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傳疾病全球肆虐 衞生署呼籲市民合力加強防蚊控蚊措施
**************************
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說:「雖然本港已連續六天沒有新增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但溫度及雨量處於高水平,令多種蚊傳疾病在香港,以至全球爆發的風險持續。市民不能掉以輕心,無論在本地或是外遊期間都必須時刻採取妥善防蚊和個人保護措施。若出現相關病徵,應立即求醫,並通知醫生有否旅遊史。」
他續說:「由於新學年即將開始,中心亦呼籲辦學團體按照食物環境衞生署的滅蚊指引,加強防止校園範圍積水的工作及清除蚊子滋生的地方。中心會再次透過教育局提醒學校、教職員及學生防範蚊傳疾病在校園傳播。蚊傳疾病不會人傳人,但需要全城同心杜絕蚊患,方能有效預防,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
以下是主要蚊傳疾病在本港及全球的最新情況和相關健康資訊:
(一)基孔肯雅熱
本港今年累計錄得九宗輸入個案,涉及六男三女,年齡介乎8至79歲。五宗病例在潛伏期內曾前往廣東省佛山市,四宗病例則曾前往孟加拉國。三名病人在返港前已發病,另外六名病人在返港後的第一至五天發病。病徵方面,所有輸入個案病人均出現發燒,絕大部分(八宗)病例出現關節疼痛,通常在發燒開始的當天或一天後出現。最常受影響的部位包括手腕、肘部、膝蓋和腳踝。
市民應留意現時除廣東省佛山外,全球多國亦正爆發基孔肯雅熱疫情,外遊前必須注意當地情況,並採取防蚊和個人保護措施,從受影響地區返港後亦需繼續觀察身體狀況。
(二)登革熱
本港於八月十五日至二十日沒有錄得新增登革熱個案,今年暫時錄得41宗外地傳入的登革熱個案。數字雖然較去年同期略低,但香港鄰近地區及全球登革熱情況嚴峻,再錄得輸入個案的風險仍然相當高。
世界衞生組織(世衞)資料顯示,登革熱的全球發病率在過去20年顯著上升,去年(二○二四年)更錄得超過1 400萬宗個案,創下歷史新高。今年至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已分別錄得超過二萬宗個案,新加坡亦錄得超過3 000宗個案。另外,根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料,廣東省今年至今共錄得586宗本地感染病例,以廣州、佛山、潮州和深圳的病例較多。
登革熱是透過帶有登革熱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病徵與基孔肯雅熱類似,包括高燒、頭痛、眼窩後疼痛、肌肉及關節痛、出疹等,潛伏期通常為四至七天。登革出血熱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登革熱病,患者有出血跡象,死亡率可高達20%。曾經感染登革熱的患者當再次感染另一類型登革熱病毒時有機會出現登革出血熱。
(三)日本腦炎
中心昨日公布一宗日本腦炎輸入個案,是本港自二○二○年以來,錄得的首宗個案。日本腦炎的主要病媒是三帶喙庫蚊。蚊子於稻田等大量積水地方繁殖,叮咬帶病毒的豬或野生雀鳥後就會受感染,再於叮咬人類或動物時將病毒傳播。日本腦炎主要流行於亞洲及西太平洋地區的郊外及農村,尤其在氣候炎熱的季節。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病毒傳播全年都可發生,高峰期通常為雨季。
日本腦炎由受感染至發病約為四至14日。大部分日本腦炎病人均病情輕微,除發燒及頭痛外,一般不會有其他顯著病徵,但每二百五十宗感染中便大約有一宗會出現嚴重病情,病徵包括迅速出現高燒、頭痛、頸部僵硬、喪失方向知覺、昏迷、抽搐、痙攣性癱瘓,甚至死亡。
(四)寨卡病毒
本港今年並未錄得寨卡病毒感染個案,但於二○二三年及二○二四年,分別錄得兩宗及三宗輸入個案,涉及的病人在潛伏期內分別曾到印度及泰國。監測數據顯示,東南亞地區、印度和美洲等地近年錄得較多感染寨卡病毒個案。
本港現時沒有發現主要傳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但其他種類的伊蚊(如白紋伊蚊)亦被視為可能的病媒。寨卡病毒的病徵包括皮疹、發燒、結膜炎、頭痛、肌肉和關節疼痛等,但大部分人於感染寨卡病毒後不會出現病徵。懷孕期間如感染寨卡病毒可能會令初生嬰兒出現小頭症和其他先天性缺陷,所以懷孕婦女如前往受影響地區應加倍留意感染風險,並須做好預防蚊媒傳染病的措施。
為加強長者對預防蚊傳疾病的意識,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的外展分隊已透過在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舉行的講座,向長者講解相關疾病的預防及提供外遊健康建議。此外,外展分隊亦已提醒全港所有安老院舍加強防控蚊患措施。衞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及健康評估中心亦會提醒孕婦、嬰幼兒照顧者、學生有關蚊傳疾病的症狀和預防措施。
避免蚊子叮咬和防止蚊蟲滋生是最有效預防蚊傳疾病的方法。可傳播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熱病毒及寨卡病毒的白紋伊蚊在本港很常見,而傳播日本腦炎的主要病媒蚊三帶喙庫蚊亦於本地存在。市民不論在本地或外遊,應時刻注意環境衞生,以及採取防蚊和個人保護措施。
市民如從受蚊傳疾病影響地區回港,亦應持續使用昆蟲驅避劑,並密切監察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不適,應立即求醫並告知外遊史,並應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以免加劇出血風險。一般而言,兒童不應服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藥物去舒緩發燒和其他症狀,以防引致「雷爾氏綜合症」,一種嚴重及可致命的併發症。
更多有關防蚊和控蚊的資訊,市民可瀏覽政府的專題網頁,了解詳情:衞生防護中心及旅遊健康服務專頁、最新旅遊情報、使用昆蟲驅避劑的注意事項、中心Facebook專頁、Instagram帳戶及YouTube頻道,以及食環署防控蚊患專頁。
完
2025年8月2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00分
香港時間18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