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學在即 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學校採取措施預防疾病傳播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今日(八月二十五日)透過教育局去信全港學校,呼籲校方積極採取措施,預防各種傳染病(尤其是蚊傳疾病)在學校傳播,以保障學生健康。
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說:「鑑於不少學校下星期將開學,中心今日向全港中小學、幼稚園及幼兒中心發信,提醒他們目前本港蚊傳疾病(例如基孔肯雅熱及登革熱)的風險,除了蚊傳疾病外,本地季節性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手足口病的活躍程度近一兩個月均有所上升。校方應提高警覺和經常進行清潔消毒,以減低傳染病在校內傳播的風險。」
他同時呼籲學生和老師,若出現發燒、呼吸道病徵、腹瀉、嘔吐或皮疹等,應立即求醫,切勿到學校上課或上班。
以下是蚊傳疾病、呼吸道傳染病和手足口病近期在本港的活躍程度和預防方法:
甲、基孔肯雅熱及登革熱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經蚊子傳播的傳染病。基孔肯雅熱主要病徵有發燒和嚴重關節痛,其他病徵包括出疹、肌肉痛、頭痛、噁心和疲倦。症狀一般持續數天,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痊癒,但有些患者的關節痛可能會持續數月。由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但一些高危群組包括幼童(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嬰兒),感染基孔肯雅熱後較大機會引起併發症。截至今日,衞生防護中心今年共錄得九宗基孔肯雅熱個案,全部為外地傳入個案。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熱疾病,病徵包括高燒、嚴重頭痛、眼窩後疼痛、出疹、肌肉及關節痛。初次感染病情一般較輕,但若隨後再感染其他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則較大機會出現重症登革熱,可引致血液循環系統衰竭、休克,甚至死亡。截至八月二十一日,衞生防護中心今年共錄得41宗登革熱個案,全部為外地傳入個案。
這些蚊傳疾病不會人傳人,但學校應採取措施,加強防止積水的工作及清除蚊子滋生的地方,例如每星期最少替植物換水一次、緊蓋所有貯水容器和保持所有渠道暢通等。學校管理層亦應安排員工專責校園內的防治蚊患工作,詳情可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出版的指引。
乙、呼吸道傳染病
中心最新的監測數據顯示,本地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由在七月中開始出現緩慢上升的趨勢。其他呼吸道病原體方面,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活躍程度自六月起亦出現緩慢上升,預計活躍程度會維持一段時間。整體而言,醫院管理局收集的兒童呼吸道樣本中呼吸道病原體以鼻病毒/腸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較為活躍。參考過往的監測數據,新學期開始後,隨着天氣逐漸轉涼,學校內呼吸道傳染病爆發的呈報可能會增多,而新冠和流感的活躍程度或會於年底或明年初上升。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第一道防線,可降低感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和死亡的機會。中心建議家長在新學年安排子女參與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展活動或到家庭醫生接種流感疫苗,以加強個人保護。研究顯示,兒童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減少缺課。家長須留意接種疫苗後需約兩星期讓體內產生足夠抗體對抗流感,所以應於踏入冬季前及早接種。衞生署早前已致函通知全港所有學校有關二○二五/二六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展計劃之安排,絕大部分學校亦已積極響應。根據本地經驗,學校參與外展疫苗接種計劃能顯著提高學童流感疫苗接種率逾一倍,有效加強學童免疫屏障。仍未參加的學校應盡快報名。
此外,要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市民應時刻保持個人、手部和環境衞生。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的學生/教職員,即使症狀輕微,都應佩戴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並應盡早向醫生求診,而佩戴口罩前及脫下口罩後要保持手部衞生。
丙、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疾病,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香港手足口病和腸病毒71型感染的高峰期一般為五月至七月,而剛開學後的十月至十二月亦可能出現較小型的高峰期。今年六月至八月,部分監察手足口病的指標有上升趨勢。截至八月二十一日,衞生防護中心今年共錄得79宗在學校發生的手足口病爆發個案。
手足口病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或糞便,或觸摸受污染的物件而傳播。感染手足口病的兒童應留在家中,直至病癒才可回校上課,以免在校園出現傳播。
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學校,按照「預防傳染病指引」執行防控措施和處理爆發個案,如懷疑出現爆發個案,應立即呈報衞生防護中心盡快跟進。學校亦可參閱衞生防護中心基孔肯雅熱、登革熱、季節性流感、手足口病及腸病毒71型感染網頁,了解詳情。有關流感疫苗接種的資訊,請參閱衞生防護中心疫苗接種計劃專頁。
完
2025年8月25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7時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