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
******************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今日(八月二十五日)出席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儀式後,聯同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轉化腫瘤學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盧煜明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校長、神經系統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葉玉如教授和香港大學校長、光量子物質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張翔教授會見傳媒。以下為孫東教授的談話內容: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大家上午好。剛剛我們一起見證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儀式,我們非常榮幸請來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遠道而來,為我們15所在港的全國重點實驗室頒授牌匾,同時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和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周霽主任也一同見證這個重要的時刻。
 
  國家科技部從二○二二年開始對當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重組,重組之後更名為全國重點實驗室。特區政府從二○二三年年底開始啓動了重組工作,最終國家科技部‍批准15所在港的全國重點實驗室。這15所在港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有12所是之前經過重組而產生,還有三所是全新的。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今年七月一日開始已經正式投入運作。特區政府每年會對每一所全國重點實驗室提供2,000萬元的科研經費。我們希望重組後的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能夠緊密對接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瞄準世界的科技前沿,同時大力提升科研水準。同時,我們也希望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能夠充分發揮香港的國際化優勢,積極拓展全球的科研合作,同時能夠大力培養和吸引全世界的頂尖人才,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貢獻力量。現在,我請盧煜明教授講幾句。
 
記者:想問局長,見到這批實驗室是為了配合國家整體發展規劃,可否跟我們分享一下,現在重點發展有哪些方向,這15間實驗室可以如何配合?第二,見到它們需要提交一個五年的工作時間表,是否這2,000萬資助的時限是批五年?之後會按甚麼標準去繼續批這些資助?最後想問問周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周霽)剛才也提到有一批創科專家會成為新香港人,可否跟我們舉例這批專家包含哪些人,以及希望他們未來對香港發展有哪些貢獻?另外,想問三大校長,這批實驗室需要提交一個五年的工作計劃,將來五年的發展方向是甚麼?KPI(關鍵績效指標)和如何用這些資助?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大家看到我們這次授牌的15所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所有的方向,都是緊密對接國家的重大需求,這裏面有生物醫藥、材料、電子、還有些農業的項目等等,也反映出香港過去這些年在相關領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的認可。特區政府之前已經明確了訂下計劃,加強加大對每間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的資助力度。現在是每年我們提供最多2,000萬元港幣。各個實驗室都會提交具體的工作計劃和財務報告,去確保2,000萬元用得其所。當然我們也希望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以及在港其他一些科研機構,能夠成為吸引和培育國際頂尖人才的重要平台。實際上,我們這三位大學的校長也是三所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的主任,他們在這方面應該有更深刻的體會。我現在就把時間交給三位,再結合你剛才第二個問題,他們一一作答。
 
記者:想問局長,剛才科技部部長亦有提到香港科學界要勇於去突破科技界的一些「無人區」,你認為有甚麼前沿領域可以,如何鼓勵院校去進行一些科技研究?在資源共享方面,剛才盧校長都有提到會多用大灣區的臨床資源,可否說一下有甚麼,例如「數據過河」或者生物資源共享方面,有甚麼可以在實驗室「開綠燈」?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謝謝這位記者的問題。大家注意到我們這次新增的一所全國重點實驗室,是來自中文大學的量子信息實驗室,量子科學體現了其中一個未來發展的前沿。同時大家注意到我們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裏面有相當多的都是建於生命健康、生物醫藥,包括旁邊兩位的傑出科學家,這也反映出香港在生命健康領域有很強大的基礎科研和突破能力。最近一段時間,國家明確提出了生物醫藥作為一個國家的發展產業,我們強勁的基礎科研實力也可以緊密對接國家的重大需求。今天上午在跟陰部長座談的時候,很多在港的科學家都提出,我們要加大跨境創新要素的流動,特別是科研數據的共享。陰部長表示,他們會回去一定要專門討論這個問題,怎麼樣使得我們香港很強的科研力量,能夠充分利用兩地的一些資源優勢、信息優勢,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等等。我不知道其他校長還有沒有再進一步補充。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英文部分)



2025年8月25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5時0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