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高端人才入境計劃會見傳媒談話內容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八月十六日)上午出席電視台節目訪問後,就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早晨各位,看看大家有甚麼問題。
記者:局長,對於有學者指出對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的續簽率不太滿意,請問政府對此續簽率是否滿意?有社會聲音認為續簽率較低,請問如何回應?另外,前特首梁振英在社交媒體指政府的考慮不夠長遠,未來七年後人才有機會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分,政府有否預計該等人口的數量?梁振英亦指出,其後他們在內地所生的子女亦可獲得香港永久居民身分,政府有否預計未來申請人口對本港醫療、教育和福利的影響?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首先,昨天我們公布了首批高才通續簽的數字。截至今年七月三十一日,首批一萬三千多宗已經到期的高才通簽證,其續簽率是54%。我們認為是理想的,亦符合預期。高才通推出之初,我們亦講得非常清楚,高才通並非以工作為本,而是以人才為本,讓人才先來港探索機會。若人才認為環境良好、合適,便會選擇留下來,是一個相互選擇的過程。這個既是對香港的一個考驗,對人才而言亦是一個考驗。就54%的申請續簽比率而言,我們覺得是理想的。我們可用英國的類似計劃作參考,他們稱它為Graduate Visa,讓於英國畢業的海外學生留在英國工作。他們的申請續簽率約是46%。事實上,香港的續簽率是稍勝於英國,我們認為這個是相當好的。
另外,在這54%申請續簽的高才中,質素可是相當高的,包括他們的收入或是工作範疇,即是我們最需要的創科、金融、商貿。此外,他們大部分很年輕,50%以上是低於40歲。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我們的勞動人口已經過了高峰。若大家想作參考,本港每年踏入65歲的人口約12萬,同時每年踏入22歲的人口約六萬。一個是踏入「老友記」的年齡,另一個則是踏入大學畢業後適合加入社會工作的年齡。意思是,若我們甚麼都不做,我們每年淨損失的勞動人口是六萬。多了12萬名長者,但只有六萬名年輕人出來工作,我們會損失了六萬勞動人口。所以,如果香港不下工夫,我們的勞動人口會進一步縮減。我們需要針對性地引進可以幫助香港發展的人才。我們有兩個方向,一個是以有工作為本,這是從前專才計劃一直沿用的,人才獲聘後才可來港;另一方面,我們很想讓一些人才來香港探索,即使人才來港後未有工作,基於他自身能力和強大的人際網絡,他或許未必從事一份現成的工作,反之可能會創造新的工種、甚或開創一間全新的公司。過去兩年我們看到這情況在高才通當中是越來越多。我覺得這個是對香港好的。
另外大家會關心,他拿了高才通身分,是不是就成為香港永久居民──並不是這樣的。高才通首兩年的簽證,僅僅是給他一個機會去探索。他要成為香港永久居民,還要再經過兩關。他要經歷兩次的續簽,要有工作或自己成立了有具體業務的公司,才可以通過獲得兩次續簽。因此,他們並非取得高才通第一個簽證後,便等於成為香港永久居民。事實上,他們每位都具備實力,是其他很多城市給予房屋及金錢去爭奪的人才,並不會貿然為了來港而做出他認為對他沒有好處的事。我們看到,會攜帶子女來港的高才,均是有信心和把握獲得續簽,才願意讓子女來港讀書。大家都要將心比己,他在原居地有好學校、讀得很好,貿然來港兩年後,若主申請人未能成功續簽,受養人簽證亦會過期,小朋友便要離開回到原居地,原有的學校是否重新收生亦是未知。我覺得大家都要想想他的安排。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會帶小朋友來港讀書的高才都是很有信心,有工作讓他能夠成功續簽,他才來港。
當然長遠而言,香港是不夠年輕人,我們不夠學生。所以,無論他是用高才、專才,或是透過其他種種計劃來港,過去現在都是相同,我們都歡迎他來港。關鍵點是,他要跟從香港的規矩,依法循規。若他來港成為香港一分子,我們應當歡迎,香港一直是個多元開放的城市。我知道大家很關心這課題,所以在高才續簽方面,我們都做得相當仔細,都是一步一步跟進。本地人是一個大基礎盤,在本地人人口基數不足之際──尤其是年輕人口少的時候──我們能通過人才計劃,為我們的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記者:最近留意到,現階段的資助大學入學學額競爭很大,而跟進行家剛剛問到的問題,政府有否預視未來七年後,若本港多了一些高才真正成為永久性居民,在資源方面可以如何支撐未來人口的需求,尤其現時已看到競爭已經開始增大?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政府統計處已於前天發表最新中期人口數字,我們看到人口有輕微增長。此增長只是輕微的,正如我之前所說,撇除外來人口,香港每一年死亡人數比出生人數多。若我們如果甚麼都不做,我們人口是會縮少的。正如我所說,每年踏入65歲的人口有約12萬;而踏入22歲的人口則是一半,只有六萬。所以,每年我們淨減六萬勞動力比較強的的勞動人口。而隨着引入人才和其他計劃,人才來港補充了我們的勞動力。我明白大家對於社會的運作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希望大家公道地去看,我們每一項制度,無論是教育或種種的社會服務,都是有規有矩的。而且,我們不只是針對高才子女,我們亦安排很多循不同計劃從歐美地區來的人才,我們都一樣為他們提供公平、一致的安排。只要他是跟從香港的規矩,並通過努力實現到自己升學的理想,我覺得大家應該擁有一個公平的跑道。此外,現在香港的教育資源投放其實很大,有很多不同的選擇,讓我們的年輕人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會持續關注人才計劃下的大家關心的事項,並進一步去跟進。這次是第一次我們完成續簽並和大家分享數據。將來若有更多數據,我們亦會跟大家分享。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完
2025年8月16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4時22分