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到訪東區後會見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八月三十日)到訪東區後,聯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行政長官:大家早晨,首先多謝大家一連兩個星期六採訪我們就《施政報告》到訪不同社區聽取市民意見。我希望廣大市民都利用這機會,與我聊天,讓我可以認識他們的生活。很快在九月十七日就會宣布《施政報告》,現在距離《施政報告》的公布日期只有大約半個月,所以我馬不停蹄,希望盡量多聽意見,同時盡快整理好所有意見。

  我這次來東區,東區是港島區人口最多的地區,超過兩成六人口是長者。所以我今日來到,很希望了解長者在日常社區的生活,特別是非政府機構和關愛隊提供的社區照顧和支援,了解區內獨老、雙老及護老者的生活和需要。

  政府過去一年推出了數項計劃,都是由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牽頭,目的是主動找出需要協助的獨老、雙老及護老者,從而希望支援、服務他們。

  首先是上月開始的試點計劃,由房屋署提供長者住戶資料,與社會福利署(社署)轄下長者社會福利服務使用者的資料作比對,識別住在公屋而缺乏社區支援的高風險獨老和雙老住戶,以及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委託關愛隊接觸及探訪他們,了解他們的需要及轉介有需要的住戶接受社署一些中心和單位的服務。這個計劃在觀塘及沙田區試行,兩區的關愛隊至今已探訪約3 000戶,並已轉介300多宗個案。

  第二個是同樣在上月推出的試點計劃,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在有高風險照顧者入院時,會通知社署安排人員主動接觸他們的被照顧者,並按他們的需要提供緊急支援。至現時,社署共接獲醫管局通知超過130宗相關個案,當中確認兩宗個案需要緊急支援。

  第三是社署今年四月由荃灣及南區兩個試點擴展至全港的關愛隊支援計劃。全港超過450隊關愛隊,透過探訪和接觸,協助識別有需要的獨老和雙老住戶、護老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關愛和支援服務。舉例來說,社署會比對關愛隊及非政府機構服務使用者的資料,若發現有長者住戶減少使用長者地區中心,會邀請關愛隊重點探訪跟進。到上個月月底,全港關愛隊已探訪或接觸了超過27 900個獨老和雙老住戶、護老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轉介了超過900個有需要的個案至社會福利服務單位跟進。單計東區的35隊關愛隊,已經合共探訪和接觸超過1 400個住戶。

  我在這兩星期的探訪,先後接觸過其中兩個計劃共三戶受惠者,在我探訪期間與這三戶受惠者有很深切的交流,我了解他們的感受。上星期在牛頭角下邨,我探訪了透過觀塘區試點計劃識別的隱蔽雙老住戶,很高興知道社署及關愛隊已為二人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在今日的探訪,我便在愛東邨先後見過關愛隊探訪過的兩個獨老住戶。

  第一位76歲的獨居婆婆一直熱愛社區,曾經在區內社福機構擔任義工。隨着年紀越大,她雖然活動沒有過往自如,但仍然保持很積極樂觀的心態。她學習科技,與時並進,並應用在生活上。她是社署資助的長者地區中心會員,她很感謝中心一直陪伴她,除了有人上門幫忙送飯、進行家居清潔及上門復康訓練等,中心人員耐心教導她,令她可以善用樂齡科技,每日使用智能血壓計監察身體情況,用「HA Go」和醫健通手機程式進行健康管理。她告訴我她很滿意所獲得的照顧。她所使用的智能血壓計,除了有一般人所用血壓計功能,還可以把她量度的血壓紀錄轉送至手機,所以她有很方便的紀錄,知道自己的血壓狀況,她亦能靈活使用。

