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一宗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帶菌個案群組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今日(八月二十五日)正調查一宗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帶菌個案群組,涉及一所安老院的六名院友,並提醒院舍應按照「安老院舍預防傳染病指引」(指引)執行傳染病檢測、預防和控制措施。

  中心早前接獲醫院管理局(醫管局)通知,元朗一間安老院舍有六名院友(三男三女,年齡介乎68至85歲),因自身疾病近期先後到公立醫院求診。他們的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帶有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但全部病人屬帶菌者,並沒有出現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感染的相關病徵。

  中心接獲醫管局通知後,隨即展開流行病學調查,懷疑該耐藥性細菌於院舍內傳播。中心正在院舍為接觸者進行篩查,以確定是否有其他帶菌者。中心人員已巡查涉事院舍,發現該院舍未有全面執行指引建議的措施。中心提醒院舍必須按指引妥善進行護理程序、徹底清潔及消毒環境,確保員工和院友手部衞生。

  中心會繼續對該院舍進行醫學監察,亦會繼續調查個案群組。

  腸道桿菌(例如大腸桿菌和克雷伯桿菌)是常見的病原體,能引致身體不同部位的感染,包括尿道炎、腹腔內部感染和菌血病。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產生的碳青霉烯酶酵素,可令碳青霉烯和其他β-內酰胺(如青霉素)抗生素失效。這些細菌通常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限制了治療的選擇,有機會導致難以治療的嚴重感染。這類細菌的帶菌者可以毫無病徵,但細菌也可引致嚴重甚至致命的感染。風險程度取決於受感染的部位和患者的健康狀況。

  正確使用抗生素及注意個人和環境衞生,尤其是手部衞生,對預防多重抗藥性細菌如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的出現和交叉傳播至為重要。此外,老幼病孕等高危人士避免進食生或未煮熟食物,可減低感染多重抗藥性細菌的風險。



2025年8月25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0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