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慢病共治計劃」實施診症共付額年度調整及擴展服務對象
**************************
  醫務衞生局今日(八月二十八日)公布,參與「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計劃」)的家庭醫生每年按既定機制調整的篩查及治療階段診症共付額,將由下星期一(九月一日)起生效。此外,「慢病共治計劃」會分階段擴展服務對象,讓目前在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覆診而情況合適的病人,以及將於二○二八年結束的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門診協作計劃)參加者參與。

  「慢病共治計劃」採用共付模式,除政府資助外,參加者亦須負擔一定的共付額,以鼓勵市民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家庭醫生可自行釐定篩查階段的診症共付額(不多於120元)和治療階段的診症共付額,並可按既定機制每年調整一次。

  就治療階段而言,九月一日調整共付額後與現時比較,仍然維持約有六成半服務點收取政府建議的150元或以下的診症共付額(617個服務點),共付額的中位數亦繼續維持在150元。現時參與計劃的971個服務點中,有874個(即90%)的共付額維持不變,有八個服務點的共付額會下調(下調幅度由30至150元不等,中位數為75元),而餘下的89個服務點的共付額會上調(上調幅度由20至300元不等,中位數為50元)。整體而言,治療階段診症共付額於來年的上調幅度為3.1%。至於篩查階段的診症共付額,有一個服務點會由政府建議的120元下調至100元。更新後的篩查及治療階段診症共付額列表已載於計劃專題網站供市民參考,而專題網站家庭醫生搜尋器所顯示的相關資料亦會在九月一日更新。

  另外,為配合政府的基層醫療發展方向,醫務衞生局會分別由下月和明年年初開始,陸續以專函邀請合適的普通科門診病人,和現時門診協作計劃的參加者參加「慢病共治計劃」。所有選擇參加「慢病共治計劃」的病人,其共付額及服務安排與其他「慢病共治計劃」參加者一致。

  醫管局於二○一四年推出門診協作計劃,資助長期在普通科門診覆診的病人在社區接受私營基層醫療服務。門診協作計劃只提供醫生診症及相關服務,目前有接近五萬名參加者,主要為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病人須繳付門診共付額。

  「慢病共治計劃」的服務較門診協作計劃更為全面,例如涵蓋跨專業服務(包括專屬護士診所、視光師、足部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和營養師)、有地區康健中心協調和提供其他健康管理課程等配套安排,以及設有達標獎勵等,未來亦會覆蓋更多慢性疾病。

  門診協作計劃預計於二○二八年結束,計劃辦事處會與參與計劃的醫生保持溝通,及與病人個別跟進他們的後續選擇和安排。

  「慢病共治計劃」自推出以來反應良好,至今已有超過15萬名市民參加計劃。截至今年八月二十日(臨時數字),超過九萬人已完成了篩查,其中約四成被診斷為血糖偏高、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有三萬六千人已進入治療階段。政府會持續推廣「慢病共治計劃」,鼓勵市民積極預防及管理慢性疾病,從而提升全民健康。

  市民如欲了解更多「慢病共治計劃」的詳情,可瀏覽專題網站(www.primaryhealthcare.gov.hk/cdcc/tc)或致電熱線2157 0500查詢。熱線周一至周六上午九時至晚上九時由專人接聽。
 
2025年8月28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1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