  第二位78歲的獨居婆婆有關節炎,長者地區中心為她提供外展支援服務,有社工上門家訪,並經常常打電話慰問她,派人陪她看醫生,又和房屋署合作在她家中安裝扶手,方便她日常起居。她特別重視香港及內地的家人,經常談電話,所以特別在家中安裝智能手機座,已預設電話號碼,一按便能聯絡對方談電話。她更當場致電中心,向我示範,交流很暢順。我看到,第一,她很樂意利用新科技,第二她覺得居住的鄰里守望相助,是溫暖的。我聽到她這方面所說的,內心亦感到溫暖。

  我見到兩位獨居婆婆每日如此積極生活,學習科技,我是感動的。政府資助的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目的就是要幫助她們改善生活。從她們口中所講,她們滿意所獲得的服務,是到位的。但我強調,任何時候有其他需要,告訴我們。政府的角度,我們一直增加這方面的資源投入,過去六年,社區照顧服務券的名額多了一倍,體弱長者家居照顧服務名額多了約六成,日間護理中心或者單位的服務名額增加了約三成。

  這次到訪愛東邨,我兩次體會到關愛隊發揮很大作用。兩位獨居婆婆都說關愛隊成員不時上門探望聊天,令她們感到安心。而且當她們有一些生活疑難,關愛隊會幫忙解決。她們感到有人關心她們,感到温暖。她們都很喜歡參與關愛隊的活動,例如出席一些講座,以吸收新知識。

  我和愛東邨一些雙老住戶交流時,知道他們覺得關愛隊很有意義,亦因關愛隊的工作體現鄰里守望相助。有年輕家庭亦受惠於關愛隊的服務,例如上門清洗冷氣機,年輕家庭亦會參與一日遊活動等。我很感謝關愛隊的工作,發揮了關愛和支援社區的力量,凝聚資源,發展服務,令社區有動力為市民解困。

  之後,我到筲箕灣一間政府津助安老院,與同一班「老友記」一同試吃軟餐,我試了軟餐月餅和喝了特別為長者做的奶茶,奶茶較稠但味道很好,軟餐月餅味道亦不錯。「老友記」告訴我,現時軟餐款式越來越多,很符合他們的口味,亦覺得有趣味。我相信軟餐的發展很有市場,亦會獲老人家的欣賞。
   
  社署已增撥資源資助社區照顧服務和安老院,為有吞嚥困難的長者提供軟餐,截至今年六月底,已經有超過兩萬名長者受惠。
   
  同時,政府投放了20億元於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資助合資格的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試用、買入和租用科技產品,並已經擴闊資助範圍至適合家居使用的樂齡科技產品。我很高興見到今日在場的「老友記」很精神,他們說機構利用了不同樂齡科技,將有趣的遊戲融入訓練,協助他們鍛練手腳的靈活性及腦筋。
   
  最後,我來到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參觀館方聯同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行的「風雨同舟 共建和平——粵港人民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展」。

  展覽回顧14年漫長抗戰期間,粵港兩地共同抗擊侵略的事跡,包括中國共產黨組織了舉世聞名的粵港秘密大營救,領導華南抗日游擊隊,積極開展敵後抗日游擊戰爭,創建了敵後抗日根據地,產生廣泛的國際影響,在華南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與參觀展覽的市民及青少年均有交流,並向小學生講解香港先烈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抗戰勝利距今已經80年,我們當中大部分人,特別是年輕人,都沒有經歷過戰爭。抗戰勝利紀念活動不僅是歷史教育,更是價值觀的塑造。

  我和他們交流的時候,他們說展覽令他們感受很深,會銘記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以及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令我很感動。我們會推動更多青年及學生參觀展覽,增進青年人對抗戰歷史的認識。多謝大家。

記者:想知道特首經過多輪諮詢及落區後,覺得市民及各行各業最關切是哪些議題?另外,近期發生了一些家庭倫常慘案,當局如何加強協助有需要家庭,找出有潛在經濟或生活上困難的人士,以提供支援?
   
