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回落
**************
八月份,全部64個監察地區的分區誘蚊器指數均低於百分之二十的警戒水平。八月份每月誘蚊器指數及分區誘蚊器指數高於警戒水平的監察地區數目減少,是由於各政府部門及持份者持續加緊採取防蚊及滅蚊行動,亦有機會受天氣等因素影響。八月份的總雨量為939.2毫米,較七月份的601.7毫米及六月份的237.3毫米大幅上升。整體而言,八月份全港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為百分之五點三,屬於二級水平(顯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的分布情況頗為廣泛),各相關部門及持份者仍會持續進行控蚊工作。
另外,八月份白紋伊蚊密度指數為一點一,表示在發現白紋伊蚊的誘蚊器中,白紋伊蚊的平均數量為一點一隻,顯示整體監察地區內的白紋伊蚊成蚊數量並不多。
現時,食環署會定期在部門網頁公布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為讓更多市民可以更快掌握蚊患情況,食環署已加強資訊發放,並通過新聞公布及社交媒體盡快發放最新的誘蚊器指數。
此外,為進一步降低基孔肯雅熱的傳播風險,食環署將原先在分區指數達20%時啓動的強化控蚊工作,擴展至指數介乎10%至20%的區域。具體而言,食環署會在有關區域進行詳細風險評估,找出蚊患情況較高的地點,聯同各部門及持份者進行密集且具針對性的控蚊工作,亦會通知附近的屋苑,建議管理公司和住戶提高警覺,共同採取防蚊滅蚊措施。
為降低基孔肯雅熱及登革熱的傳播風險,食環署繼續在全港各區加強防控蚊患措施,並在病者的住所及於感染期曾到訪的地點250米範圍內進行病媒調查及針對性滅蚊工作,包括清除蚊蟲滋生地、於不能清除的積水處施放殺幼蟲劑,以及於成蚊棲息處如樹木茂密、陰暗隱蔽的地點和荒廢結構進行超低微量霧化處理,以殺滅成蚊。
食環署今年繼續分三期進行全港滅蚊運動,第三期滅蚊運動已於八月四日展開,至十月二十四日止。其間,食環署各分區辦事處會針對區內一些受關注的地點,例如公眾街巿、熟食中心、小販巿場、單幢式樓宇、街道和後巷、大廈的公用地方、村屋、建築地盤、空置土地及路旁工地等,進行一連串的清除積水及防治蚊患行動。為進一步加強滅蚊的成效,食環署已聯同相關部門,於五月七日展開第二期全城防蚊及滅蚊行動,除繼續第一期工作,包括清除潛在蚊子滋生地外,食環署呼籲私人物業管理公司及早維修處所,以減少蚊子滋生地,並開始定期以超低微量噴灑方式殺滅成蚊。
食環署呼籲市民繼續提高警覺及攜手合作,及早於家居及其他環境採取防蚊及滅蚊措施,包括視察家居及附近環境以徹底清除可供蚊子滋生的地方、每周最少一次徹底更換花瓶的水及擦洗內壁並清倒盆栽墊碟的水、妥善棄置汽水罐和飯盒等容器。此外,食環署亦建議市民和物業管理公司,應經常保持溝渠暢通及填平凹陷的地面,以防積水,並每周最少一次以鹼性清潔劑擦洗溝渠和排水明渠,除去可能積聚的蚊卵。
白紋伊蚊是傳播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的病媒。登革熱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在多個東南亞國家,已成為風土病。世界衞生組織(世衞)於二○二四年共錄得超過1 400萬宗登革熱個案,創歷史新高。此外,根據世衞的資料顯示,超過110個國家和地區曾經錄得基孔肯雅熱本土傳播個案。今年全球多國爆發基孔肯雅熱,截至七月,全球16個國家/地區共錄得超過24萬宗個案。鄰近地區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的活躍程度仍然高企,巿民不應鬆懈,並應繼續採取有效的防治蚊患措施。
完
2025年9月9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9時50分
香港時間19時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