調解及仲裁平台,降低企業跨境糾紛解決成本。
(iii) 聯同粵澳政府有序擴展救護車跨境轉運病人安排,包括救護車雙向轉運,並納入珠海及南沙兩地指定醫院。
(iv) 優化「跨境徵信互通」和「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便利香港銀行向在港的內地居民及企業審批貸款。
(v) 持續優化「跨境支付通」,拓展與兩地民生相關的匯款應用場景。政府明年會優化可攜現金援助的發放安排,在廣東及福建省養老的香港受惠長者可選擇由政府將款項直接匯入其內地指定銀行的帳戶。
(vi) 香港將與大灣區內交易所合作開拓大宗商品交易及碳交易等新業務。港交所是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的控股股東,將繼續加強兩地合作,發展好大豆離岸現貨市場。港交所碳市場Core Climate亦會與大灣區試點碳市場研究試驗跨境交易結算。
(vii) 港投公司會和廣東省政府加強合作,帶領香港生命健康科技初創等高技術企業公司,強化跨境產業鏈建設,首階段的重點基地為南沙。
(viii)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財庫局)正與深圳和前海分別就推動數字金融發展和支持深港兩地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方面探索進一步合作,相關措施預計今年內公布。
⁵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及建築環保評估協會
⁶「絲路海運」聯盟於2018年由三家大型企業——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福建交通運輸集團和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共同發起成立,其目標是打造以航運為核心的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平台,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與發展。聯盟成員至今已超過330家,包括航運公司、港口企業、物流公司、貿易機構,以及金融、保險、技術等上下游產業。
(待續)
完
2025年9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