行政長官:我們舉辦了40多場不同類型的諮詢,我第一個感覺是很多意見,市民是毫無保留地向我說,由我諮詢的第一年到現在,更熱烈、提供的意見更廣泛。提供意見時,大家都很真誠地交流看法,令我感受到所有香港人都很愛香港這個共同家園,所以他們如此希望大家將香港建好、發展好,將我們的居住環境等問題解決,這是我每次落區最大的感受,亦是最鼓舞的地方。縱然我們每天都有新問題出現要努力處理,但大家都很有心,希望將香港建得更成功、更安居樂業、更有溫暖的感覺,這是第一點。第二,提出的問題的廣泛性亦看到每個市民在其自己的角度,很願意去貢獻香港的建設。第三,市民是很有敏銳的眼光,他們知道社會,無論是香港或其他地方,問題會不斷出現,會有很多,亦明白不會一天就解決所有問題,他們很務實,希望政府很努力、很盡心地,當每次見到問題都會去面對和解決它,因為他們都相信,總有一天,問題會解決,亦知道總有一天,有新問題出現。只要我們有這個認真積極的態度,他們見到政府所做的,都予以鼓勵和肯定。
   
  另外一點,大家見面接觸時,我聽到很多勉勵說話,非常感謝他們,這亦反映施政的方向大致是正確,但我很真誠地向每一位市民說,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多,我希望達到的目標還有很多,我們的路途亦要繼續去走,有些目標和我們近一些,有些目標則還是很遠,所以我們要繼續努力。我亦感受到市民對我們的勉勵不只是給我一個人,每一次陪我一起出席的,無論是局長或不同部門的同事,市民都感謝局和部門的同事,以及前線跟他們接觸服務的同事,這亦令我們感到很溫暖,亦很鼓舞。
   
  另一讓我感受很大的,是每個人都想貢獻自己的力量,例如關愛隊。在我上任後成立400多隊關愛隊,他們的服務愈來愈好,他們愈來愈明白哪些是市民或地區最關心的事。他們亦知道,要展示出來的是關心,我們幫他們做的一些實際行動,當然也有作用,但社區中最重要的是關愛,長者最需要得到的,就是當他希望有人幫助時,當求助無門時,當不知如何處理時,就有人幫他,關愛隊就發揮了即時作用,令他不會擔心不知如何處理,這亦令我鼓舞。
   
  另外我亦很感謝我的同事,我們收集的意見非常多,比以前平均超過一成左右,每個意見都要研究,他們是馬不停蹄的。15個局都收到不同意見,他們都不眠不休,盡量希望在我們餘下大致半個月時間,將所有意見整合起來,然後訂下優次。
   
  最後一點我想說的是,資源永遠都是有限,如何去用好資源,我相信任何一個政府最具挑戰性的地方,諮詢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哪些是市民最希望我們去做,無論在宏觀或微觀關係,我們如何兩方面都照顧好,這是諮詢中我經常要思考的。
   
  另外有關一些倫常慘案,我們對此當然是非常不開心。我們首先一定要對於這些慘案的家人,看看有甚麼可以最急切的幫助他們,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每個人都面對問題和壓力,我們要有一個願意尋求幫助的心,因為社會、社區的存在就是真正的互相幫助,所以任何人士,如有一些難題,無論是財務上、工作上、環境上等,跟身邊的人說、跟政府說,我們都會幫你,很多時候只是一時想不開,如果有人即時跟他們溝通,說明一下情況,可能可以幫助他們。社會上任何人,大家都抱着一個心,如果大家看到自己認識的朋友、家人、親戚、同事有這些情況,我相信以一個關懷的心情跟他們聊天,很多時候就能令他過渡難關,知道有人幫助他們。如果你知道某一位你們認識的人士需要幫助,政府很願意,亦有很多渠道幫助他。我們大家應以互相關心、互相支援的態度,希望盡量幫助別人。壓力是會有的,但總有解決的辦法,香港經歷了這麼多,見過大風大浪的時候,整個香港亦能過渡,所以每個人亦能過渡。

記者:特首,你好。有兩條問題,第一條問題是關於關愛隊,請問你會如何評價關愛隊的工作?《施政報告》會否加強對關愛隊的支持?會如何令到服務做得更加好?第二條問題是關於閱兵。請問80周年閱兵你會否前往北京?會有哪些人士同行?你會有甚麼期待?以及當日香港會有甚麼慶祝活動?

行政長官:關愛隊我剛才已說過,我很感謝他們的工作。首先關愛隊每一位都是義工,他們都是本着服務和關愛社區而參加關愛隊的工作。由第一天成立到現在,我覺得他們是不斷進步。第一,我接觸的長者也好、平常溝通的市民也好,都對關愛隊的服務讚不絕口。關愛隊做的事,是對每一個求助或者需要關心的人士一些很貼心到位的事,例如他們需要換一個燈膽,對於很多人來說換燈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因為他高度未必足夠,或者未必有燈膽。當他想做一件如此小的事,有人即時幫助他,他會很開心。所以,每一個故事加起來都是一篇很溫暖的長篇故事。

  因此,第一我很多謝關愛隊,第二,每次有人向我表示多謝關愛隊的工作,當事人是捉着我的手不放開,有些語言能力強一些,有些未必可以形容到自己的心情,但會捉着我的手不放開,眼神告訴我他覺得有人關心他。我覺得這是最真實反映關愛隊是否做得好的證據。

  第三,關愛隊很有自發性地不斷做好。因為無論我們如何寫他們需要做甚麼,做得好不好是在細節中,譬如在家居服務,他們可以只幫助換燈膽,但在過程中,他們看到原來事主在牀底下積累了很多垃圾、不衞生,他們會主動幫忙清理,這是關愛隊很自發性的,如家人一般主動做一些那位長者,或者與他溝通的人士都沒有想過他需要的幫助,但是在點點滴滴的故事當中可以看到真心。

  當然,在資源方面我曾經增加給他們,但我覺得無論如何,資源多少都不及真實行動,和真真正正發自內心的關愛可以取代。我相信很多關愛隊的成員是自資去做服務,因為他們希望看到例如一位老人家即時很舒懷,又或者他知道如果回去取得資源,時間方面又會令他所做的工作打折扣。所以我非常感謝關愛隊。我也希望大家支持關愛隊的工作,因為很多時他們是第一時間去做他們希望做的服務,或者關心當時一些較為困難的事情。但其實關愛和服務是每個人的,所以有時候一個關愛隊可能做了很長時間,有人說一些鼓勵說話,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動力。當然,麥美娟局長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將關愛隊的服務再提升。我希望大家都支持和鼓勵關愛隊,他們是否做得好,得益的都是一些弱勢社群——長者、又或是當時需要幫助的有困難的人士。

  另外,九月三日在北京有一個盛大的閱兵儀式,我當然會出席。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難得,再次去紀念我們抗戰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重要日子,亦可以體會一下我們國家的建設和國家的強大,我將會帶領一批香港受邀人士出席。我們之後會公布有關細節。

  抗戰勝利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對所有人都有很大意義,所以特區政府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來紀念,大家在現時這個(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就有一個大型展覽,政府會一直舉辦不同的展覽、電影會、講座和活動,有一些活動會舉辦至明年。我亦都知道不同團體、民間團體組織都舉辦了很多抗戰勝利80周年的活動。

  我覺得今次展覽令我們可以集合很多很寶貴的歷史資料,特別是香港在抗戰時候的角色。這些資料我以前很多都沒有看過,是需要珍惜,特別是我們正在成長的年青人,他們要知道自己的歷史、知道自己的根,亦知道香港在整個抗戰歷史中的角色,會更熱愛香港這個共同家園。這亦是今次我來到區內其中我覺得很滿意的一個感受。多謝大家。
 
2025年8月30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6時15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中)今日(八月三十日)到訪東區就新一份《施政報告》聽取市民意見後,在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左)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右)陪同下會見傳媒。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會見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